今日、一日、日日、每日

見於甲骨文的「今日」,歷史比「今天」長約3000年!現在筆者已經證明了「今日」雅於「今天」了,真希望已改口說「今天」的朋友可以回復其故我,重新說真正的「雅言」,好讓粵語與古語長存!

今日、一日、日日、每日(gɐm55 jɐt2、jɐt5jɐt2、 jɐt2 jɐt2、mui13jɐt2)

現時被普通話化的常用粵語詞,最明顯的是「今日」、「一日」(以至兩日、三日、四日……)、「日日」、「每日」這些。它們經常分別被「今天」、「一天」、(以至「兩天」、「三天」、「四天」……)、「天天」、「每天」等普通話用詞取代;大家只要留意一下電台、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或者電視廣告的語言就一定會發現這個現象。筆者真不希望我們傳承了二三千年的「日」到了某年某月某日終於徹底變「天」,所以現在囉嗦一下,把部分含「日」字而其意義與「日子」(時間)有關的詞的古代用例開列如下,以證粵語之古雅。

今日

「今日」一詞在甲骨文裏已是常用詞。崔恒昇編著的《簡明甲骨文詞典》舉了「今日不其雨」(《丙》59)、「今日王往于敦」(《粹》1043)、「今日亡來艱」(《金》125)這三個例句。(黃氏案︰《丙》指張秉權《小屯‧殷墟文字丙編》;《粹》指郭沫若《殷契粹編》;《金》指方法歛《金章所藏甲骨卜辭》。)

除了商朝的甲骨文外,戰國時《孟子》一書也用過「今日」一詞。該書的《公孫丑》(上)記載了孟子講的「揠苗助長」這樣一個寓言故事,裏面有一句說︰「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戰國策‧燕策》二︰「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一詩,相信不少香港人都背誦過,此詩一開首就說︰「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出版於1988年的《珠江三角洲方言詞匯對照》(詹伯慧、張日昇主編)收錄了珠江三角洲內31個方言點(當中包括廣州、香港、澳門、番禺、順德、南海、佛山、珠海、江門、新會、台山、開平、恩平、東莞、寶安、惠州、深圳等香港人熟悉的地方)的詞彙,「今日」是其中一個。然而,在這三十一個方言點中,絕大部分都只說「今日」,只有中山的隆都話有「今晏」這個特別說法,而深圳的沙頭角則除了說「今日」之外,還可以說「今晡日」;值得注意的是︰沒有任何一個縣市是說「今天」的。那麼何以今日有部分香港人會開始拋棄「今日」而說「今天」呢?如果不是誤以為「今天」雅於「今日」的話,還有什麼原因呢?根據北京大學中文系蔣紹愚教授的研究,「今天」的第一個用例見於清朝咸豐年間魏子安的《花月痕》(見蔣紹愚《漢語詞彙語法史論文續集‧漢語「天」的意義的演變》)。換言之「今天」只有百多年的歷史!顯然,見於甲骨文的「今日」,歷史比「今天」長約3000年!現在筆者已經證明了「今日」雅於「今天」了,真希望已改口說「今天」的朋友可以回復其故我(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一定是自小就說「今日」的──除非父母是外省人),重新說真正的「雅言」,好讓粵語與古語長存!

一日

無論是「一日」、「二日」、「三日」還是「四日」、「五日」、「六日」、「七日」……都見於古書,例子真是舉不勝舉,現在姑且舉出其中少數例子如下。

《尚書‧皋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詩‧王風‧采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周易‧蠱卦》卦辭︰「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又復卦卦辭有「反復其道,七日來復」這樣一句。

至於「一天」,根據上引蔣紹愚教授的文章,最早的一些用例,就見於清朝的《儒林外史》和《紅樓夢》!

日日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無「日日」條,《現代漢語詞林》收「日日夜夜」卻不收「日日」。在粵語裏「日日」卻是常用詞。古語跟粵語一樣,只有「日日」,沒有「天天」。《禮記‧大學》︰「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又,《荀子‧王制》︰「兵革器械者,彼將日日暴露毀折之中原;我今將修飾之,拊循之,掩蓋之於府庫。」又西漢賈誼《論積貯疏》︰「淫佚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唐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筆者以前曾在《漢語大詞典》查找「天天」的最早用例,卻只見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個非常現代的例子。

每日

《左傳》昭公二十年︰「公與夫人每日必適華氏。」(公[宋元公]與他的夫人每天必到華氏處。)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北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五︰「程師孟知洪州,於府中作靜堂,自愛之,無日不到。作詩題于石曰︰『每日更忙須一到,夜深長是點燈來。』」

至於「每天」,則連《漢語大詞典》(網上版)也沒有收錄!

黃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