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際社會以至香港,教育大小環境皆不斷變化,政策推陳出新,今天的知識明天已成為過去。教師個人期望到專業問責要求愈來愈高,教師工作量也已見樽頸,壓力隨時超載。所以有人認為今天的教師真的不易為!一位前線同工說:「教師是培育下一代的前線人員,理想的狀況當然是能夠春風化雨,因材施教,授業解惑。可是,教師的教學生涯並非只有備課、上課、批改、擬卷、評卷、觀課、評課等工作,還要做班務、課室管理、輔導學生及應付學校校長、高級行政人員和家長們的監察,同時還要處理所有學校行政相關的工作事宜……」
也有人說:「教師身兼不同教學職務,有許多人甚至並非專科專教……放學後還需要批改大量學生習作……又要開功課輔導班。學生秩序出現問題,還要兼負教導與懲處的工作。做得好,沒有獎品;做得稍為不理想,馬上引來投訴。一年當中,不被家長投訴已是幸運;萬一校方接到家長投訴,教師首當其衝,許多時都是待罪羔羊!放學後或星期六或日,還需要帶隊出外活動或帶學生出團參訪、參與本地和國際的比賽等……」
八成老師 每周工作逾50小時
教聯會及教工會於2022年11月上旬以問卷調查訪問了953名在職教師,調查結果發現, 81%教師反映每周工作超過51小時,較去年的74%上升;每周工作61小時或以上亦有49%,其中23%更每周工作71小時或以上。85%受訪老師反映壓力略大及過大,首5項壓力來源分別為學校的行政工作(76%)、教學(批改、備課、上課)(60%)、學生的學習差異擴大(59%)、新增的政策要求(56%)及學生的情緒問題(50%)。
另一個教育團體教協於2018年亦做過一個類似的教師工作量與壓力現況調查,有八成受訪教師深受工作壓力困擾,逾半人有中度或以上抑鬱症徵狀,最嚴重者曾想過傷害自己身體……
縱觀上述調查結果顯示,今天前線教師的工作量之大是不容忽視的!若教師長期面對這個工作量,而漠視適當休息時間和處理身心平衝問題,隨時會導致壓力爆煲、情緒容易失控、焦慮,和人關係緊張甚至容易引起衝突,直接或間接影響個人甚至整體團隊的工作效能。
導致壓力的成因
筆者現時仍任教於不同在職教師培訓課程,知道教師們正面對高工作量的問題,他們感到很大壓力。當中,他們列舉了許多他們認為可能導致壓力的成因,例子包括:
- 教師長期工作,中途沒有休息
- 在同一段時間內要處理多個工種和不同任務
- 無人協助,獨力承擔
- 學校根本上沒有其他或替換人選
- 工作量多,堆積如山,超過負荷
- 上司有高要求,經常給予壓力
- 不斷提升業績及素質要求
- 政府頻頻推出新政策,教師必須跟從
- 一班學生,人數過多之餘,學習差異大,其中許多學生有特殊學習需要的
- 滿足家長及外界和社會大眾對教師專業的高期望
- 校園存在欺凌,來源可以是學生,甚或同事間的衝突
- 同事關係緊張,上司不近人情
- 個人滿足感和完美主義作祟
- 滿足不斷改變的中央課程要求
- 必須絕對遵依政府條例要求而個人有無力感
- 追求成績、分數和學校成功指標
- 校外評核結果
- 其他如每天的擠逼工作日程、突然而來的危機如因COVID-19而斷續的停課、學生突發事宜、適齡學生人數下降、社會運動後遺症、大量移民及因推行融合教育政策帶來的相關問題等
根據專家意見,當人遇到壓力時,在身體反應方面,心跳會加速、呼吸急促、手汗、口乾、肌肉緊張、胃部不適等;情緒反應方面,會感到焦慮、憂慮、憤怒、沮喪、悲傷、煩躁等;行為反應方面,會失眠、食慾改變、注意力不集中、拖延、避免社交等;至於思想反應方面,會展現擔心、自我懷疑、負面想法、無助感、無法集中精神等。
重建快樂與幸福感
所以,有學者提出用正向教育(註1)(Martin Seligman [註2]),認為人要取得快樂人生,可以從5個方向去建立自己的快樂與幸福感(Well-being)。而Melissa Madeson(註3)(2017)則認為快樂是人類自始以來所追求的東西,她認為唯有幫助人成功建立正向的情緒、投入感、和好關係、生活意義和取得成就感,才能令相關人士重建快樂的感覺,肯定自己的價值,願意與人建立和諧關係,有自信,懂得享受完成任務的滿足感和成功感,重新尋找生活和行動的意義。
至於另一派學者(例如 Kathleen Walder [註4]) 則認為可以用「工作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的概念去抒減個人壓力,因為工作生活平衡的好處在於個人可以好好分配自己的生活作息時間,才可以有私人空間享受閑暇、培養自己的興趣,壓力自然減少。
立法會教育事務小組亦於2006年就教師工作量和壓力進行了一個深入的研究,研究建議學校領導可以考慮以下方法減輕教師工作壓力,包括:
- 聘用教學助理釋放教師空間
- 妥善分配恆常教學與行政工作,善用人力資源
- 減少會議次數並有效召開會議
- 小心排列工作優次
- 鼓勵員工善用資訊科技去處理一般行政事宜
- 主動解決員工憂慮和困惑,隨時提供支援和指導
- 保持上下通暢無阻的溝通渠道
減壓小撇步
當然除了教師自己和學校管理人員可以利用工作環境因素改善減輕壓力外,筆者認為以下的一些減壓建議也可適用,例如多做運動,可以幫助釋放身體內的能量和緊張感,有助放鬆身心;透過深呼吸和冥想,幫助身體進入放鬆狀態,減輕焦慮和壓力;學習正向思考和樂觀心態,改變思維模式減輕負面情緒;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睡眠、飲食和運動習慣,爭取足夠休息;建立自己的支援網絡,多與朋友、家人或專業人士聯繫、分享感受和在必要時向外尋求支援;發展適合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藉此釋放壓力和放鬆身心等。
雖然教師壓力這個課題已備受關注,然而筆者建議各位教師仍須保持正向思維,凡事看開一點,不要勉強;縱使個人盡力做好自己的任務,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成功仍需配合天時、地利和人和等因素才能如願。而學校亦應該制定合理的工作時間安排,充分考慮教師的身心健康,減少教師的工作壓力。另一方面,學校還可以開展一些職業生涯發展課程和心理輔導課程,幫助教師提高職業素質和心理素質等。為了學生的未來和教育的福祉,請大家共勉!
註:
- 當中包括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正向投入(Engagement)、正向關係(Relationship)、正向意義(Meaning)和正向成就(Accomplishment)
- https://ppc.sas.upenn.edu/people/martin-ep-seligman
-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perma-model/
- https://www.monster.com/career-advice/article/do-you-have-work-life-bal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