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由5月27日起分階段復課。學校之前長達約五個月的「假期」,在復課前要作出很多大大小小不同的準備,大至全校消毒、添置探溫設備,小至課室常規等,也要細心設計及安排,好讓學生能在安全、衛生的環境下繼續學習。
校方要確保每位進入校園人士的安全,因此要第一時間獲取每一個人的體溫是非常重要。其實絕大部分學校一直已有一套運作多年的為進入校舍的探溫程序。但這次疫情下,人與人需有安全的距離,舊有的程序已不再適用。教育局當然深明這點,因此一早已批出一筆撥款讓學校購置體溫計。
初接觸新科技時,應搜集資訊
還記得2月初已有不同規模的公司(大如香港中、小學最大電腦硬件的供應商、小如只得一人的個體戶)推出不同的體溫計。當然他們的設計及定價,也針對着教育局的撥款而決定。我曾於2月尾為一間小學跟進一間規模較小的供應商,他們提供一部具人面辨識功能的體溫計,效果認真不錯。唯獨每次只可探測一位人士的體溫,而且反應較慢。如真的購入在復課後使用,相信不足以應付早上,大量學生同時進入校園的時段了。當時他們提供的報價,正正是低於教育局撥出的款項數百元而已。當學校反映問題時,供應商竟建議購買三部體溫計,以解決大量學生進入校園的問題。不錯,購買三部當然能應付大量人流的問題,但卻產生另一問題——金錢。供應商又立即表示價錢可以再商量,他們可以用同一價錢,提供三部體溫計。聽到這裏,大家也感到「匪夷所思」了吧?事後,我們在內地購物網上找到同品牌、同型號,外表也一樣的體溫計,價錢只是約十分之一(約2000元,不包運費)。
經此一役,我再一次提醒自己對初接觸新產品或科技時,應搜集多一點資訊,以免被誤導或受騙。我開始接觸更多不同技術、功能的體溫計,同時亦嘗試深入了解相關的科技。最終,再邀請了四間供應商作示範後,學校因應不同的環境及實際運作等因素購入兩款不同的體溫計。
學校決定購買的這兩款體溫計定位,用處很不同。由於學校校舍屬「火柴盒」,大門偏小,要利用四周操場不同的地方在晴雨天下作出入口,因此需要一部流動性大、反應快的體溫計。另外,大門則大部分時間用作教職員、家長出入使用,因此購入只具距離感應的體溫計便足夠了。
購買過程獲益不少
其實在整個購買過程,本人真的獲益不少。只講體溫計中的不同技術,有些知識本人之前甚至從未聽聞。當中人面辨識科技,着實令本人大吃一驚。好像在2月初接觸到只值2000元的體溫計到最後購入的數萬元體溫計,大家也是利用人面辨識的技術,但效能卻天淵之別。一部探測速度緩慢,好運的話也要約兩秒的時間辨識及測溫。最好笑的是示範中,其中一位同事是光頭的。他站在探溫器前最少5秒才能成功辨識及測溫,但有一半機會是未能辨識。
相反,另一部只需少於半秒,已成功辨識及測溫,而且可同一時間探測30人。學校亦於復課後試過,同一時間可測7人,效能十分出色。當然大家會認為是「一分錢一分貨」,我也不會反對這話。但深入了解後,除了硬件的分野外,原來最大的原因就是人面辨識的技術問題。提到人面辨識,大家想到的一定就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I)。相信這名詞很多人也常常掛在口中,本人在約20多年前,大學三年級的一份功課已與AI拉上關係,也一直以為自己對此有一定的認識。但在這段選購體溫器的時候,我才發覺我對AI的認知猶如幼稚園學生一樣。因此在這停課期間,藉着與不同公司接觸時成乘機「偷師」,希望增加自己對這範疇的認知。
與兩大國內知名科技公司接觸
在這段時間,有幸與兩大國內知名科技公司接觸。他們在國內不同城市也有大規模的計劃,主要是發展電腦視覺技術項目。相信在人民生活上,國內在此技術可算是最先進及發達的。他們利用獨有的演算法進行發展自家的電腦視覺技術,他們更聲稱他們的電腦視覺辨別技術的成效比人眼更高。
電腦視覺技術(computer vision)有好幾個大範疇:人面辨識(face recognition)、物體識別(object detection)、影像分類(image classification)等。而人面辨識能夠辨認出不同人面的能力,主要是透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中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技術,認識到不同人面的特徵。透過不同的特徵,分辨不同的人面。說到這裏,本人因就編幅所限,好像火星人一樣說了一大堆火星語。我已邀請其中一位對此技術有深入認識的高人作下篇文章的顧問,確保下次的文章內容正確及以最「地球語」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