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變化

歐美白人社會吹噓的共同價值觀沒有扭轉社會的變化。歐美社會在今後10、20年能否維持穩定,不因族群矛盾崩析瓦解,頗成疑問。

報載北愛爾蘭的天主教人口首次多於基督教人口,大有棄基督教的英國,回歸天主教的愛爾蘭。歐洲人口中回教移民大增,假以時日,也大有天主教/基督教的歐洲變成回教的歐洲。美國亦面對着西歐白人人口被拉丁裔超越替代。

歐美社會穩定成疑問

這樣的人口結構大變始因生活方式的變化。天主教徒比基督教徒保守,回教比天主教/基督教保守,拉丁裔比西歐裔保守。保守在於強調家庭與婚姻,着重家族傳承,因此重視生兒育女。

相反地,西歐美國的所謂社會進步,是要擺脫家庭婚姻的束縛,追求個人自由。結果是婚姻與家庭制度受衝擊,生育率下降,再加以LGBTQ流行,生育的機會更少。在美國非裔受社會壓迫,基層青少年吸毒嚴重,未婚生子,單親貧困家庭近乎主流。濫生缺養的情況更嚴重,人口無序增長帶來更大的問題,劣於拉丁裔的新移民。

歐美白人社會吹噓的共同價值觀沒有扭轉社會的變化。歐美社會在今後10、20年能否維持穩定,不因族群矛盾崩析瓦解,頗成疑問。波蘭、匈牙利、意大利以至其他國家右翼勢力興起,正是反映着原有佔優的族群不安,反墮胎、反LGBTQ,可能最終不是因生活方式的差異,而是對族群與社會變化的擔憂。

國際開放的道路

而在更大的範圍,美國西歐的共同價值觀念,傳播的地方也正出現同樣的問題。如日韓人口減少,不單止是都市化的影響,而是歐美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滲透的結果。就連中國內地近年的經濟發展、都市化和國際開放,也似走上同樣的道路。台灣、香港早已如此了。

國際上,人口今後增長的主要是發展中國家。都市化、國際化都未發展的國家,人口增長最多。於是,非洲便成為全球人口增長的重心,2030年代將會替代印度、印尼、巴西等國。戰後重建的中東、伊拉克、敍利亞、阿富汗等若能擺脫戰亂,也會是人口倍增之地。

經濟發展中的人口紅利要在和平環境中才起作用。以非洲為例,它能否在今後躲避歐美操控,和平發展呢?中東是戰爭毀滅發展,北非是顏色革命摧毀原來的繁華,俄羅斯、烏克蘭等也是被顏色革命、內外戰亂打斷經濟復興與發展的道路。即使中國亦在人口紅利失掉,總人口下降之時還要面對美國霸權的欺凌、挑戰。

美國同時面對內憂外患,不放棄霸權卻是全球動亂之源,誰可抑制它呢?

原刊於《東方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