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談到養生之道,不離藥補。藥補,當求固本強標,需求因人、因證、因時而治之。以平和為方,以協調為法。
藥補,通常以補氣補血、壯陽、滋陰為主。
下面先談補氣藥材。
一、補氣
凡氣短、氣喘、食欲不振,神疲力乏,倦怠懶言等,常為氣虛證候。
1.人參:性平、味甘微苦,歸脾、肺、心經。
功用:《藥性論》云:「人參,主五臟氣不足,五勞七傷,虛損瘦弱,保中守神。」
用量:3至9克。
宜忌:畏五靈脂、反藜蘆、惡皂莢、黑豆,忌鐵器。
2. 黃芪:性微溫、味甘、歸腎、肺、心經。
功用:《別錄》云:黃芪,補丈夫虛損,五勞羸瘦,益氣。《醫學啟源》云:「南芪,治虛勞自汗,補肺氣,善治脾胃虛弱。」
用量:25至50克。
宜忌:畏防風,惡白鮮皮、龜甲。
3.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胃、心、三焦經。
功用:《醫學啟源》云:「白朮,和中益氣,溫中,強脾胃,生津液,主四肢困倦,怠惰嗜卧。」
用量:10至50克。
宜忌:氣滯脹悶者忌服。
4.山藥:性平,味甘,歸肺、脾、胃經。
功用:《日華子草本》云:「山藥,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用量:15至50克。
宜忌:惡甘遂。
5.五味子:性溫,味酸,歸肺、腎、心、肝經。
功用:《本經》云:「五味子,主益氣,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
用量:10至25克。
宜忌:惡葳蕤(玉竹)。
下期續談補血的中藥材,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