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的古根海姆 世界的伊勢──伊勢藝術基金會於香港成立

近年的香港和大陸就如80年代的日本一樣,產生、積累了大量財富,也產生了很多極有想法、有願景的藏家和私人美術館。然而,如何真正能成就麥地奇家族那樣的效應?伊勢基金會正是要向着這個目標努力。

疫情後的經濟復產中,香港的藝術市場大概是毋須扶持政策、最快自我復甦的市場之一。除了春季Art Basel的強勢回歸,作為全球第二大藝術品拍賣市場,全球幾大拍賣公司今年在香港的春拍都創下歷史佳績。香港一直以來的簡單稅制、藝術品可以零關稅進出口,以及健全便捷的金融體系,都無不有利於市場發展。

新一屆政府早前宣布一系列支持家庭辦公室的政策,令此市場更趨熱鬧。在這樣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氣氛中,伊勢藝術基金會近日在香港成立,可以說是一個必然的結果。依托香港雄厚的金融資本、民間日漸增長的藝術興趣、活躍的市場氣氛,大型私人藝術慈善基金會將紛紛選擇在香港落戶。

賣雞蛋去買畢加索的男人

伊勢藝術基金會以日本著名藏家伊勢彥信先生的收藏為基礎,在收藏各種重要藝術品、聚焦西方大師級藝術品同時,逐步挖掘、開發與推動小品類藝術品及新興藝術家作品,進而打造一個基於收藏、着眼於鼓勵藝術發展及文化融合的藝術發展機構,更好地推動亞洲藝術永續發展。

基金會名譽主席伊勢彥信先生今年已94歲,他不僅是日本的重要藝術藏家,也是國際著名的頂級收藏家。過去70年,他一直不間斷地收藏各個領域的藝術品,包括從商代至清代極其重要的中國瓷器、代表性西方繪畫與雕塑作品,以及與日本藝術發展歷程息息相關的重要藝術品類等。他是中國瓷器、漆器和玻璃藝術製品全球最大的藏家之一。

在日本,伊勢彥信先生被稱為「雞蛋大王」,也是那位著名的「賣了雞蛋去買畢加索」的男人。他在上世紀50年代接手家族雞蛋養殖場生意後,每一年生意的利潤都悉數拿去買藝術品。而這大概也讓他做生意有了更大的動力,在他手上,鄉間的幾代家族養雞場發展成了日本最大的「雞蛋帝國」,港人餐桌上日本高級雞蛋大都來自於伊勢先生的公司。

《用雞蛋買畢加索的人:雞蛋大王伊勢彥信的成功法則》書影,作者山田清機,2005年由日經BP企畫出版。 (坂本麻美供圖)
《用雞蛋買畢加索的人:雞蛋大王伊勢彥信的成功法則》書影,作者山田清機,2005年由日經BP企畫出版。 (坂本麻美供圖)

不買藝術品就好像不能呼吸

94歲的伊勢先生精神奕奕,對他70年的收藏生涯娓娓道來。他回憶了和Andy Warhol在70年代初相識,當時Andy 尚未成為收藏家的寵兒,伊勢先生就購買了他大量作品,包括著名的瑪麗蓮夢露和伊麗莎白泰萊肖像。去年,另一幅類似的《瑪麗蓮夢露》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以1.95億美金成交,價值驚人。伊勢先生和草間彌生也是多年好友,至今仍是隱居的草間彌生願意見的極少朋友中的一個。當他説起年輕時那個特立獨行,為她的紐約畫展在第五大街上裸體遊行的草間彌生,他大笑:「可是她那樣搞,畫還是一張都沒賣出去!」最後,他一句話總結了自己這麼多年熱衷於藏購藝術品的原因: 「因為不讓我買藝術品,我就好像不能呼吸一樣」 。

伊勢彥信先生珍藏着年輕時和Andy Warhol的合照。(坂本麻美供圖)
伊勢彥信先生珍藏着年輕時和Andy Warhol的合照。(坂本麻美供圖)

雖然提到這兩位當今紅到發紫的藝術家往事,伊勢先生卻認真地說,他的收藏其實從來不管名氣大小,也不考慮所謂的收藏價值,只要看到美的地方,即使是世人認為的「醜」,他都會不管一切買下來。這也是他無心插柳,收藏了很多當年不被市場認同和看好,今日卻成為頂尖藝術大師藝術品的原因。比如,他收藏了大量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欣賞、推崇的日本白瓷藝術家黑田泰藏的作品。

黑田於1946年出生,早年遠赴法國及北美學習深造,但他的極簡作品以前在日本無人欣賞。黑田鬱鬱之下身患胰腺癌,希望能在重病中開一次他的個人展覽。輾轉之下,這個事情被伊勢先生所知,他二話不說,支持了黑田的展覽,之後更買下了他所有的展品。今日,黑田泰藏已是全球著名的陶瓷藝術家,收藏於微時的伊勢先生也成了黑田泰藏先生作品的最大藏家。他説他看到了黑田先生作品中的美,或者説,是當時不喜歡這些極簡白瓷作品的人們眼中的「醜」。他收藏藝術品從來是基於對美的追求,而非投資回報。

La Femme au Collier(1917),戴項鏈的女子肖像,為Amedeo Modigliani(1884-1920)的作品,是伊勢彥信最重要的收藏之一。莫迪里安尼以優美弧形為特色的人物肖像畫而成為表現主義畫派的代表藝術家之一。(伊勢藝術基金會供圖)
La Femme au Collier(1917),戴項鏈的女子肖像,為Amedeo Modigliani(1884-1920)的作品,是伊勢彥信最重要的收藏之一。莫迪里安尼以優美弧形為特色的人物肖像畫而成為表現主義畫派的代表藝術家之一。(伊勢藝術基金會供圖)

基於對美的追求而非投資回報

「基於對美的追求而非投資回報」,這是伊勢彥信先生藏購藝術品的至高理念,亦是在香港落成的伊勢藝術基金會的理念。7月17日,這個八號颱風「泰利」橫過香港的日子,風球一除下,香港金融界、藝術收藏界的朋友們濟濟一堂,共同見證基金會的啟動儀式。除了基金會名譽主席伊勢彥信先生之外,遠見金融集團主席丁鵬雲先生、本滙集團主席任德章先生、中信出版日本株式會社股東坂本麻美女士、順勢投資資深合夥人李適宜女士、睿鋒集團主席呂卓女士等眾多基金會發起人悉數到場,齊齊祝賀開幕。

為何藝術基金會沒有設在日本,反而選擇了香港?伊勢先生的回答總是那麼的充滿感情,他認為,藝術本來就是屬於所有人的,而不應該有地域性,一眾發起人打動了他,大家很有緣分,願景也很相同,都想成就一個亞洲頂尖的藝術基金會,就像古根海姆基金會(The John Simon Guggenheim Memorial Foundation)一樣,享譽全球,以藝術為基礎,成為一個能永續發展、產生很多協同效應的慈善組織,留大愛給世人。

遠見金融集團主席丁鵬雲先生分享基金會願景。(伊勢藝術基金會供圖)
遠見金融集團主席丁鵬雲先生分享基金會願景。(伊勢藝術基金會供圖)

遠見金融集團主席丁鵬雲先生代表發起人們談到了基金會的願景。首先,基金會會繼續堅持伊勢先生的收藏理念,支持寂寂無名的藝術家們,推動小品類藝術品的鑒賞和收藏。其二是促成基金會博物館落成,丁先生向筆者透露,亞洲一些地方、內地一些主要城市,甚至中東都已經表示了對此項目的高度興趣。

其三是基金會立志成為亞洲的頂級藝術基金,就像古根海姆基金會一樣,收藏展開到哪裏,博物館建到哪裏,就能帶動到那個地方的經濟。但又要有別於古根海姆那類太商業化的模式,不把基金會淪為只追求湧動生產金錢效應,成為能夠實現社會責任的新一代藝術基金。在充斥利己主義充斥的世界中,堅定地追求和真理,為藝術領域的發展獻上綿薄之力。

最後一點,丁先生提出了一個更深入、大膽的想法。日本有很多年邁的收藏家專門收藏某類的藏品,相當專門和專業,但是他們年事已高,沒有實力成立基金會,龐大的收藏就面臨四散的可能。而且日本遺產稅高昂,將收藏傳給下一代的也是阻礙重重。丁先生提到,基金會可否承擔起代為管理藏品的角色,將私人的珍藏展現給更多世人,同時將藏品金融化,讓下一代及家族可以享受到收藏所帶來的價值。但具體要如何操作,丁先生坦陳基金會也還在研究。

基金會名譽主席伊勢彥信先生和與會者分享他的投資心得(伊勢藝術基金會供圖)
基金會名譽主席伊勢彥信先生和與會者分享他的投資心得(伊勢藝術基金會供圖)

亞洲的古根海姆 世界的伊勢

在伊勢先生的分享中,屢屢提到了意大利15至18世紀的麥地奇家族,他們掌控着意大利佛羅倫斯一帶的經濟命脈,培養了米開朗基羅、達芬奇、拉斐爾、提香等藝術巨匠。他表示「可以説,沒有麥地奇家族就不會有文藝復興」。另外,他也提到了俄羅斯、日本和美國當年一些巨賈和家族,大量購買藝術品、支持當時嶄露頭角的印象派藝術家和抽象藝術家們的往事。

這是一個94歲、擁有70年收藏歷史老者的睿智之言:藝術品的收藏需要金錢,也需要藏者的眼光和熱情,但最終,收藏的藝術品是屬於全世界的。近年的香港和大陸就如80年代的日本一樣,產生、積累了大量財富,也產生了很多極有想法、有願景的藏家和私人美術館。然而,如何真正能成就麥地奇家族那樣的效應,能產生古根海姆級別的藝術基金會,亞洲需要共同努力。伊勢基金會正是要向着這個目標努力,成為亞洲的古根海姆,成就世界的伊勢。

香港,這個亞洲的金融都會,去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也是全球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從民間到政府層面,究竟從下而上、從上而下能出現哪些政策,吸引到哪些藝術基金、藝術家來港,能夠為業界帶來何種可能的新局面?我們都將拭目以待。

陳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