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2月18日公布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對大灣區作出全面規劃。為此,香港總商會26日(周二)舉行題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藍圖與前景」的午餐會,中國銀行(香港)經濟及政策研究主管謝國樑博士認為,儘管在港、澳、深、穗四市中,沒有所謂「龍頭」,唯「規劃綱要」已「畀足面香港」。四方精創資訊(香港)首席金融科技官梁民亮則分享了在大灣區創業的經驗。
八大功能 全部落實
謝國樑指出,規劃綱要在定位上,突出了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國際航空樞紐、人民幣離岸業務、資產管理、創科、法律爭議調解等八大功能,「基本上,已做到的或希望做到的,都已經全部畀晒你」。不過,能否實現這八大功能,「最後仍須自己努力,要考香港的功夫」。
他又指出,大灣區牽涉地區整合(integration),對此,香港社會上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擔心香港最後會「融入」大灣區。「事實上,有關方面也留意到這一點,因此規劃綱要列出六大原則,總結來說就是『共商、共建、共享』,還加上『一國兩制,依法辦事』,這完全是為香港而加的」,因此,他對大灣區建設有信心。
一國兩制 三層保障
謝國樑解釋,他的信心來自三方面:一國兩制是受《基本法》保障的;香港具有制度上的優勢,中央及廣東省都高度重視及認同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特殊作用;香港人都了解一國兩制的界限,「這三層保障可令我們毋須擔心大灣區的融合會影響一國兩制的實施」。
至於規劃綱要落實後,香港與珠三角的關係走向如何?謝國樑相信,目前香港與珠三角的「離岸」(offshore)和「在岸」(onshore)關係,不會有太大改變,起碼邊境關卡仍會繼續存在,而珠三角城市仍會按照國家的法規辦事,不會因大灣區而有所改變。因此,就便利程度而言,香港仍具明顯的優勢。
「還有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就是大灣區內生產要素的流動會有什麼變化?」他認為,目前的障礙主要在資金流和資訊流。資金流的問題主要是國家有外匯管制政策。至於流動電話仍要「研究研究」,他認為這牽涉主要電訊商的商業利益問題,「國際長途電話佔的profit(利潤)仍然很大」,要看政府跟電訊營運商簽的合約如何。
明日之星 兩大機遇
總結而言,謝國樑認為,香港跟珠三角內生產要素的流動,不會因大灣區發展而出根本性的轉變,但他相信,可以借助科技手段,簡化通關手續,並在一國兩制下,令生產要素流動產生合理變化。
謝國樑又認為,未來香港的機遇主要留意兩方面,一是創科,他預期,特區政府一定會在這方面追加投資;二是服務業,他相信,金融服務業的機遇與目前相比,不會有太大差別。
港深合作 科創未來
四方精創資訊(香港)首席金融科技官梁民亮則分享了該公司在大灣區的創業經驗。他表示,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在深圳建立公司的國內總部(香港是國際總部),由10多人開始,經過10多年耕耘,發展成2000人的規模,成為中資金融機構的合作夥伴,在深圳建立了基地,在觀塘建立了香港的Fintech Hub,準備迎接大灣區未來的機遇。
他坦言,許多基礎技術香港都沒法提供,因此才要往深圳發展,「深圳現階段的科創發展,被世界認為可以媲美三藩市灣區和矽谷」。「我曾經為了一個項目走上深圳,在設計公司說明需求後,只走了三條街找軟硬件合作夥伴,就完成了整個項目。但在香港,很難想像可以做到這樣的配套」。
梁民亮認為,內地有很多很好的基礎研究,而香港則擅長應用。他看好人工智能及區塊鏈的發展前景,認為兩地合作,可以在香港及內地發展電子支付、金融科技、網絡保安、人工智能及人臉識別等業務,並希望香港的中小企能夠把握大灣區的發展機遇。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