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爭長期化

特朗普在中國堅持不屈下沒法可施,逼於國內受損害利益集團的壓力,可能便一下子變臉,暫時收兵,圖謀再起攻擊,中美全面經貿金融之戰可暫緩,國際經濟受衝擊可暫解。

特朗普政府的班子已集中了美國右派勢力。所謂「美國優先」,與美國一直鼓吹的「普世價值」形成基本的對立矛盾。民主、人權、公義,按美國以往的說法,是沒有國界的,為什麼卻變成美國優先,優先於其他國家、種族?為什麼特朗普不說美國人民優先,而只是美國優先?關鍵是美國右派勢力代表的企業利益中,美國人民佔的比重低,此所以他的財政預算可以對企業與富人減稅,可以大增軍費(當然是代表軍工企業集團的利益),卻削減社會民生的支出,推翻上一任總統的醫療保險政策(不顧美國有幾千萬人沒有醫療保險的保障),減少科研,目標都是為了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團的即時收益,而不考慮社會大多數人的長期發展。

特朗普不是個人,美國優先也不是美國標榜的民主、人權、公義,於是美國的對外政策,變成赤裸裸的利益爭奪,連道德藉口與偽裝都卸下來,用封建時代十字軍東征的言語、行為,對美國以外所有國家、民族、宗教全面欺壓、攻擊。

也於是,中美貿易戰不關乎貿易或貿易逆差,而是美國要打倒中國。此所以貿易制裁是衝着中國工業升級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希望打擊中國工業提升的發展機會。而在貿易制裁以外,軍事、政治手段亦層出不窮,還有金融戰爭準備上場。中美之爭不會是一、兩年的事,即使特朗普下台,還有別人頂上,衝突會持續多年,或許只有如日本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全面投降那樣才會轉變。

特朗普的選擇

中美之爭以貿易戰來開始,特朗普有兩個選擇:

一是你來我往,把貿易制裁的清單不斷加碼擴大,最終變成貿易與經濟金融的全面開戰,變成像美國制裁伊朗那樣,也回復中共建國之後的圍堵與制裁。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依賴一帶一路建設,開展的新市場和貿易夥伴,加上歐洲、東盟未必跟隨美國,當可把與美貿易大部分替代,還可加快擴大與美國以外的經濟連接,反過來孤立美國。美國的損失不單是進口成本大增,短期內也找不到替代中國的進口產品,而美國的農產品和天然氣等亦失去中國龐大的市場,美國經濟將面對出口下挫、進口減少的雙重打擊,也會觸發國際對美國國債、美元失去信心。若美國股市大跌、美元貶值、美債利息急升,將牽一髮動全身。中國經濟對美國依賴少,增長動力多元化,還可封鎖金融市場來應對金融衝擊,打持久戰,中國可立於不敗之地。

二是特朗普在中國堅持不屈下沒法可施,逼於國內受損害利益集團的壓力,可能便一下子變臉,暫時收兵,圖謀再起攻擊,中美全面經貿金融之戰可暫緩,國際經濟受衝擊可暫解。而只要中國領導層不被美國迷惑,反可藉機加快建立非美國的經濟貿易金融體系,一帶一路會推動國際經濟多元化發展,擺脫美國和美元的操控,也可有時間整頓國內,消除過往親美造成的制度、政策和文化偏差,重建中國永續的體制。

對中國來說,第二個選擇是最佳,也可能是歷史的必然。

原刊於《東方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