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大學生、西方傳媒關注的中國

發覺校園與學生的政治化並不嚴重,而從學生熱衷了解一帶一路戰略來看,應該還有不少是願意學習。
近月來在大學中學和企業演講一帶一路戰略,我的感覺是有興趣了解這個戰略的人不少,反應亦十分熱烈。例如在中大新亞書院的演講有1,500名學生,其他的大學也有100、200人。特別是中學,學生的反應比大學生積極;從媒體我們得到的訊息,似乎與現實有差別。
 

學生熱衷了解一帶一路

 
又例如我早先到港大參加座談會,很久沒有到港大,卻發覺校園不少學生都在學習,學生人數多了,校園的設施也改善了。在校園裏也多聽到普通話,可能一如其他院校,內地生更積極上課學習。總的印象是感覺不到媒體渲染的學生勇武,衝擊校方的任何氣氛。
 
或許,媒體營造的形勢印象帶大偏頗。走入學校與學生作短距離的接觸,當可發覺校園與學生的政治化並不嚴重,而從學生熱衷了解一帶一路戰略來看,應該還有不少是願意學習,並不抗拒內地及中央政府政策戰略。
 
不過,從演講與聽眾的互動,卻看到知識貧乏程度嚴重。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略懂中國歷史,亞洲歷史,也有興趣到博物館走走的,至少會知道一些基本概念。可是,實際的情況卻是,香港社會的民眾可能對美國總統、英國王族、日本的櫻花、南韓的東大門熟悉,對絲綢之路一千多年的發展卻大致不知。哪些國家,哪些民族,哪些文化,也大致不知。香港的歷史教育、通識教育、社會教育似乎還是英國殖民地留下的一套。香港似應推廣一帶一路的知識教育,這其實也是公民教育、通識教育和國民教育。
 

西方媒體着眼軍費

 
中國兩會,對西方媒體來說,可能因為沒有改革的大話題,令它們不大感興趣。事實上,今次不是沒有大改革,但不屬經濟改革而是軍隊體制改革。這應該是建國以來最大的改革,影響深遠。也表示在習近平領導下,中國軍隊再不因循守舊,擺脫貪腐的侵蝕,全面更新,更適應已經多方轉變的國際軍事形勢與競爭方法。
 
美國已進入混合戰爭的體制,把各種政經社會文化的手段,與正規非正規的戰爭結合起來。最顯著的是資助地方武裝和顏色革命;但如重用僱傭兵和企業組織來分擔國防與軍事,卻涉及貪污,也破壞軍事指揮體系,不是其他國家所應倣效。中國現時面對的是美國,至少在技術、組織、紀律、志氣方面,中國要大大提升才可與之抗衡。如南海,中國只能以攻為守;攻則要打破各種禁忌,先發制人,建立三沙警備區、填海建島設武是正確之途,但需體制配合,例如南部戰區的伸延,海艦、海上民兵的配合,以至把三沙地區變為民用旅遊區,排斥美國軍事干擾等。
 
西方傳媒只提中國軍費減少,正中中國的宣傳圈套。少了外國的指指點點,更有利中國軍事體制改革貫徹推行。至於經濟改革,習近平代表的是每國有自身的發展途徑。90年代俄羅斯、東歐、日本的前車之鑑,去年中國匯率與股市監管的失誤,更清楚表明經濟改革不可能依照任何紙上完美的藍圖進行。中國還是摸着石頭過河,來面對美國霸權下落、一帶一路群雄並起的新國際局面。
 
本社獲授權發表。標題及內文經編輯整理。
 
(圖片:Pixabay)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