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的研究隊伍最近提出以鼻紙條採集鼻液樣本,作為一種嶄新及準確度高的新型冠狀病毒採樣方法。研究團隊以鼻紙條採集了大概40位年齡介乎6至74歲新冠肺炎住院病人的鼻腔上皮細胞分泌(鼻液),並將這些樣本的檢測結果,與鼻咽和咽喉拭子或深喉唾液兩類標準採樣方法進行比較。
研究結果發現,鼻紙條測試的準確度與標準的採樣方法相若,甚至比深喉唾液樣本表現更加優勝,此情況於兒童個案中更為顯著。此外,鼻紙條採集的鼻液樣本存放室溫72小時後,狀態仍然穩定。以上結果顯示,因着其傳播病毒風險較低的特質,加上不同年齡人士也容易掌握有關採集技巧,鼻紙條測試可適用於不同年齡層,達到更佳的疫情監測效果。研究詳情已於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n發表。
標準採樣方法存在疾病傳播風險 樣本素質亦見參差
本港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突破7000宗。標準採樣方法包括鼻咽或咽喉拭子,但此方法必須由經過訓練的人士負責進行,過程亦容易引發受檢測者打噴嚏和咳嗽,令身處附近的人士承擔感染風險。
深喉唾液是另一種標準採樣方法,雖然可由受檢測者自行採樣,但並非適用於所有人。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陳晶晶醫生解釋:「深喉唾液的採樣方法對幼童和長者來說十分複雜,他們較難提供相關樣本,所提供的樣本素質亦非常參差,因而降低了測試的準確度。假如要利用深喉唾液採樣來監測社區疫情,效果並不理想。」
有見及此,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提出以鼻紙條收集鼻液樣本,作為一種嶄新的新冠肺炎採樣方法,並評估此方法在兒童以至成人個案的表現。研究人員招募了38名來自威爾斯親王醫院的新冠肺炎病人,包括有病徵和沒有病徵的個案,當中20位為成年病人(22至74歲),其餘18位為兒童或青少年病人(6至17歲)。
鼻紙條測試的準確度與標準方法相若 於兒童個案的表現比深喉唾液樣本更優勝
研究人員預備了切成指定尺寸的鼻紙條,讓病人採集鼻腔上皮細胞分泌(鼻液),並於24小時內再採集同批病人的鼻咽和咽喉拭子樣本或深喉唾液樣本,繼而進行比較。另外,醫護人員在病人進行鼻紙條採樣前,採集了病人的13個鼻拭子配對樣本,以進一步評估鼻紙條測試的檢測表現。所有樣本亦進行「即時聚合酶鏈式反應」(real-time PCR)測試,檢測病毒RNA的分量。
研究結果如下:
- 鼻紙條採樣方法與鼻咽和咽喉拭子檢測結果一致的比率達95.2%,顯示兩者準確度相若。
- 鼻紙條與深喉唾液檢測結果一致的比率只有68.2%。在7個不一致的樣本中,有6個深喉唾液樣本顯示為對新冠病毒呈陰性反應,但鼻紙條測試則成功揪出感染個案;這些深喉唾液樣本中,有4個來自兒童病人。
- 鼻紙條採集樣本的Ct值與鼻拭子樣本的Ct值,沒有明顯分別,反映透過兩種樣本檢測出的病毒量相若。
- 研究人員將6名病人的鼻紙條採集樣本進行穩定性測試,結果存放在室溫72小時後,仍可檢測到樣本內的病毒RNA。
是次研究的第一作者、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陳韻怡博士表示:「將鼻紙條貼在鼻黏膜上,能夠令紙條均勻地吸收鼻液,有助提升鼻紙條測試於採樣檢測的表現,亦能穩定樣本素質。由於兒童和長者接受深喉唾液測試的準確度較低,我們相信鼻紙條測試將為這兩類人士提供更好的病毒檢測效果。」
與鼻咽和咽喉拭子比較,以鼻紙條採集鼻液樣本過程簡易,引致的刺激和不適較輕微,較少機會引起打噴嚏和咳嗽,大大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林鴻生教授總結:「除考慮到準確度及較低傳播病毒風險外,鼻紙條採集的樣本能於室溫保持穩定,或可容許樣本等候多於一日的時間才被送抵實驗室進行化驗。以上結果均表明,鼻紙條測試對監測社區疫情有重要作用,尤其對於較難用標準方法採樣的一群,例如幼童和長者。」
研究詳情剛在Journal of Infection發表,可參考:https://doi.org/10.1016/j.jinf.2020.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