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所言槓桿,是指資金槓桿。資金槓桿(英語:leverage 或 gearing),一般是指負債與股東權益的作用關係。當投資收益高企時,應放大槓桿以增加股東權益;當投資收益銳減時,應收縮槓桿以保障股東權益。資金槓桿的效用是變動不居的,資金槓桿是存在邊際的,資金槓桿是存在風險的,資金槓桿的意義取決於商品市場變動和資金成本變動。終極而言,負債是需要用股東權益償付的。資金槓桿的使用,利弊相輔相成,必須嚴控風險。
嚴控資金槓桿比例
國家在工業化初期,各種商品和服務都供不應求,有序放大資金槓桿風險較低,可以放大槓桿比例以求得經濟高速增長。但是,在產能與需求平衡之後,甚至出現產能嚴重過剩之後,就必須嚴格控制資金槓桿的比例了。因為,負債是有成本的,負債利息高於盈利之後,槓桿就必然開始侵吞股東權益。國家的股東權益就是國民財富,當盈利不能覆蓋負債成本的那一刻起,不去槓桿就意味着開始廉價地轉讓國民財富了。就企業而言,股東權益耗盡,企業也就必須倒閉了。就國家而言,國有資產耗盡,政府也就必須破產了,那就是所謂的「亡黨亡國」了。
市場人士評估數據顯示,我國政府、機構、居民之總負債可能高達 GDP 之322%。如果,你將 GDP 理解為營業額,你該如何理解超出營業額三倍的負債呢?如果,你計算出負債的利息成本,請問你的盈利能覆蓋負債成本嗎?如果,你知道你的生意正在賠錢,你仍然執意要借錢擴大生意,你一定是有生意以外的特殊原因。你可以明確告訴13億股東,你到底有什麼特殊原因嗎?就業之論極其混謬,一萬億人民幣足以覆蓋兩千萬人就業,增加負債的數字早已經遠遠超過就業需求了。無論如何,用13億窮苦股東的巨大犧牲,去實現管理層的某種特殊目的,不僅僅是不道德的,甚至意味着嚴重犯罪(不僅違法而且違憲)。在2007年,我國已經出現產能嚴重過剩,與此同時我國資金槓桿已經越過風險底線。然而,八年過去了,我們仍然在增加資金槓桿。換言之,我們一直在吞噬13億股東的權益。試問,長此以往,能不危機嗎?
必須注重股東權益
那麼,既然不道德,甚至嚴重犯罪,為甚麼還要增加資金槓桿呢?理論上,是遵循「發展是硬道理」的邏輯,沒有投資拉動就無法保增長,「硬道理」不硬就喪失了合法性的底氣。在現實中,管理層的私利全在投資拉動中,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沒有了項目到哪裏收好處?所以,從理論到現實,都無法尊重經濟規律,甚至無法尊重天理、人倫和法律。不尊重,就需要另類經濟學解釋。有了西門慶,就少不了王婆。於是,經濟學「王婆」滿街走,就有了發展經濟學理論,於是就有了「比較發展優勢戰略」。一言以蔽之,資金槓桿可以繼續放大,資金槓桿必須進一步放大。與之對應,為了填補資金槓桿的虧空,製造了一套掏空13億股東權益的理論。並不有趣的是,這套掏空理論在十八大之後漸入高潮。混合和流轉,多麼美妙的動詞啊!有誰用計算器計算一下動詞之後13億股東的權益呢?傻傻的13億股東,在高速增長的 GDP 中歡欣鼓舞,難道不應該低頭看一看還剩下多少股東權益嗎?
仿效歷史,重整魚鱗冊
我深信,老百姓是希望活下去的,大多數中國人也都是愛國的。我絕不懷疑,崇禎也深愛着長公主和大明江山。但是,並非所有人都能認清現實,並非所有人都能洞徹歷史。崇禎生前六次下罪己詔,沒有一次抓住問題要害,魏忠賢是問題的要害嗎?袁崇煥是問題的要害嗎?毛澤東說,階級鬥爭是綱,其它都是目,綱舉目張。毛澤東為什麼這樣看問題呢?階級鬥爭就是社會再分配啊!治國的要害全在社會再分配!資金槓桿的兩頭連着不同階級的利益!增加槓桿,利益集團增加權益,13億股東減少權益;減少槓桿,利益集團就減少權益,13億股東就增加權益。崇禎的根本問題在於,崇禎始終沒有搞清楚自己的立場。如果,崇禎真的是站在天下蒼生的立場,就應該重建魚鱗冊開啓稅政革命,就應該讓天下蒼生安居樂業。為什麼偏偏就是要倒行逆施呢?桑弘羊一計鹽鐵專營,就把強悍的匈奴打得滿地找牙了。大明的那點軍費,實在是不足掛齒的。然而,路線錯了,事情就走向反面了。崇禎非要減免工商稅卻增加農業稅,非要以鎮壓來維穩,這是什麼立場呢?老百姓為什麼迎完闖王又迎大清呢?是崇禎自己從根子上就錯了!試想,崇禎敢於稅政革命,大明的天下會如何?重建一本魚鱗冊,天下貪官污吏盡除,何必非要誅殺魏忠賢!開啓稅政革命,李自成立刻就變成了岳飛,還怕深山老林裏的那幾萬辮子軍嗎?
為什麼要去槓桿?這是在救國救民啊!
當然,13億股東自己也有責任,你們為什麼從來都不關心自己的股東權益?你們憑什麼傻乎乎地去歡呼 GDP?自主的人才有尊嚴,少一點解讀和擁護吧,用自己的心去看世界,最低限度不要忘記了股東的責任啊!有了覺悟的股東,一定會有兢兢業業的管理層!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