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虛此行

劉伽茵是一位未被電影界認識的真正才女。她自編自導的電影《不虛此行》真是近來少見的文學作品。

老實說,初一是因為胡歌去看這電影,後來才知道劉伽茵才是主角。這位一直以來都躲在北京電影學院教書的劉伽茵,才是一位未被電影界認識的真正才女。她自編自導的電影《不虛此行》(http://tinyurl.com/5n6mb39r)真是近來少見的文學作品。

寫悼文,是因為沒成功完成一本劇本,所以生活潦倒?和他一起出道的同學,紛紛搬出了這間破落的屋,是因為他缺乏對人性的觀察和洞悉?還是他太執着準確性?

人家內地的喪禮真有點意思,是真正的追思會,更勝於香港式的「畀面派對」,更安全過香港殯儀館流行的道教儀式「室內放火」。出錢聘請專才寫悼文,要感人,要立體,比什麼爆紅劇集主角更有血有肉:真的要找大文豪才夠資格!

虛構的劇集主角,沒有人會爭議準確性,但先人是否形容得貼切,那可真是誰也說不準。

妹妹只記怨,弟弟只感恩:印象中的大哥可以如此矛盾!

兒子太忙於為家人尋求安樂,以為從鄉下出來的父親,會望見大厦中間的一片山便不會思鄉,反而是小孫子思憶中的爺爺才是真正的先人。

寫悼文可真是比什麼寫文學巨作來得更難,一位普通人可真是沒有什麼可寫?還是大家只是忽略了在太商業化、太功利的外殼下的那個人?

一位令人感觸的文人,當然是不肯入流的、不肯物質化了自己才華的旁觀者。同學叫他寫劇本,做殯儀的同學叫他做「預約殯儀」這門一定賺錢的生意,他卻寧願躲在「把死亡的悲傷稀釋」了的殯儀館裏,找尋那丁點的平靜。

究竟胡歌飾演的聞善是否劉伽筃的原形?躲在北京電影學院14年之後才肯拍電影,是浪費了她的才華嗎?寫悼文真是一門可恥失敗者的工作嗎?連跟父母也不敢提自己的工作是寫悼文,像妓女一樣怕碰到熟人一樣,他也最怕在殯儀館碰到熟人。寫悼文真的是一門羞恥的行業嗎?是用物質收穫做標準嗎?

在一篇訪問中,劉伽茵說:「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否定自己比肯定自己要容易得多,這可能就是成年人的生活。但人最終還是要在乎自己。《不虛此行》講的就是男主角聞善開始在乎自己的過程,他意識到自己的感受,所做的事情都是重要的。這或許也是很多觀眾給我留言說,在電影裏看到自己的原因。看完這部電影完全無感的人是幸運的人,因為這部電影裏沒有一個真正順利的人。」(http://tinyurl.com/2p8evykk

黃珍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