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的復常,隨着疫情退卻,大家都努力適應着全日制復課。然而,早已預計,餘下的學年將會是充滿挑戰的。就像運動員,久休復出,一不小心就會受傷。
解決吃的問題
中學復課時,就已曾出現過一系列問題。當時飲食業仍未復常,未出現人手競爭,即使部分中學容許學生外出午膳,然而食飯問題仍令中學校長叫苦連天。小學恢復全日制的同時,政府亦取消堂食人數限制,食肆逐漸回復往日的興旺,但不少餐廳都變成「自助」模式。主要原因是在疫情下,一系列堂食防疫措施讓外賣行業興起。恢復堂食模式卻一時間無法聘得足夠人手,唯有讓食客自行斟茶、自行取餐具,以令餐廳在有限人手下仍可如常運作。
巿場上本身已缺乏餐飲業人手,小學恢復全日課後的午飯供應,便需要加入競爭的行列。人手不足加上「新手上路」,影響準備食物的速度及素質似乎是無可避免的。於是,午飯問題便成為首當其衝的新聞焦點。一時之間罷工、食物中毒之說四起,有午飯供應商更決定停止提供午餐兩天。
各校各出奇謀應變及處理無飯吃的日子。有學校簡單處理改由學生自行帶飯,同時容許家長送飯;同時也有學校別出心栽,舉辦野餐或「校監帶領家長團隊煮飯」的活動。
學生情緒困擾
中學恢復全日上課已有一段日子,但學生情緒困擾的問題,不一定是復課之初就出現。功課及友儕壓力,往往是開學後一、兩個月才逐漸浮現。在校內負責訓輔工作的同事都明白,每年11月、農曆新年後、復活節假期前是訓輔組最忙碌的時候。開學兩個月,學業負擔已漸漸加重,同學之間相處時間久了,又沒有假期相隔,往往就是出問題的高峰期。
香港年輕人自小學開始,就不斷被滿滿的學習及活動充斥生活時間。當他們成長上遇到問題時,成年人往往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去為他們解惑,又或者太過急於解決事件,重新專注自己的工作,沒有足夠耐心引導年輕人分析及解決問題,以至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年輕人心裏就只有忿怒及沮喪,發洩及絕望似乎是必然的結果。
常見的發洩渠道包括自傷行為及肢體衝突,加上絕望的心情,就會演變成不可挽救的遺憾。復常以來,聽聞有不少未有見報的年輕人輕生事件。上星期,也正好有幾宗企跳事件。
無日無之的欺凌事件
疫情阻隔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學生們已3年沒有認真地好好相處,每個人都在家中「做王」。重新到學校來,才發現人與人之間相處需要這麼多互相遷就。「明明在家中大家都就晒我的!」學生個人的行為問題及自私自利行為,在相處中就演變成人際間的問題。
當一方影響到另一方,就有人認為自己被欺凌;被欺凌者進行反擊,勢均力敵下,就不再是欺凌,演變成衝突。雙方均覺得自己是受害的一方,而向學校尋求評道理及「制裁」肇事者,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如老師當下沒有認真處理,或學校太重視或太輕視,都會引起一方或多方不滿。這對學校來說,也是很大的考驗。上星期,也有好幾宗類似事件見報。
可以預見的是,疫情3年,恢復元氣尚需要大量人力及時間,這些事情都將繼續發生。還望社會各界上下一心,了解並關注各種現象背後的成因,共同出一分力,幫助學校及年輕人在復常過程中可以返回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