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Jan 04 2025 08:45:1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不受時空影響的攝影世界

以菲林拍攝時,每按一下快門,當中都包含更多的心機,使人更專注而認真地去留意細節,珍惜每一張相片,這就是蘇慶強鍾情菲林攝影的最大原因。

諷刺吧?網絡相簿Flickr近年公布最受歡迎的拍照機種,無一例外都是智能手機。在攜帶數碼相機外出都覺麻煩的世代,還執意用菲林拍攝的人尚有幾多?至少,尚有埋首攝影藝術30多年的本地著名攝影師蘇慶強。在他眼中,攝影最重要還是表達作者對世界的感受和看法。

90年代末,攝影走進數碼時代。發展至今,數碼相片效果已比傳統菲林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為何仍有不少人堅持使用菲林?蘇慶強早於80年代與攝影結緣,至今作品大多都以菲林拍攝。在他眼中,菲林和數碼相機其實都是攝影工具。兩者最大的分別,並不在於影像效果,反而是在於攝影過程及心態。

蘇慶強生於香港,曾在世界各地舉辦30多個個展和大量聯展,並獲多個攝影和藝術獎項,作品得到香港藝術館及香港文化博物館收藏。
蘇慶強生於香港,曾在世界各地舉辦30多個個展和大量聯展,並獲多個攝影和藝術獎項,作品得到香港藝術館及香港文化博物館收藏。

菲林令人更專注

蘇慶強認為,拍攝者對待被攝人、事、物的態度,深深關係着攝影本質。數碼相機絕對比菲林相機更快、更準確地捕捉到某個重要時刻,但其便捷卻容易令人忽略了攝影的真正意義。

「所謂決定時刻,需要我們仔細觀察和等待。例如光線、顏色、陰影、主角與背景之間的關係,都要有所考慮。」菲林拍攝每按一下快門,當中都包含更多的心機,使人更專注而認真地去留意細節,珍惜每一張相片,這就是他鍾情菲林攝影的最大原因。

《靜夜》系列的黑白影像,蘇慶強用120的黑白菲林拍攝寂靜的香港深夜,有別於日間繁華的景象。
《靜夜》系列的黑白影像,蘇慶強用120的黑白菲林拍攝寂靜的香港深夜,有別於日間繁華的景象。

攝影曾是有錢人玩意

談及過去攝影仍未普及的年代,蘇慶強說:「那時攝影可說是有錢人家的玩意。」視攝影為興趣的,大多都是醫生、律師。一般人只會在喜慶、旅行等重要時刻才會拍照留念。他直言,當時家裏經濟條件也不是特別好。每次購買菲林前,也會先儲下一筆錢,甚至計算每筒菲林等於多少個麵包。為了興趣不惜投資,攝影愛好者的熱情可見一斑。

數碼攝影盛行以後,人對攝影的態度卻明顯不同。「你們為甚麼要拍照呢?是否面前有一碟菜餚,便要拍下來公告天下?」他認為,攝影不應如此,該是用來向人傳遞你對世界的看法和價值觀。如今影像充斥,蘇慶強特別希望大家能夠停下來思考一下,究竟想通過攝影表達甚麼。

《再建構的城市》系列作品也是菲林拍攝,跟着後期加工,拍攝的香港景觀。
《再建構的城市》系列作品也是菲林拍攝,跟着後期加工,拍攝的香港景觀。

沖曬是最好的沉澱

菲林相機另一特色,在於不能即時回放影像。要看照片,必須沖曬。這個等待的過程,蘇慶強視為最好的沉澱。

他稱自己每用完一卷菲林,通常不會立即沖曬,而是先置冰箱暫存。「我比較極端,最高紀錄試過累積了2,000多筒菲林放於家中未沖曬。」他說,相隔一段時間重看過往所攝,可從中了解自己當時的情緒、思想。「最高興是看見沖曬出來的影像,仍存有我拍攝當刻的感覺。」

在《物質輪迴》系列的作品中,蘇慶強用了傳統的彩色菲林去記錄物質的轉變和中國人輪迴的宗教思想。
在《物質輪迴》系列的作品中,蘇慶強用了傳統的彩色菲林去記錄物質的轉變和中國人輪迴的宗教思想。

有圖未必有真相

《一個印象中國1981》是蘇慶強菲林拍攝的處子作,他用直接反映現實的手法,拍攝中國的種種面貌。他憶述:「80年代初我首次隨家人踏足中國,深感這個地方很有趣──大家都是中國人,可是思想如此相異?」經歷改革開放之後,內地社會變化特別大,驅使蘇慶強不斷前赴取材。「自己有能力的話,都想盡力記下這些轉變。」

這是蘇慶強在中國改革開放系列中一張特別喜愛的作品,影像仿似一幅油畫。課室牆上的國旗、雷鋒像、黑板上學生畫的蘋果,都反映着中國當時的意識形態。
這是蘇慶強在中國改革開放系列中一張特別喜愛的作品,影像仿似一幅油畫。課室牆上的國旗、雷鋒像、黑板上學生畫的蘋果,都反映着中國當時的意識形態。

以前的人特別重視「有相為證」,認為相片就是事情的重要證據,然而現在可輕易後期加工的數碼攝影卻顛覆了這一點。蘇慶強指,即使在國際攝影比賽,攝影師在提交作品前也難免會修圖。他覺得這些相片反映出來的世界,始終有點失真。相比之下,菲林的世界比較原始,拍下那刻就等於將鏡頭前的事物,連同拍攝者的看法與感情一併定格。擁有底片者,更可證明這些相片版權屬於自己。

多年來,他以中國自改革開放直至現在的轉變為題拍攝,得出許多充滿時代特色的作品,其中某些更為香港藝術館收藏,可謂彌足珍貴。

《第一個印象中國1981》系列作品。相片中的小孩子身穿軍服,手握一把假刀,大搖大擺地走在有條裂縫的路上,構成「小孩劈開路障」的錯覺。
《第一個印象中國1981》系列作品。相片中的小孩子身穿軍服,手握一把假刀,大搖大擺地走在有條裂縫的路上,構成「小孩劈開路障」的錯覺。

原刊於香港中華總商會月刊《商薈》2018年7月號,本社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