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告訴我,教育統籌委員會不再邀請津貼小學議會的主席出任委員,這個舉措令我吃了一驚。
回想教統會自1984年成立以來,一向也有邀請津小議會的主席(或代表)加入,共商教育政策,是本港自84年以來最重要的教育諮詢組織。根據記載,教統會編製的一至七號報告書(文件),是84年至今本港教育政策的最重要軌跡,第七號報告書更是回歸前刊出的最重要的教育政策指南,是第一屆香港特首董先生1997年第一份《施政報告》「教育篇」的藍本,其後發展成2000年9月開始,本港教育改革的基石。
屈指一算,教統會成立快進入第40年了,我想起《論語》中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這是孔子自身論述的金句。
簡單說,一個機構、組織譬如學校,由30年進至40年,是最重要的成熟期,一個機構、組織,一所學校,能否長壽,長青,端要看其30年到40年間做了什麼?如何印證?且看我幾個經驗之談。
1995年,基法小學成立30周年
位於觀塘月華街的基法小學,成立於1965年,90年代初,筆者出任基法小學校長,接任不久,便籌劃成立30周年的慶典。當時筆者引用「三十而立」為題,寫了一篇祝賀文章,同時展望學校可以如何長壽、長青。
要令一間有30年歷史的學校,可以在觀塘區持續發展,必定要結合一切資源,為未來的30年、50年創造必勝的條件。
「人」是第一個因素,筆者知道基法在過去30年培育了不少人才,便立即籌劃組織校友會,彙聚校友、家長、教師、同學,同心同德,建設學校。
「地」是第二個因素,學校的地盤細小,設備落後,是不爭的事實,筆者與辦學團體協商利用申請轉為全日制學校的機會,申請拆校(拆開上、下午校)、搬校,在各方支持、協調下,2005年在基法慶祝建校40周年時,學校便有油塘新校舍可以遷入,繼續壯大。基法在30歲至40歲之間,充分用過往建立的基礎,再上層樓。
2024年,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及教育評議會成立30周年
上述兩個由創會至今,筆者多年來都積極參與會務的教育團體,不約而同地在1994年成立,前者目標聚焦幼兒及小學教育,後者則是幼、小、特、大專教師、學者們一同凝聚的教育專業團體。近30年來,一直活躍於本港教育界。
在兩個團體都開始步入成熟期前,創會元老們開始着手以舊帶新,培養接班人才,當時大家的治會策略是「發展才是硬道理」、「以戰養戰,以賽代訓」(以備戰方式,凝聚資源、智慧,打持久必勝的一仗)。至今都有所成。
在校長班上課時,筆者常向名校的校長挑戰,「你就算天下無敵,真正的戰爭卻在你退任時才開始,你為學校準備了什麼?」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真是大智慧。30歲,才是開始呀!難怪有外國學者說,30歲以上的機構,可以說是長壽的了。
這令我再深思,教育統籌委員會,在30歲至40歲之間,為本港教育界做了什麼?為自己的成長,長青做了什麼?
踏進30歲的機構,組織、學校的弟兄姊妹們,努力呀!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