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良:以創造力破解中等收入陷阱

丁學良教授認為,未來職業市場最重要的趨勢就是分類模糊,因此在職場要時刻準備着進入橫向轉移而不是縱向攀登。縱向攀登不容易,橫向轉移更不容易。

編按:2017年12月23日,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四屆年會暨教育創造美好生活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17位來自海內外的嘉賓圍繞「激發教育活力」發表了精彩紛呈的演講,800多名關心教育、來自全國各地的各界人士參加了論壇,並與嘉賓交流,論壇網上直播觀眾超過100萬人。

年會特邀香港科技大學丁學良教授演講,題為「教育與人生:微觀和宏觀,意義和價值」,摘錄如下:

教育改變命運、提升人生的價值有很多的例子。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最廣、最深、最實在的經驗,就是40年前,1977年的大學本科以及1978年的研究生恢復招生。少部分人的命運,就是靠這個改變的。如果看一看中國現在各行各業,黨政軍工商,更不要說教科文系,很多現在起到領軍作用的、地位很高的領導人,都得益於1977年和1978年的改革。我們感謝主導改革、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鄧小平先生。

工種消失 大勢不會逆轉

今天的形勢不一樣了,教育最大的挑戰有兩項:一項是全球化,一項是科技發展,這是全球衝擊力愈來愈強的兩大力量。如今的年輕人面對着更難琢磨的挑戰。小時候,老師、領導們都說要有人生規劃,現在看起來人生規劃這個概念愈來愈難落實。很多預先的規劃,不要說過10至20年,再過5到6年可能就可以了。

全球化和科技發展令工作模式轉變,教育配套和人生規劃方式都要配合。(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
全球化和科技發展令工作模式轉變,教育配套和人生規劃方式都要配合。(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
根據美國兩個經濟學家的調查,現在美國每小時工資低於20美元的工作,絕大部分在幾年內也會被機器取代。我給騰訊寫專欄,兩個月以前寫了一篇,提到歐盟所有的成員國當中,過去15年消失最多的職位屬於中等和中下等的常規性職業,例如藍領、白領,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整個全世界工業化國家當中,青年人的前途最最陰暗的國家有西班牙、葡萄牙、希臘。考察的時候我很震驚,那個地方25歲左右的年輕人,有將近3%找不到常規的工作。如果這種狀況再延續5年,所有的這些問題都變得很難掌握。

預視挑戰 為事業鋪路

現在和這個趨勢密切相關的是什麼現象?發達國家以前那種所謂「行行出狀元」,「行行出狀元」的前提是你在這個「行」裏面的階梯上,最終走到頂端的才是狀元。這種概念,將會在21世紀中期大部分國家消失,而且在一些國家裏現在已經消失了,因為行業之間變得愈來愈模糊,而且進入這些行業的人不太可能5到10年以後還仍然待在這個行業裏面。

很多到美國和歐洲去的,身邊對你們最大的影響是哪些事情?今天學了某一個專業,卻不知道四、五年以後這個行當還可不可能存在,現在該怎麼辦?這種事情現在是愈來愈普遍,無論是在美國、歐洲還是澳洲,都是這樣。亞洲現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是極少部分經濟體。總括而言,未來職業市場最重要的趨勢就是分類模糊,因此對個人來講,要時刻準備着進入橫向轉移,而不是縱向攀登。縱向攀登不容易,橫向轉移更不容易。

學了某個專業,卻不知道四、五年以後這個行業會否仍然存在,年輕人該如何面對種種不確定因素?(shutterstock)
學了某個專業,卻不知道四、五年以後這個行業會否仍然存在,年輕人該如何面對種種不確定因素?(shutterstock)
研究未來人力資源的專家認為,我們今後的生活和工作可能要同時從事幾個任務,或者同時從事幾個中長期項目,不斷增加新的工作職能,這些要素一直變化不定、不斷重塑。即使是在發達國家,這種狀況在不同崗位也非常普遍。對所有的高等教育的教師、引導者和管理者來講,面臨的問題就是準備今天進來的學生,到畢業那一天的時候不會抱怨上錯了大學、上錯了學院、上錯了專業、跟錯了導師──因為一畢業他們就找不到想做的事情。

慎重選科 全面發展

發達國家現在還出現了另外一種現象:大學生和研究生花費了那麼多學費,我常跟家長說,教育是所有期貨投資當中最難投資的期貨。教育方面要投資,不管是本人、孩子還是親屬,花費的不僅是錢,而是你的生涯,而且是你的生涯當中最最關鍵的那一段。結婚之前已經談過好幾個對象,結婚以後可以幾個月分手,一輩子可能結好幾次婚。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讀大學本科比你找對象結婚是風險更大的,後悔的代價太大了,而且會連累一群人,包括家長。高等教育愈來愈要考慮自己怎麼辦專業、怎麼招生、上課、安排實習、培訓、輔導青年人感情方面的成長,培養學生未來找工作的技能。這需要持續不斷地實驗,因為不經過嘗試就不知道哪種方法有效。

我在1984年到美國,那時候很少聽到本科生要學兩個專業。幾年以後,美國的大學本科開始有一個主專業和一個副專業,major和minor。等到畢業以後,90年代初,我又學了一個化工。這種學兩個非常靠近的專業的架構已經被淘汰了。現在要學兩個專業不能一個是物理學、另一個是物理化學,因為要面對不確定世界,這樣做限制了未來的選擇路徑。如果一個專業是學工科的,另一個專業是音樂和藝術,一方面刺激學生把自身潛力不斷帶出來,另一方面給了學生一種模糊的巨大空間。

全球化令未來工作模式不再跟以往一樣,辦學的多樣性、靈活性、自主性和多元化對中國新一代能否適應人力資源市場變化、做好橫向轉移的準備而言十分重要。(shutterstock)
全球化令未來工作模式不再跟以往一樣,辦學的多樣性、靈活性、自主性和多元化對中國新一代能否適應人力資源市場變化、做好橫向轉移的準備而言十分重要。(shutterstock)
以前,全球化是很遙遠的,大公司之間幾乎沒有關係。現在再不一樣,因為有了IT網絡的信息技術發展,很多的工作用不着在自己國家裡面去找,外判工作是很容易的。美國那麼多人被淘汰了,就是因為外判了,都跑到印度去找人。那種設計軟件和研發的工作,在美國工資一小時要50美元。

關注世界變化 完善教育體制

這種事情很快就會進入我們周邊。很多跨國公司不在香港本地找大學畢業生和研究生,而是跑到內地去找。這個挑戰可能帶來機會,這種分散本身對所有高等教育來說是一個集體主導的樣本。美國最悲觀的人都說,再過30年,我們今天在美國看到的高等教育大部分學校都沒有了。

之前好幾位專家也講到了內地的中等教育、初等教育,民辦教育和非法教育,我們都要面對這些現實。辦學辦校保持多樣性、靈活性、自主性和多元化,是學校對學生、家長、社會、民族、國家、世界的最大承諾。這個承諾不能失敗,要是失敗,毀掉的不僅是幾個學生,而是學生周邊的一大群人。

國內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育體制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讓他們適應瞬息萬變的全球挑戰和工作世界。(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
國內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育體制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讓他們適應瞬息萬變的全球挑戰和工作世界。(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
以前我們總是說「中等收入陷阱」對中國來說是個很大的問題,但不要忘記,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到現在這麼長的時間,全世界脫貧的經濟體多得不得了。再往上走一步、進入中等收入的經濟體也有很多;再到高等收入的經濟體,全世界加起來不到兩隻手。有的國家雖然走上了高等收入經濟體的道路,但金融風暴來臨,一桿子掃下來又回到原來的水平。中國大陸在過去40年來,進行着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脫貧工程。

能不能從目前狀況走到高等收入的俱樂部,沒人敢拍胸脯保證,我們要做方方面面的改革和嘗試。最最核心的獲利,就在於國內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育體制。如果這個教育體制不能把每一個人的創造力培養出來,那麼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希望就很渺茫。

原載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本社獲作者授權刊登。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