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譯為《名畫的控訴》,原名為Women in Gold的電影,最近在Netflix上畫。無論是否對藝術有興趣,這部影片都值得一看。因為它既不是圍繞這幅名畫的畫者,也不是介紹這幅畫誕生的過程,而是講述了為這幅名畫的歸屬權打官司的真實故事,並引出了一段沉重的歷史。觀看這部影片也許會為讀者對最近加沙地帶重燃熊熊戰火,所引致的全世界各地的激烈衝突和紛爭,提供了另一個思考的角度。
20世紀初德國奧地利藝術之家
感恩節後的周日,紐約陰陰冷冷。中午之後,更是急一陣、慢一陣地下起雨來。天氣的關係,再加上冬令時的調整,才4點多,走在街上已如入夜。路燈的光影在雨絲中被扭曲朦朧,更是昏暗。在這樣的風雨蕭瑟中,筆者在最後入館時間前趕到了這家位於第五大道上的美術館。
新畫廊美術館以德文為大號,稱為”Neue Galerie”,即英文的”New Gallery”。在大號後面再加一個別注──”Museum For German and Austrian Art”,意思是一座專門收藏德國及奧地利藝術的美術館。筆者多次去紐約,一直和這個美術館擦肩而過。這次快閃,卻無論如何抽時間到訪,是因為筆者最近在Netflix上偶然看了《名畫的控訴》,而這部影片所講述的名畫正正就在這家美術館中。
這幅被稱為《穿金色衣服的女子》(The Women in Gold)的名畫出自於著名的奧地利國寶大師──古斯塔夫 ∙ 克林姆(Gustav Klimt,1862-1918),是藝術家除了那幅著名的《吻》 (The Kiss)之外最為大眾所熟悉的另一幅傑作。而在這座美術館中,這幅作品改回了它原本的真實名稱──《阿黛爾的肖像一號》(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
美術館是一座典型的美術學院派(Beaux-Art)建築物,建於1914年。建築內部全部翻新設計過,但依然保留着新古典主義的優雅和空間感。館內不大,一樓和地庫都是餐廳和商店。上到二樓大廳,大廳右側即懸掛着這幅美麗的畫作。館內不允許拍照,倒也好,可以回到最傳統方法,用眼睛細細欣賞。
克林姆是金匠出身,在創作中經常使用金箔入畫,因此他的作品上百年依舊絢爛如新。此畫既然曾被改稱《穿金色衣服的女子》, 金色就是整幅畫的基調,克林姆巧妙地在坐下角加上一塊綠色,讓整幅畫既耀眼奪目又無比地沉靜。如克林姆其他的畫作一樣,這樣的金色中又充滿着各種裝飾的細節,這是克林姆領軍的奧地利分離派藝術的典型風格,裝飾性強,奉行唯美主義。再加上創作的那段時期,藝術家正遊歷了意大利,深受拜占庭馬賽克藝術啟發,遂將這種元素運用在畫作中,更添幾分華美。而與畫作中華麗的衣飾呈現極大反差的是,阿黛爾那蒼白、沒啥表情的臉龐。她的眼睛仿佛盯着遠處某處,凝視出神;然而她面頰上淡淡的紅暈和微啟的雙唇,卻又似乎透露着她內心的慾望,讓畫作平添神秘之感。
在同一大廳中還有幾幅克林姆的人物畫和風景畫,也是相當精彩。轉入偏廳,則展出了兩幅克林姆的徒弟,和老師前後腳死於西班牙大流感的藝術家──埃貢 ∙ 席勒(Egon Schiele)的作品,筆者曾在這個專欄中寫歷史上因疫情而逝的藝術家時,就介紹過他,埃貢是筆者的最愛。該美術館藏有全世界最好最全面的埃貢 ∙ 席勒作品,可惜每次總是展出幾幅,吊人胃口之極。
館中同時也在舉辦德國藝術家Max Beckmann的展覽。他以反映德國的社會現實而成名,之後被納粹禁止展出作品並將其驅逐。他的作品基調黑暗悲傷,看得人心情和外面的天氣一般。Max的作品以後可再找機會細談,但從這個展覽可以一窺這座小小的美術館走着深耕細作之路,規模不大卻極有水平。在不遠的大都會藝術館和古根海姆美術館碾壓之下,依然有自己的一席重要地位。箇中原因,等談完那部電影和歷史背景,回過頭來再做介紹。
名畫的控訴
圍繞這幅名畫的傳記影片《名畫的控訴》由英美兩國合拍,女主角由英國國寶級演員、奧斯卡影后海倫美雲(Helen Mirren)出演,而男主角則是飾演《綠燈俠》和《死侍》的賴恩雷諾斯(Ryan Reynolds)擔綱。 它改編自Maria Altmann的真實故事。 Maria是一位居住在洛杉磯的年邁猶太難民,也是Women in Gold中的女子阿黛爾當時唯一在世的侄女。
故事並不複雜,Maria的家族是奧地利維也納富裕的猶太商人和藝術贊助人,1903年,她的伯父為了慶祝和伯母阿黛爾的結婚周年紀念,請了著名畫家克林姆為她繪畫了這幅著名的《阿黛爾的肖像一號》(克林姆前後一共為阿黛爾創作了兩幅風格不同的肖像畫,另外一幅肖像現據説在中國藏家手中),這幅畫像其後一直懸掛在她們家的中心位置。阿黛爾和丈夫沒有自己的孩子,視Maria姐妹如親生一般。
1938年3月德國吞併奧地利,Maria和她的英籍歌劇演員丈夫遺下父母,匆忙離開家園,逃往英國,最後輾轉移居美國。而這幅美麗的畫作和項鏈、父親的名琴等等都落入了納粹之手,戰後這幅畫作被奧地利政府充公為國家財產,一直收藏於相當於奧地利國家博物館的美景宮(Galerie Belvedere)中,成為奧地利的國寶,並被命名為《穿金色衣服的女子》,決口不提畫作中的主角是何人。
Maria魂牽夢繞故園多年,家族人員紛紛去世,最後只剩下她孤身一人。在整理姐姐遺物時,她意外發現伯父的信件,伯父留下遺囑將這幅畫作留給她們姐妹。當奧地利在1998年通過了《國際藝術品歸還法》(the Art Restitution Act),規定只要是在納粹時期被不當掠走的藝術品,只要能提出證據,該藝術品應返還當事人。老太太因此決心要在有生之年為家族取回這幅畫作。
然而,Maria囊中羞澀,只好請猶太社群中一位剛畢業的年輕律師Randy Schoenberg幫忙向奧地利政府申訴。 這位年輕律師的祖父是維也納當年著名的作曲家,也因為納粹迫害成為難民流離失所。但Randy已經是難民第二代,並不特別了解家族的歷史。他們一起登上了去維也納的航班,開始了繁複而冗長的申請。果不其然,奧地利政府豈肯輕易放棄這幅國寶,以阿黛爾當年遺囑中所述畫作捐給美術館為由,非常傲慢地拒絕承認畫作並不屬於阿黛爾,而屬於Maria的叔叔,官腔十足地踢回了Maria的申請。
Maria倍受煎熬,本想放棄,反而Randy在這個過程中開始了解自己的祖父和族群的苦難,愈來愈堅持要贏得這場鬥爭。他一直苦無出路,偶然之際,在美國的書店買到《阿黛爾肖像》做封面的克姆林畫冊,想到以在美國售賣的商品即可向美國法院狀告奧地利政府,歷時幾年,2004年一直上訴到最高法院才取得起訴資格。鑒於民事訴訟的時間漫長,Randy和Maria退而同意在奧地利進行仲裁,庭上Maria自述:「別人眼中看到的是一幅名畫,我看到的卻是我親愛的伯母,一個以前常常會跟我聊人生的伯母。」據說,這句話令到仲裁庭最後判她勝訴。Maria終於取回包括這幅畫作在內的5件藝術品,前後訴訟近10年。
影片中還有個小插曲,當奧地利政府敗訴,終於放下高傲的姿態,向Maria提出,希望她能夠向國家捐出此畫並給予優厚的補償金。Maria已被奧地利政府在戰爭中的種種不作為,以及一直輕蔑猶太族群的態度傷透了心,斷然拒絕。
影片中的歷史和伏筆
這部影片在故事主線──百折不撓地贏回這幅畫作的同時,也加入了很多歷史背景,解釋了一個電影中沒有真正展開,但真實發生的故事下半場的真正原因。故事的下半場表面挺狗血:Maria以家族記憶之名從奧地利政府手上艱辛取回畫作之後,旋即以當年全球有史以來藝術品最高價,出售給了新畫廊美術館的創始人。讓我們來看看電影中究竟埋下了哪些伏筆。
影片中,Maria不斷閃現她童年時奧地利在一戰前的黃金年代的回憶。當時它是歐洲國力最強盛的國家之一,工商經濟繁榮,文學、音樂和藝術人才百出。首都維也納有「世界音樂之都」的美名,更是享受生活、無憂無慮的休閒藝術之城。而猶太人從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Haus Habsburg,大約為12世紀初葉至18世紀末)開始就與這個國家建立了良好關係,在這個國家找到了安寧與和平。奧地利的音樂家和藝術家們在19世紀失去了皇室和貴族作為藝術的主要贊助人後,猶太商人更成為了藝術的主要消費者、贊助者和收藏者。
在Maria的回憶中,她們的家人和朋友都過着富裕和優雅的生活,父親也拉得一手好大提琴,琴本身也是名師作品。她在二戰前夕嫁給了一位歌劇演員,那時奧地利已經被德國快要拖入戰爭,盛大的婚禮依舊在即將到來的黑暗之前如夢如幻地舉行,新郎唱出美妙的詠嘆調,彷彿是為那個黃金年代唱出絕唱。而伯母阿黛爾的客廳更是長年高朋滿座,招待着藝術家、音樂家和社會名流,是維也納著名的沙龍女主人。在畫作中,阿黛爾頸上那條各種名貴寶石打造的項鏈,就是丈夫送給她的結婚周年禮物,也是當時維也納分離派工匠的精心之作。它在電影中不停地出現,象徵着當年奧地利繁榮景象背後雄厚的猶太資本,也提示着這種奢華可能帶來的嫉妒和橫禍。
其二是影片中反覆呈現出奧地利民眾分別對納粹和猶太人的態度。納粹入城,當地民眾夾道歡呼。旋即,希特勒青年團和激進的奧地利民眾在街頭追打猶太商人和知識分子,強行入戶充公猶太商人的財產,逼迫猶太醫生清洗街道。平和的奧地利人似乎都開始在公共暴力下,恣意放縱自己的仇富和偏見,和平年代被禁錮在秩序中的邪惡本能這時突然都釋放發洩了出來。公開的摧残、拷打和侮辱到處可見,而Maria在逃亡過程中,大多數民眾更會主動向納粹告發,並不同情她們的處境。甚至已經到了上世紀末,Maria向奧地利政府申請收回畫作時,官員的言語中依然充滿歧視,認為猶太人就是充滿心機,不擇手段。而有奧地利民眾在聽證會後,特意追上已經離開的Maria,質問她為何不能摒棄前嫌,為何永遠糾結着大屠殺不放。因此,這部2015年的影片仿佛為今日的亂象寫下了注腳,那種深植於認知中的歧視和偏見依然陰影重重,仍然繼續影響着對正義和和平的解讀和定義。
最後,這部影片也第一次以劇情片的方式涉及了戰爭中被掠奪的藝術品歸屬問題。這個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在全世界影響深遠, 並不斷在各地衍生出無法細究對錯的複雜局面。比如,2016年奧巴馬政府簽署了《國際藝術品歸還法》之後,美國現在很多美術館如今都面臨着猶太家族後人的追討。今年9月,美國當局應另一位猶太音樂家Fritz Grunbaum繼承人的追討,向境內3家美術館扣押了3件埃貢 ∙ 席勒的作品。其中芝加哥美術館就很不服氣,認為有爭議。
相對於能提供明確證據的私人收藏,大量流失在大英博物館和大都會美術館等世界級美術館的中國、埃及、希臘等國的文物才是更加頭痛的長年爭端。一邊是母國要求歸還,收藏的美術館卻往往以購買的票據或捐贈的文件擋駕,大家各執一詞,無法定論。比如,中國著名的唐代「昭陵六駿」雕刻,在中方的説法一直是被「帝國列強」掠走,但實際上是被自家的文物商人盧芹齋在內戰年代盜墓並運到美國,美國實業家及收藏家Eldridge R. Johnson當年真金白銀購得,其後捐給賓大美術館。當然,這並不是這部影片要深入討論的主線,留待觀眾自己再去思考這個複雜問題所涉及的正義和利益問題。
影片中,奧地利政府用複雜的程序、高昂的申請費和長時間的拖延來應對各種追討,多多少少反映了一些國家政府層面的想法和做法,這方面還是拍得挺真實的,讀者可以自行腦補,若是更大規模的文物追討,該是多麼艱辛的”mission impossible”。當然,話又説回來,奥地利美國等國家還是陸續通過了《國際藝術品歸還法》,至少令到追討有法可依。 而如果沒有這條法令的话,追討更加無從談起。
為何最後花落新畫廊?
回頭再來聊聊新畫廊美術館。這幅克林姆的代表作最後在這家美術館永久展出,當然是有原因的。影片中,Maria 在追討的曲折過程中,就和這家美術館的創辦人有過一次會晤。這位在電影中一閃而過的男士正是商業巨子、著名的化妝品品牌雅詩蘭黛(Estée Lauder)集團的董事長Ronald Lauder。Ronald在1944年出生於紐約一個猶太家庭,母親Estée Lauder是品牌的創始人。2022年,他以45億美金的財富名列《福布斯》富人榜第563位。2007年以來,Ronald一直擔任世界猶太人大會的主席。電影中的這一段影射一系列追討藝術品的背後,實際上是如今實力雄厚的猶太族群的支持。
新畫廊美術館最初是由Ronald和其親密朋友、紐約藝術品經銷商和策展人Serge Sabarsky一起構思的。他們兩人都對20世紀初德國和奧地利藝術和設計充滿熱情他們相識於1967年,當時Serge在紐約麥迪生大道987號開設了一家畫廊,以專攻奧地利和德國20世紀初葉的表現主義藝術而聞名。作為著名藝術收藏人,Ronald是畫廊的常客。兩人經常討論要開設一家美術館,以展示這一時期最好的作品。
1996年Serge去世後,Ronald繼續他們當年的創想,促成美術館於2001年開幕,以向Serge致敬。除了擁有克姆林的這幅名作外,該館以擁有最好最全的埃貢∙席勒作品著稱,一些關於埃貢的畫冊和研究書籍就是由Serge撰寫的。筆者剛才提到這家美術館小而精,就是基於Ronald的雄厚財力和Serge早期奠定下的良好基礎。而Ronald在猶太族群中的位置,也決定了這家美術館必將致力於保存那段特殊時期,奧德兩國最燦爛的藝術和設計精品。
2006年6月,Maria索回畫作後不久,Ronald果然就如電影中所承諾那樣,以當時全世界藝術品最高價1.35億美金向她購入此畫,並驕傲地稱之為「我們的蒙娜麗莎」。「我們」當然指的是猶太族群。Maria經過近10年的抗爭為家族取回畫作,旋即賣給Ronald,自然引起了不少爭議。然而,如果了解Ronald和這家美術館的背景,其實應該對Maria的心思略知一二。對老太太來説,這幅畫在她百年之後依然有機會落入他人之手,不如趁她在世,讓它永遠懸掛在一家猶太人創辦的美術館中。
在影片中,Maria在初期和奧地利政府申請時,其實有提出過收取一點補償,讓畫作留在算是她「祖國」的方案,但被奧地利政府一口拒絕,她才恍然徹悟這個國家對她們這個族群的冷漠依然沒有停止,也令老太太對故園的幻夢徹底幻滅。她最後拒絕奧地利政府仲裁失敗之後提出的購買,並說:「現在這幅畫可以像我一樣去美國了」。她這句話透露了這幅名畫的最終家園。
老太太要伸張的是自己的家族和族群被不公義的對待,要這個族群遭受的無盡苦難和傷痛記憶,能夠被真實地展現出來,要讓這幅畫永遠被稱為《阿黛爾的肖像》,而不再是那個金色的無名女子,所以,這幅畫作必須作為一種族群精神的象徵,收藏於一個位於自由之地的猶太人的美術館中,讓每位前來欣賞的觀眾都能銘記它背後那段永遠不能被遺忘的歷史。
後記
後來想起來,筆者在維也納也欣賞過這幅《阿黛爾的肖像》。那年是2001年,新畫廊美術館成立的同年,這幅畫當年還和《吻》一起掛在美泉宮。據説後來Maria追討成功,畫作要離開奧地利前夕,美泉宮為它舉辦了再見展覽,20多萬人排隊來參觀和告別。很想知道,這些觀眾是罵老太太的人多,還是為這個國家曾對猶太族群所施加的不公義和那場浩劫感到一絲歉意的更多?
新畫廊美術館 Neue Galerie New York
地址:1048, Fifth Avenue (at 86th Street), New York, NY 10028
開放時間:周四至周一,上午11時至下午6時
網址:https://www.neuegaleri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