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訛濫詆嫚」還是「弼違曉惑」?──我們的社會需要怎樣的準則?

18世紀的英國政治家柏克認為人的理性相當有限,而在意識形態和革命狂熱的狀態下,非理性的成分更多。他認為人們應該求助於自身民族傳統上所積累的歷史經驗和文化底蘊,作為分析世情和採取行動的指引。

承接前文:〈「曉惑」還是「昏迷」?「絲麻」還是「茅草」?──《文心雕龍》對諷刺文學的洞見

目前在YouTube上,仍可重看《驚方訊息》的某些片段。究竟該節目的内容及表達方式是「標奇立異,誤謬失實」,還是「奇正相參,華實並茂」;是「既訛且濫,亂人心智」,還是「辭雖傾回,意歸義正」;是散播驚慌和仇視,還是弄清真相,以期「啟心智,振昏聵」,時隔三年,群眾應該能夠相對冷靜,予以理性分析及客觀評價。

《頭條新聞》主持人曾智豪於某訪問中聲稱這類節目是為了給市民一個發聲口,並非事實陳述。當然,這是他的美好願望,但肯定不是事實。這類本地政治諷刺節目在3年前的收視率相當高,出現了「茅草」代替「絲麻」的熱潮,成為大眾吸取知識和了解真相的主要來源。

參考台灣經驗

談到政治諷刺節目,經歷過長期政治洗禮的台灣肯定是這方面的老大哥,很值得本地參考。台灣最有名氣的政治諷刺節目就是《全民最大黨》,歷時十多年,收視率相當高,更二度獲得金鐘綜藝節目獎。

這個節目嬉笑怒駡,惡搞諸多政壇權貴、社會人物以及大小明星,話題遍及兩岸三地和歐美政治,需要拿捏的分寸和難度,肯定遠超本地同類節目。

台灣政治諷刺節目《全民最大黨》。
台灣政治諷刺節目《全民最大黨》。

根據該節目製作人王偉忠(台灣最頂尖的綜藝節目製作人)的説法,製作這類節目必須做到「謔而不虐」。這4個字來自《詩經》,原文是「善戲謔兮,不為虐矣」,即是風趣幽默,指出時弊,但又恰到好處,不傷害別人。

臺灣著名綜藝節目製作人王偉忠。
臺灣著名綜藝節目製作人王偉忠。

在訪問中,王偉忠說出了製作此類節目的具體心得:

「製作人要有很浪漫的思想,但也要有自律的行為,不能反過來,很自律的思想,很浪漫的行為,那就完蛋了」;

「我最討厭刻薄,不能打落水狗。所以劇本要有起承轉合,什麼時候該賣學問,什麼時候該俏皮,什麼東西要炒點可愛,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壞,都有道理在,不能光是瞎掰(即胡言亂語或者亂噏)」;

「做政治諷刺的東西,最起碼要對整個背景非常了解」;

「寫台詞要有文化底蘊,不能漫天亂罵,要拉月亮罵太陽,要有道理。做這個節目,要懂台灣、中國和外國的歷史,還有現在流行什麼,要創造什麼語言,也都要通」;

「作創作的人,學問是你的膽子,你有那個膽子,才能變化」

即使如此,《全民最大黨》在台灣人眼中,也是個偏於胡鬧的節目,沒有人會當真,也不會惹起驚慌,挑起仇視,左右民眾情緒。但我依然覺得,作為台灣娛樂教父的王偉忠定位清晰,態度清醒,更有一肚子的知識和學問,很值得尊重。

訛濫謾罵心理學

李安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我反思己身,似乎仍未有此傾向。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個人心底深處都有一座或高或低的戲謔之山,總想伺機表達或爆發,但是該如何拿捏,如何轉化,如何合理表達,以及如何做到「謔而不虐」,一點也不容易。

批評與嘲弄。
批評與嘲弄。

心理學家不知有沒有作過研究,在肆無忌憚和缺乏章法的嘲弄背後,反映出多少心理上的深層意識。本文越俎代庖,思量良久,認為此舉相當著數,有5大好處:

第一,批評很容易言之成理,因為挑毛病總比客觀分析容易得多,但也更容易以偏概全;第二,在無限上綱,肆意批評的過程中,滿足感極大,有助自我膨脹,就此站在道德高地,侏儒成為了巨嬰;第三,愈是激烈的批評和嘲弄,很可能是藉此來掩飾自身的淺陋、乏力、不安和諸般心理隱患; 第四,不敢面對真相,予以逃避;第五,此舉成本最低,收效最大,點擊率也愈高,是成名的好套路。

如果這類「標奇立異,誤謬失實」的訛濫論述具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話,那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將更為廣泛,猶如病毒一般,散播開去,令「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的社會風氣更加嚴重,更為沉溺。

躲在網絡背後的霸淩。
躲在網絡背後的霸淩。

西方政治家的建議

在社會穩定時期,人心相對平和,調侃言論即使亂走偏鋒,也較易分辨。但在社會紛亂之際,訛濫論述很容易伺機而起,加上人心迷惑,真相愈辨愈亂,導致的負面影響可以相當嚴重及長遠。

如此不妨參考18世紀的英國大政治家柏克(Edmund Burke)之建議。他認爲人的理性相當有限,而在意識形態和革命狂熱的狀態下,非理性的成分更多,很容易作出錯誤判斷。

英國大政治家Edmund Burke。
英國大政治家Edmund Burke。

既然如此,人們該如何面對社會現象和政治事態呢?柏克認為,人們應該求助於自身民族傳統上所積累的歷史經驗和文化底蘊,甚至生活常識和習慣,作為分析世情和採取行動的指引。

如此說來,我們可多參考傳統智慧和前人經驗,多讀歷史多看書,例如理解「謔而不虐」這句成語的意涵及智慧;或參考《文心雕龍》的洞見,了解什麼是「訛濫詆嫚」,什麼是「弼違曉惑」

更重要的,也許是弄清楚在生活和思想上,我們最需要的是「絲麻」還是「茅草」?最需要的是循序漸進的學習和理解,還是張口見喉式的評擊及謾罵?

文心雕龍系列 3-3

施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