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兩個星期跟大家談過,這一幅是阿諾芬尼夫婦的畫像,他們在布魯日是大富之家,以經商與金融發家。畫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徵手法,讓觀賞者慢慢去發掘,去思索它們的意思,好像做福爾摩斯一樣, 是一個很好玩的「尋寶」之旅。
今天談談這幅畫的藝術意義。
這幅畫可以說是西洋畫史上最具創意也最複雜的畫作之一,是西方繪畫史一件重要作品。
既是畫家也是外交官
畫家楊·凡艾克 (1390-1441)生前就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偉大的畫家,是尼德蘭畫派(Flemish Paintings) (註1),北方文藝復興(Northern Renaissance) 的重要人物。這一派畫家相對義大利文藝復興期的畫家,更注重細節的描繪,畫作非常有質感(texture)。
很多藝術史家認為,楊·凡艾克是用油彩作畫的第一人,有少數認為油彩雖然不是他發明的,但他的油畫一出來已經畫的很好,他的名氣與畫作推動了油畫。他本人多才多藝,為當時統治者畫畫,接近他們多了,受到統治者的賞識,也因為他名聲在外,很受歐洲其他地方的尊崇,所以也被派往外國,代表勃艮第公國擔任外交官。比後來的魯賓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既做宮廷畫師又做外交官要早百多年呢。
最早的油畫
這幅畫是已知的西洋畫中,最早使用油彩畫成的兩幅畫之一, 另外一幅是楊·凡艾克與他兄弟合作畫的。
以前西洋畫都是用蛋彩(egg tempera) 畫在木板上,或者直接畫在牆上,天花上 (濕壁畫[Fresco],最著名的應該是米開蘭基羅的西斯汀教堂 [Sistine Chapel] 的天花畫)。透過油彩,楊·凡艾克使整個畫面光彩潤澤,顏色豐滿有深度。
同時這一幅畫,使用了大量的象徵手法 (請參看阿諾芬尼畫像第二篇)影響了後來很多象徵主義畫家。
構圖有心思
仔細看可以發現畫家用了很多心思在構圖上。他取了一個較低的視角,讓我們微微仰視兩位主角,使他們看來高一點。兩位主角的身形微微拉長,也讓他們看來比真實比例高。
從天花垂下來的枝形吊燈形狀與下面夫婦的牽手相呼應。吊燈與兩人的手很自然的把觀賞者──我們──的目光誘導到後面中間的圓鏡上。
丈夫的罩袍短,只到小腿中間,妻子的裙襬長,一大把的拖在地上,一直延伸到畫的底部邊緣。丈夫帽子大而黑,「往上發展」;妻子頭巾白而貼頭,往下披,蓋着肩膀; 丈夫全身衣著黑紫色,妻子綠藍白色, 一深一淺。丈夫的原木高屐在前面,妻子的紅色平跟皮屐在後面,遙遙呼應;背後是紅色大床與座椅。整幅畫面明暗對比,比例勻稱。
在這幅畫之前,大部分畫作都比較平面,楊·凡艾克很懂得使用錯視藝術手法(illusionism),透過光影效果營造出房間的深度。左面窗戶透進的陽光照亮了房間,與兩位主角的面容。
大膽創新雙人全身畫像
畫家還大膽的做了另外一個創新。以前的肖像畫,都是半身的,就是雙肖像,也是男女各一幅,然後掛放在一起而已。這一幅卻是全身畫像,兩位主人翁一起同時在一個畫框裏出現。兩人還進行了互動,女的右手放在男的左手上,這些當時都是非常革新的。
同時大家有沒有留意,以前的肖像畫,都是一個人端坐在那裏,背景通常是單一顏色 (達文西在蒙娜麗莎背後畫了很可能是虛構的風景,但那已經是70年後──1503年,的事)這一幅肖像畫卻把人物放在當時現實室內環境裏。 因此有藝術史家說, 這是史上第一幅《日常風俗畫》[first genre painting – a painting of everyday life – of modern times]。
這幅畫的手法,意象等對後來很多畫家都有一定的影響,包括西班牙的委拉斯開茲(Diego Velázquez:他著名的畫《宮女》就有一塊鏡子,模糊的看到當時的西班牙皇帝與皇后),與霍克尼(David Hockney),及後來的象徵主義 (Symbolism)畫家。
所以,要談西洋畫歷史,怎麼可以缺了這一幅呢?
註1:尼德蘭繪畫(Flemish Paintings):15及16世紀 北方文藝復興時勃艮第 (Burgundy)及哈布斯堡 (Hasburg) 統治時的尼德蘭地區的繪畫作品,以布魯日 (Bruges)、根特 (Ghent)、圖爾奈 (Tournai) 及布魯塞爾 (Brussels) 為重鎮。 作品基本描繪宗教場景,小幅肖像畫。純粹的寫實或神話場景與純風景畫均不多見。繪畫中精細的風景,在16世紀早期前,一般都是作為背景來使用。作品一般都是板面油畫。16世紀和17世紀的偶像破壞運動 (Iconoclasm)中被大量銷毀,今只有數千幅留存。
阿諾芬尼畫像‧三之三
本系列文章: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