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dim33)
粵語有一音「dim33」(音與「店」同)而義為「碰」、「觸及」的詞,如說︰「勿(咪)dim33我啲也(嘢) !」就是說︰「不要碰我的東西!」這個詞白宛如《廣州方言詞典》作「玷」,張勵妍、倪列懷、潘禮美等編著的《香港粵語大詞典》作「掂」,跟通行的寫法一樣。
其實「玷」只有「污點」和「玷污」的意思,重點在「污」,而非「觸碰」,而「掂」則當讀陰平「dim55」,意思是「以手稱物」(詳康熙字典「掂」條),與解作「觸碰」的「dim33」,意思略有不同。很多人以為古今漢字當中實在沒有一個粵音讀「dim33」而義為「觸碰」的字,所以就借用了「掂」這個字。其實「dim33」這個詞的本字就是大家熟悉的「沾」。
「沾」,粵語讀書音是「dzim55」(音同「尖」),最常用的意思是1「浸濕」(「沾濕」一詞可證);2「染上」(「沾染」一詞可證);3「碰到」(如「上不沾天,下不着地」、「腳不沾地」、「沾手」等)。
那麼何以說上述讀書音為「dzim55」的「沾」的第三個義項(碰到)在口語裏可以讀「dim33」呢?證據如下。
遼‧釋行均《龍龕手鏡》水部‧平聲「沾」︰「張廉、都念二反。水名。」《集韻》去聲栝韻‧都念切︰「沾」︰「水出上黨 壼口關。一曰縣名,在樂平。」「都念切」粵音就讀「dim33」,也就是「dim33到」(碰上)的「dim33」。聰明的讀者可能會說︰「雖說粵音可讀『dim33』,但其意義是『水名』,而非『觸及』,所以不應強以之為『dim33到』的『dim33』的本字。」然而,筆者以前在拙著《粵語古趣談三編》就指出過,字詞的古音往往存於地名當中。如本讀「mei11」(音同「微」)或「mei13」(音同「美」)的「靡」字,《集韻》‧麻韻有「謨加切」一音,義為「收靡,縣名」。按照「謨加切」一音,這個地名粵音就可以讀「ma55」,而這個音放在周易‧中孚九二爻辭『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一句中的「靡」字上,正好證明粵語「ma55鋪」(共用一牀)、「ma55份」(兩人合夥)的「ma55」(俗用「孖」字)當以「靡」為本字(詳拙著《粵語古趣談三編》「 (靡)」條)。最近查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增訂本),「靡」的上古音,郭先生的擬音正以「a」為韻腹,足證筆者的推斷無誤。可見「沾」的「都念切」這個地名讀音也可能是「沾」的古音。就「張廉」、「都念」兩個反切來看,「張」屬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知母」(舌上音),「都」屬「端母」(舌頭音),這也可證「都念切」一音較古(清 錢大昕「古無舌上音」說──中古讀「舌上音」的字,上古都讀「舌頭音」)。所以說「沾」的「都念切」這個古代地名讀音不但可證「沾」粵音可以有「dim33」一讀,而且也證明「dim33」這個讀音早於「dzim55」,更足證「沾」是義為「觸及」的「dim33」的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