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黃平教授:中美建交半世紀 始終難得共富貴?

今日的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逐年增長;再考慮中國經濟規模、人口規模,在中外歷史上,無論是歐洲的工業革命,抑或漢唐盛世,都未曾有過,可謂史無前例。

上世紀七十年代「乒乓外交」以來,持續了50年的中美關係正在急劇變化,世界正經歷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上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世界各國都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如何在這挑戰和機遇中找到新的定位再出發?國史教育中心(香港)上周六(15日)邀請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平教授出席「名家講座」,分析在中美關係的變局中香港的出路。

美國選手搭錯車 促成「乒乓外交」

今年正好是中美關係「破冰」50周年,黃平教授首先回顧半世紀來中美交往的歷史:

1971年,中美兩國乒乓球隊實現首次互訪,實際推動了中美兩國外交關係的發展,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

1971年4月26日出版的美國《時代》雜誌封面,美國乒乓球代表團遊覽北京長城。(《時代》雜誌資料圖片)
1971年4月26日出版的美國《時代》雜誌封面,美國乒乓球代表團遊覽北京長城。(《時代》雜誌資料圖片)

1971年4月,中國乒乓球代表隊在日本名古屋世乒賽比賽期間,美國選手科恩(Glenn Cowan)上錯了接載中國隊的車,由此開始了中美「乒乓外交」,之後便有了1971年7月基辛格博士秘密訪華。

1971年,正在日本名古屋參加世乒賽的中國著名乒乓球員莊則棟(前中)與美國乒乓球選手科恩。(人民網「人民視角」圖片)
1971年,正在日本名古屋參加世乒賽的中國著名乒乓球員莊則棟(前中)與美國乒乓球選手科恩。(人民網「人民視角」圖片)

1972年春天,美國總統尼克遜訪問中國,尼克遜稱此次訪華是「改變世界的一周」,這次訪問的結果,是中美發表了著名的《上海公報》,這個公報是中美關係三個聯合公報的首個(其餘兩個公報是《建交公報》和《八一七公報》)。

中美關係「破冰」《上海公報》 發表

他分析,50年前,世界正處於「冷戰」(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與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對立狀態)的局面。70年代初,中美「乒乓外交」、基辛格、尼克遜先後訪華之際,中國是處於蘇美爭霸,兩強相爭的「中間地帶」──儘管號稱「社會主義國家」,但與蘇聯東歐集團關係緊張,甚至在1969年發生了邊界衝突(珍寶島事件)!

中國與美國的關係,自1950、60年代「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中美也是處於兩場惡戰之餘的「冷戰」狀態。

他說,1972年尼克遜訪華的時候,越戰仍在進行中,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爭霸,中國既與蘇聯不和,復與美國關係緊張,處於這樣的格局,可以說是「前門有狼,後門有虎」,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了「破冰」。《上海公報》標誌着兩個大國結束數十年的敵對、敵視,兩國官方正式接觸。

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遜抵達北京,周恩來總理不但親自到機場迎接,而且毛澤東主席亦在當天與尼克遜進行了長時間的會談,尼克遜離華之前,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了《上海公報》,這一動作不但改變了世界格局、冷戰格局,而且改變了中國同時處於美蘇緊張之中的狀態。

1972年春天,美國總統尼克遜(右)訪華,與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會談。(《中國日報》圖片)
1972年春天,美國總統尼克遜(右)訪華,與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會談。(《中國日報》圖片)

從那個時候,到七十年代末,又發生了一個重大變化,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時代,經濟建設為中心,其他工作圍繞着經濟建設展開,包括對外關係、中美關係。1978年12月,中國政府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開始了改革開放;1979年1月1日,官方正式宣布中美建交,這《建交公報》就是中美三個公報的第二個,成為今天中美關係最基本的方針、原則。

蘇聯解體港澳回歸 美國視華最大對手

到了1980年代初,中國對整個世界的發展作出了一個重要判斷,認為像二戰那樣的世界大戰,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打不起來,當今世界的主軸,一是和平,二是發展。「和平」就是要解決東西方冷戰和對峙的狀況;「發展」就是要解決世界南北的巨大差異。同時也是在這個時候,北京就已經提出要用「一國兩制」來解決香港和澳門的回歸;來解決大陸和台灣的尚未統一。

「一國兩制」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央在制度層面上很大的創新,從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起,便開始了「一國兩制」的實踐。兩年之後,澳門也回歸了,中國政府恢復了對澳門主權的行使。

這樣的一些重大變化,在世界層面,就是1989年柏林圍牆的倒下;1991年蘇聯解體,世界進入「全球化」時代。由於蘇聯的解體,美國近半個世紀以蘇聯為主要對手的戰略便已過時。1997年6月,美國發表了《美國新世紀計劃》,有份簽名的包括日後在小布殊政府任國防部長的拉姆斯菲爾德(Donald Rumsfeld)和副總統切尼(Richard “Dick” Cheney)。《美國新世紀計劃》已經把中國視為潛在的最大對手。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2001年小布殊政府上任後,發生了「911事件」,具象徵性的紐約世貿中心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兩架民航客機先後撞擊,並在很短時間內轟然倒下。之後,「反恐戰爭」成為小布殊政府的重中之重,其中為人熟知的包括阿富汗戰爭和第二次伊拉克戰爭,「反恐戰爭」時間之長、投入之多、傷亡之重,不亞於韓戰和越戰。現任的美國總統拜登已宣布,美國將在今年9月11日前從阿富汗全面撤軍。

2001年的911事件,令美國政府的戰略重心轉向反恐戰爭。(亞新社)
2001年的911事件,令美國政府的戰略重心轉向反恐戰爭。(亞新社)

千禧世紀中國奇跡 高增長要變高質量

尼克遜訪華許多年後,中美兩國也曾宣布致力建立戰略夥伴關係,那是1997年國家主席江澤民訪美時與克林頓總統敲定的。然而,往後中美關係始終是起起伏伏,跌跌撞撞。「比如說,美國曾經承諾將逐步減少對台軍售,直至最終解決」。

黃平教授指出,總體而言,近年來,中美關係確實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這固然是之前4年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等一系列政策的影響,但事情不止於特朗普及其班子,而是有更深的國際背景,包括911事件、2008年金融海嘯,以至影響全球的雷曼兄弟倒閉事件及歐債危機等;另一個原因就是所謂的「中國奇蹟」──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的時候,中國還是一個典型的發展中國家,經過4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沒有把中國摧垮,反而因為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自1997至2007年,即2008年金融海嘯前10年,中國經濟反而上了一個新台階。

今天中國的GDP竟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逐年增長;再考慮中國經濟規模、人口規模,在中外歷史上,無論是歐洲的工業革命,抑或漢唐盛世,都未曾有過,可謂史無前例。儘管這個「中國奇跡」勢頭猛、規模大,現在卻需要由「高速度」調整為「高質量」。

下一篇,黃平教授續談中美關係劇變下,香港如何找出未來發展之路,敬請留意。

黃平教授:中美關係劇變下香港未來發展之路(二之一)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