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的深思

京港校長交流及協作計劃(一)

本次交流協作計劃最珍貴的地方就是透過「一對一跟崗交流和課題研究」,以提升京港兩地校長的研究及綜合素養。

筆者於11月中旬有幸代表香港參加了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聯合舉辧,為期兩星期的2017年京港校長交流及協作計劃,此計劃是兩地首次合作,由香港教育局與北京多區教育委員會合作完成。計劃目的是通過對北京教育政策與發展方向的學習,提升京港兩地校長對內地基礎教育現狀與發展的整體認知水平。同時透過參訪不同類型學校,學習北京學校的辦學經驗與智慧。本次交流協作計劃最珍貴的地方就是透過一對一跟崗交流和課題研究,以提升京港兩地校長的研究及綜合素養。

參觀學校 學術交流

在這兩星期的交流中,參觀了兩所中學與兩所小學,篇幅所限,先讓我分享參觀兩所中學的見聞。第一所參訪的學校是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學校建於2009,是由訪問教授和海外回歸教授所創建,專為海外回歸人員子女所設的國際學校。透過中西文化的融合,讓海外回歸人員的子女能認識中華文化。學校積極融合中西文化,以推動「善於合作、勤於探究、樂於參與、斯巴達精神和多元化的文化氛圍」為學校使命。學校融合中美的課程,將中文科設為必修科,並按學生的能力分班,對學生的中英文雙語培養非常注重。去年開始,學校更把中國歷史列入初中課程,且加入東方藝術,以培養學生在中國文化的素養。在校園的走廊上,不單布滿了學生在課堂內協作學習的成果,也展示着學生們既創新且能鍛錬語文的課業。同學能修讀東方與西方不同的藝術課程,體驗多元的文化。此外,學校在課程上採用科目模組制,讓學生可按自己的興趣選修不同科目的模組。學校透過課程、硬件和活動的配合,完整地實現了學校的教育使命。

第二所參訪的中學是北京市回民中學。國家為讓少數民族的同學,同樣可在首都北京接受優質的教育,達至教育的公平性,北京市回民中學是專為回教少數民族而設的中學。學校以綠白為主色的校園建築充滿回教的氣息,在寒風中漫步到操場,參加了一個不一樣的應急疏散演練。演練後還有不同的攤位及活動,讓學生參與和體驗不同的防災、交通及急救知識等,學校把防災活動化為一個課室外的學習機遇。隨後參觀了回民中學的校史館,除了認識到學校百年歷史外,館內透過如清明上河圖的回族文化街道圖、電子模擬回族服裝顯示屏、回族舞蹈學習模擬器、校舍全息投影(hologram)等,以有趣的方式讓我們對回族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對學校的歷史和文化作了進一步認識後,我們步進學生的一個語文課堂,課室內井然有序,學生都專注學習。最後學校給我們分享了在融合文化的建設,如何把地區文化、建築、語言、以至不同的價值觀的融合。學校豐富的民族教育,更讓我們感受到國家對不同民族在教育上的重視。

透過參訪兩間學校,讓我認識到北京教育的體貼性、對中國文化的堅持性和對少數民族的尊重性和公平性。同時從兩所學校的辦學經驗中,也讓我思考現今香港教育的體貼性、對中國文化的堅持性和對小數民族的尊重性和公平性的發展。當世界眼光都放在中國的同時,香港若要繼續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城市,這三個方向在香港教育發展上的角色,是很值得各教育局中人深思。

參考資料︰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http://www.this.edu.cn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KqNzAdYi?bk_share=copy

北京市回民中學校網址http://www.bjhmxx.com

北京市回民學校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ULWraCZg?bk_share=copy

楊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