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香港總部經濟策略

發展總部經濟,既可帶來新產業和高增值經濟活動,亦可吸引多元人才及投資。此舉有助於香港推動經濟轉型,並提升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及競爭力。

在亞洲,上海和新加坡的總部經濟發展尤為出色。上海利用其在製造業、科技和物流方面的優勢,吸引如美國特斯拉(Tesla)、德國博世(Bosch)、日本三井住友銀行(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oration)、英國阿斯利康(AstraZeneca)等國際業界龍頭在當地建立總部。新加坡則積極實行人才新政和創新,以驅動發展。

香港擁有穩健的法治和營商環境,背靠14億人口的內地市場,是中國面向世界的重要門戶,理應佔跨國企業總部進駐之利;但根據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截至2023年,香港擁有企業總部1336家,只及新加坡約4200家的三成。

本文將聚焦上海和新加坡在總部經濟一環的先進經驗及相關政策,為香港循此一方向的發展探索出路。

上海:重點產業鏈「本土一體化」

位於上海東南部的臨港新片區,擁有獨特的綜合區位優勢,通過制度創新賦能科技創新,集中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策略性產業,如積體電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並對研發、製造、稅項、人才給予多維度政策組合扶持,特斯拉和中芯國際等多個龍頭企業形成的集聚效應,吸引了200多家產業鏈配套企業進駐。

舉例來說,上海市政府與特斯拉在2018年簽訂土地出讓合同,以每方米1125元(人民幣.下同)的價格向特斯拉提供臨港片區1297畝土地。此外,上海相關部門按照服務重大項目的一貫做法,為特斯拉制定服務清單,從簽訂投資協議到土地摘牌,特斯拉項目得以加快落地,前後僅需3個月。臨港新片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稅收制度和政策,包括重點產業15%企業所得稅優惠,特斯拉就是首批享受此項優惠的企業之一。

特斯拉就是首批享受15%企業所得稅優惠的企業之一。(Shutterstock)
特斯拉就是首批享受15%企業所得稅優惠的企業之一。(Shutterstock)

此外,特斯拉在上海建廠的資金來自中國本土融資,包括銀行貸款及地方債務,毋須變賣股票籌資。同年年底,特斯拉以工廠和土地為抵押,低息獲得高達90億元的銀行貸款。特斯拉亦利用一筆22.5億元的無擔保周轉金貸款於建造工廠,以及動用部分貸款以支付3.5億元負債。

重點產業鏈和研發機構集聚,為企業提供豐富的創新生態系統。臨港新片區集聚了寶馬、大眾、上汽等知名汽車品牌,以及寧德時代、長盈精密和均勝電子等供應商。研究機構、科技公司和新創企業組成創新生態系統,帶動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合作,完善的配套產業鏈也極大降低了特斯拉的創新成本和貿易運輸成本。新片區還擁有大量具汽車行業經驗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為特斯拉提供了全產業鏈的人才儲備。

特斯拉超級工廠對上海的汽車產業和整體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2023年,該廠累計交付量達到94.7萬輛,佔該品牌全球產能逾50%,協助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成為臨港新片區經濟規模最大的產業,汽車產業產值從2019年的314億元,增加至2022年的2413億元。超級工廠零部件本土化率超過95%,推動供應鏈夥伴的升級轉型,創造了大量高收入及技術職位,並加速技術轉移和創新。

新加坡:吸引TikTok進駐要訣

2019年,TikTok為擴展全球業務,選址新加坡作為總部,其背後原因也值得香港借鑑。

新加坡政府為致力打造跨國公司全球總部和研發中心,近年推出多種稅務優惠,企業所得稅介乎0%至17%之間。總部企業在特定時期內可享免稅、5%或10%的優惠稅率;公司的研發費用、知識產權收入等可享高達100%的稅務抵扣。此外,新加坡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的避免雙重徵稅協定,進一步降低設立TikTok亞洲總部的成本。除了TikTok外,Zoom、Sea Group及SHEIN也紛紛在該國設立地區總部。

大量的科研投入和高端技能人才庫,為新加坡的高新技術產業及現代服務業奠定了堅實基礎。2020年底,新加坡政府宣布在下個5年推動「研究、創新與企業2025計劃」,每年把本地生產總值的1%投入科研創新,總計250億新加坡元(約1456億港元),並為各類企業的科技創新道路提供針對性支持。

新加坡政府為致力打造跨國公司全球總部和研發中心,近年推出多種稅務優惠。(Shutterstock)
新加坡政府為致力打造跨國公司全球總部和研發中心,近年推出多種稅務優惠。(Shutterstock)

新加坡的大學也在源源不絕地培養科技人才,專注於科學、科技、工程、數學(STEM)等學科。當地政府通過就業準證制度大力引進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另外,新加坡優越的住房制度和行之有效的公積金制度,均為人才的吸引和保留提供了極大便利。

香港和新加坡同樣擁有世界見稱的高效政府、優質的機場和港口等基礎設施,但在數碼基礎設施上,香港須急起直追。2023年,新加坡推出數碼互聯互通發展藍圖,全面規劃整個數碼基礎設施,涵蓋軟硬基礎設施,為TikTok等科技企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誘因。此外,為推動數碼經濟發展,新加坡政府實施了人工智能專利優先計劃,大大縮短了專利獲批的時間,如阿里巴巴僅用3個月便獲批了此前至少需兩年時間審核的人工智能專利。

香港:宜推6招展開部署

面對當前日益複雜的世界地緣政治經濟格局,全球產業分工格局正在逐步調整,香港要成功發展總部經濟,必須應付各種各樣的挑戰。借鑑上海和新加坡發展總部經濟的成功經驗,香港可以考慮推行如下6項政策措施:

1、對總部經濟進行長期規劃:參考內地的5年規劃和新加坡研究、創新與企業2025計劃,圍繞香港未來的發展重心,為總部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對基礎科學研發、知識轉化、產權保護等活動進行投資分配。以本地緊缺的專業職位給予簽證和居留權審批優惠,針對性引進全球多元化、多種族人才。

2、發展全方位創新政策體系與服務機制:在全球最低稅率方案(一般稱為「BEPS 2.0」)下,傳統的稅收財政優惠政策已經很難打動優勢企業來港設立總部。香港要為重點產業關鍵環節的企業提供針對性配套服務,從項目簽約到土地供應,為整個流程制定專項服務方案。不妨設立專門的對接部門,以建立穩定有效的溝通服務機制;針對優勢企業的關鍵生產要素,予以優先配置。

3、發揮香港金融服務業優勢,提供針對性和多樣性的融資及財政補貼:以產業急需程度和價值鏈位置進行差異化調整,確保政策效果最大化,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香港要借力深圳及東莞的高端製造業經驗,發揮本港的人才、資金及制度優勢。(Shutterstock)
香港要借力深圳及東莞的高端製造業經驗,發揮本港的人才、資金及制度優勢。(Shutterstock)

4、通過北部都會區建設,加強香港高端製造業基礎:在基礎設施方面,通過對接大灣區各城市的高端製造業,完善北部產業園區建設,包括交通網絡和數碼基礎設施等,吸引高端製造業的上游及下游產業進駐。

再者,必須注重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分工合作,尤其是借力深圳及東莞的高端製造業經驗,發揮本港的人才、資金及制度優勢,吸引內地和海外的跨國企業總部落戶,分散研發及製造功能,並加強香港與大灣區各城市的產業集聚。

5、在北部都會區設立世界及本港一流大學的分校:憑藉香港的高等教育強勢,培訓新一代總部經濟人才,並吸引海外年輕人才前來,為高端研發型產業打好基礎;還有營造產學研互動,帶動科研商品化及知識轉移,加強香港應用科學研究基礎。

6、加強香港航空業發展:打造成亞洲航空樞紐,投資基建之餘,還須擴大在機場不同部門和程序中數碼科技的應用,包括過關程序;同時應積極與其他政府簽署雙邊航運協議,在客貨運兩方面增強與各國,特別是東盟及中東等策略夥伴的聯通性。

發展總部經濟,既可帶來新產業和高增值經濟活動,亦可吸引多元人才及投資。此舉有助於香港推動經濟轉型,並提升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及競爭力。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鄧希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