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古人去旅遊──追憶吳哥窟之旅

沒有周達觀,吳哥窟的遺跡很可能沒有那麽快被發現;沒有他,電影《花樣年華》的重要場景有可能要另覓他處。所以要去吳哥窟旅遊,我們真要好好的了解一下此君的背景和故事,可增旅遊之樂趣和想像。

中國古代最有名氣的旅遊家就是明代的徐霞客,但他所遊歷之處還是限於中國內地。要說去到外國遊歷的古人,而且又留下了詳細記錄的,就是元代的周達觀了。在元成宗年間,周達觀隨同元朝使團遠赴真臘國(吳哥窟),寫下了《真臘風土記》,該書是19世紀前有關吳哥窟最爲詳盡的記錄,更是中國歷史上最爲著名的遊記。

可以說,沒有周達觀,吳哥窟的遺跡沒有那麽快被發現;沒有他,電影《花樣年華》的重要場景很可能要另覓他處。當然,不知編劇是否刻意安排,電影中的男主角周慕雲(梁朝偉所飾),也是姓周,令人聯想翩翩。所以要去吳哥窟旅遊,我們不妨了解一下此君的背景和故事,可增旅遊之樂趣和想象。

梁朝偉在吳哥窟的密語
梁朝偉在吳哥窟的密語

名字之由來

根據夏鼐先生的研究,周達觀的原名該是「周達可」,「達觀」是他從柬埔寨回國後,撰寫《真臘風土記》所改的名字。書成之後,他將此書送交寓居杭州的著名學者吾邱衍過目。吾邱衍對之備加推崇,作詩三首以贈。因達觀新名尚不為時人所知,所以吾邱衍仍稱他的舊名周達可。

爲何改名「達觀」呢?根據《辭海》的解釋,「達觀」除了有「切聽其自然,隨遇而安」,「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的意思外,還有「遍觀」之意。用在此處該以「遍觀」為本意,説明作者已然較爲了解吳哥窟的風土人情。

至於周達觀本人,不僅《元史》沒有記載,就是從他家鄉的方志──《浙江通志》和《溫州府志》中,也沒有關於他生平事蹟的片言隻語。只有在清人吳翌鳳的記載中,有「達觀,一作建觀,元人,自號草庭逸民。其表字、官爵,不可得而詳也」的論述,關於周達觀的身世,所知僅僅如此。

雖然資料寥寥,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可以透過和他相交甚深的元代金石學家吾邱衍的生平記錄,推測周達觀的個性。

畢生隱居於錢塘(杭州)生花坊的吾邱衍自號貞白處士,個性傲慢和不求顯達,有超然忘世的情操。他相當看重周達觀,對之「推挹甚至」,更大力崇《真臘風土記》,將周達觀與張騫相比。如此說明他們即使不是意氣相投,也是相類人物。故此,某程度上吾邱衍之個性記載可以視作是周達觀的寫照。

元代金石學家吾邱衍的著作
元代金石學家吾邱衍的著作

身份及爲何出使

我爲何如此着重介紹周達觀的名字和背景呢?因爲這是解答下一個問題的關鍵。那就是究竟他以何種身份來到吳哥窟?

根據維基條文,認爲「浙江溫州人周達觀在元朝政府擔任事務官,奉命隨使團前往真臘」。如此論述可能不太正確。周達觀很可能出身望族,但卻沒有當過官。根據夏鼐先生的研究,周達觀既非朝廷命官,也非朝廷委派,而是他自己要求隨使團遠赴真臘,情況與明代的馬歡隨鄭和下西洋的情況相似。

他爲何如此要求?因爲他相當留心海外事宜,並有建功異域,著書立説的思想準備。他認真研讀了宋代同鄉周去飛的《嶺外代答》及趙汝適的《諸番志》,也在《真臘風土記》中予以徵引。故此吾邱衍在贈詩中把他比作漢代的張騫和戰國時期的王敖。

此外,周達觀在出使之前,很可能已經跟來往的船員商賈學會了一些柬埔寨語。吾邱衍在贈周達觀的詩中有此説法──「遠行隨使節,蹈海及殊方。鴆舌勞重譯,龍波及大荒」,這裏所指的「鴆舌」便是指柬埔寨語。正由於他通曉外國語言,招諭真臘的使節從溫州招募隨員出使的時候,才得以隨使同行。

成功與否?

元成宗年間遣使真臘一事,惟見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其它史籍均不載。這是爲何呢?學者發現在《元史》中,多次外交活動都照實而錄,唯此次不載。這很可能是有意避諱,因爲該次真臘之行並沒有達到招諭真臘的預期目的。

不少文章認爲,周達觀一行在真臘受到「體面地接待」,但《真臘風土記》中找不到一句關於真臘國王接待元朝使節的官場儀式的描述,也沒有提到元使的姓名及使團的活動情況。

此外,周達觀等人原來是住在當地老百姓的家裏,例如「所泊之家,有女育子,備知其事」。作為正式的外交使團,爲何不住在該國賓館而住在百姓家裏呢?除了受到冷遇外,沒有別的解釋。此外,周達觀留居真臘一歲餘,只在街上見到真臘國王出來4、5次。

書本内文
書本内文

在《真臘風土記》中有這麽一句,「三月十五日抵占城。中途逆風不利,秋七月始至,遂得臣服」,但這肯定是溢美之詞。因爲直到西元1329年真臘才有使節來中國,距離周達觀之行隔了整整33年。故此伯希和(P.Pelliot)指出:「其中(指《真臘風土記》)有「遂得臣服」之語,似未可信,蓋此後未見有正式國交。」

伯希和(P.Pelliot)
伯希和(P.Pelliot)

事實上,當時蒙古剛剛入主中原,連中國的漢族民衆都不樂意接受蒙古的統治,何況一直與宋朝有着友好關係的真臘。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吾邱衍在贈周達觀的詩中,把他比作漢代的張騫和戰國時期的王敖。前者是留名千古的漢代使臣,那後者又是誰呢?他是戰國後期説客,乃秦國間諜,專長於網羅情報、施展計謀。如此也能夠證明,周達觀的《真臘風土紀》,有為朝廷收集真臘國情報之目的。

總的來說,周達觀是一位家庭富裕的民間人士,並無功名,但對於東南亞地區甚有興趣。適逢際會,得以被元朝使團招募,出使真臘,寫下了這本約8500字的異地遊記。這本書既是個人觀察記錄,也是軍事資料收集,是世界上僅存的最早全面介紹柬埔寨吳哥時期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社會、風俗等各方面情況的專著,以翔實可信而享有盛譽,成為不朽的傳世之作。

2020年初春,我就是拿着這本書的網絡電子版,按圖索驥,尋幽探祕,在吳哥窟度過了一個相當愉悅的假期。相機鏡頭下的吳哥建築和美景,是如此神秘、如此驚豔,也如此恬靜,很值得與遊緣者分享。

進入吳哥窟
進入吳哥窟

追憶吳哥窟之旅 2-1

延伸閱讀:〈詩歌般的美好時光──吳哥遺跡留影〉

施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