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級挑戰,十分普遍

水務署處理緊急維修事故人手漸有改善,但和其他部門相比,仍然距離甚遠。

編按:本系列文章由關錫堯先生撰寫,豐富資料將水務署歷史及發展娓娓道來。文中資料皆由作者從1970年代入職起及至退休後長期搜羅,最新資料亦由作者近三個月來蒐集而得。關先生動筆撰寫此系列文章原因有六,詳述於第一篇。文章共有15篇,餘下5篇將會逢周一刊出。

不平則鳴

撰寫接下來數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分享我30多年來親身經歷或觀察到的極度超重工作量的個案、完全不合理的職系內各個職級人數比例的個案,以及水務署人手和其他部門相比有天淵之別的情況。有謂「橙同蘋果難以比較」,但是如果是西瓜和提子,而且在多方面都是這種情況,相信讀者不難作出判斷。

日行萬里路,捱壞千里駒

我於1976年8月加入水務署,在1980年11月獲調派到擔任分配工程師/北區的崗位(分配部俗稱為大喉部),負責的區域包括大埔、粉嶺、上水、元朗和屯門,職責範圍是區內所有屋外的公共水管的運作、保養和維修(包括處理爆喉事故)以及鋪設小區分配喉管。試想想區區一個工程師要負起這樣的工作量,相信遠超同期政府內任何一位初級專業人員。在極度辛勞之下,我在1981年6月寫了〈大喉話北區〉一首詩,訴說我的苦況。當時部門內部已傳出大喉部快將重組,分成較多個範圍較細的分區,我懷着黑暗待黎明的期盼。

〈大喉話北區〉一詩
〈大喉話北區〉一詩

從熱鍋中掉進火爐

重組終於在1981年尾發生了,我的崗位轉為分配工程師/東北,負責的區域改為沙田、大埔、粉嶺和上水,即是由沙田至沙頭角。改組不久,我就發覺工作量有增無減。不錯,我負責的區域縮細了,元朗和屯門換了沙田。不過,當時元朗和屯門兩個新市鎮的發展,都只是在熱身的階段,而沙田新市鎮的發展正進行得如火如荼。

更嚴重的是,當時全港兩項最大的工程剛好就在我負責的區域全速進行,它們分别是九廣鐵路電氣化和吐露港公路工程,需要大量的水管搬遷和鋪設工程來配合,令我的重擔百上加斤。改組的效果,其實是把我從熱鍋中推進火爐裏(dropping from the frying pan into the fire)。在極度過勞之下,我在1982年3月寫了〈大喉話東北〉一首詩,當時深感無奈,難測何日解困。1982年中還要參與籌備制水計劃,箇中苦況實在不足為外人道。

〈大喉話東北〉一詩
〈大喉話東北〉一詩

推高近十級的服務水平

要了解市民對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的期望如何影響到公務員的工作量,最佳選擇就是以處理爆喉事件作例子。我先擔任北區然後東北的分配工程師共三年零八個月,期間在辦公時間內一次也未試過到現場親自處理爆喉事件;親身出馬的,都是發生在我所居住的沙田區而緊急維修在辦公時間以外仍然繼續進行的。從上文大家都知道我分身乏術,所以我的主要助手水務督察會自動處理細小的爆喉事件,維修完成也不會通知我;只有嚴重個案,也只是一切安排妥當,「搞掂了」才知會我一聲。

時至今日,情況又如何?很多爆喉個案,工程師要親自到現場處理。至於供水範圍或交通受到嚴重影響的個案,水務署會根據一個通報機制,向發展局匯報事件,並定時報告緊急維修的進展。遇到常任秘書長(工務)甚至發展局局長都可能關注的事件,高級工程師和總工程師也可能要到現場了解情況,而在向發展局匯報之前,當然亦要知會助理署長、副署長和水務署署長了。比起30多年前,水務督察在大部分爆喉個案獨當一面去處理,現時嚴重個案卻要一級一級向上匯報,多達七、八級,這種辦事方式所引起的工作量和人手需求,不難想像。至於高層人士得到緊急維修進度的資訊,對維修效率又有沒有幫助呢?

化整為零,分頭行事

從另一個角度看工作量,當年我的一組同事,要兼顧的水管工程太廣泛,出席其他部門和機構的地盤會議時,往往按重要性,工程師、督察和助理督察分頭行事,否則無法應付那麼多個案。而當時其他部門和今時今日水務署的情況,一般多會三位同時出席地盤會議,以方便對下屬作出準確的指示。兩個不同年代的人手要求,可謂不言而喻了。當年我的辦公室在旺角,日常在粉嶺和上水的新界拓展署工地內的水管工程引起的問題,就倚賴一位只有小學程度但英語會話算是不錯的一級監工,每日連走幾個地盤,和不同的外籍駐地盤工程師現場商討來解決。

推行分區行政計劃唯一不加人的部門

在1980年代初期,政府推動全港所有部門全面實施分區行政計劃(Regionalisation Plan),以配合18區的分界線,這無疑對政府的運作有裨益,亦方便部門之間的合作。由於涉及架構上的基本改變,各個部門都開設相當多的新職位,並陸續推行分區行政計劃。水務署亦於1980年代初開始策劃分區行政計劃,希望可以開設一些新的職位,達致一個完善的架構。不過由於人手緊絀,進展緩慢。到了1980年代中期,香港的經濟環境轉差,政府下令水務署在不增加任何職位下,完成推行分區行政計劃。最終水務署於1986年9月推出分區行政計劃第一期,而於1987年12月實施第二期。至此政府的分區行政計劃,在只有一個部門不增加人手之下大功告成。

蚊髀與牛髀

1987年初,水務署實施第一期分區行政計劃不久後,我署理高級工程師職位。有一天,技術故障中心接到一個發生在鄰近市郊的漏水報告,根據一般程序派了一個技工和一個二級工人到現場處理。他們到場後發覺土力工程處也派了兩位員工到場,分别是一個高級工程師和一個工程師!原來漏水的地點位於一個山坡之下,我收到信息立刻親自出馬處理,事後向上司匯報。其後水務署處理緊急維修事故人手漸有改善,但和其他部門相比,仍然距離甚遠。

水務署文章系列十五之十

本系列文章:

關懷你我他,水務是我家(十五之一)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關愛同儕,共侍社群(十五之二)

以客為本,以民為先(十五之三)

市民至上,當仁不讓(十五之四)

水務十怪,異於常態(上)──不加費,減人手,缺首長(十五之五)

水務十怪(中)──乏主管,不加人,拼出頭(十五之六)

水務十怪(下)──超多逾時,自掏腰包,形勢逆轉,更勝完美(十五之七)

獲獎無數,創意無限(上)──眾志成城,得獎不停(十五之八)

獲獎無數,創意無限(下)──卓越成就,無出其右(十五之九)

越級挑戰,十分普遍(十五之十)

奇兵突出比拼猛將如雲(十五之十一)

八臂哪咤,也難招架(十五之十二)

本是同根生,相差何太多?(十五之十三)

貢獻多,回報少;極不公,誰知曉?(十五之十四)

追求公義,結案陳詞(十五之十五)

作者簡介

中學就讀於伊利沙伯中學,長記校訓「修己善群」於心,擇善固執。1974年於香港大學工程系畢業後,加入政府為見習工程師,在服務水務署35年半期間,贏得230多個獎項,包括十次最佳男子運動員,2011年退休時是總工程師。他獲同事尊稱為水務百科全書及水務鐵人。

關錫堯熱愛運動和熱心公益,具備無比的幹勁和毅力。自1971年第一屆百萬行開始,他每年最少參加百萬行一次,至今參加了53年。他於1971年首度參加吐露港渡海泳賽,至今約參加過超過100次各項長途泳賽。他於1977年參加全港首屆公開馬拉松,至今未有間斷,目標是要跑足50年全馬。他自1972年開始捐血,至今總共捐了199次全血,成為香港的全血捐血王,會繼續捐血至紅十字會不再接受他捐血。2023年是他第27次參加毅行者,27年來,他累積籌得約467萬元善款。認識關錫堯的人,都尊稱他為「關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