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小學的科學科和人文科

過往小學的創科教育時數太少,所以我們今次建議初小兩節科學,高年級3節,為的是讓學生學多些、動手做和多探究,所以大家不要怕改變,最重要是為什麼要改變。

最近小學最熱的話題,應該是常識科的大改革。眾所周知,常識科在2025學年將不復存在,將改為小學科學科和小學人文科,筆者有幸被委任到科學小組,更被選為人文科課程專責委員會主席,讓我在此為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求變求真

特首在最新的一份《施政報告》中,除了關顧房屋,教育改革也佔了不少篇幅,我們不禁會問:為什麼教育需要改革?記得教育評議會在9月中寫了一份建議書給特首,其中第一項便是希望政府「求變」,我們指出香港正面臨不少問題:如疫情後經濟不振,所以香港政府推出夜經濟概念;香港學生不足,所以要引入專才和外地大學生;時代需要創科,所以我們便要改革常識科,求變因為要求真,現實是過往小學的創科教育時數太少,所以我們今次建議初小兩節科學,高年級3節,為的是讓學生學多些、動手做和多探究,所以大家不要怕改變,最重要是為什麼要改變。

人文科的概念

既然把原有常識的科學單元抽了出來,變成一周3節的科學科,那麼常識科便少了內容,所以我們會補回一些與時並進的課題,如國史、國安概念、理財和價值教育等,變成新的人文科,人文科九成內容是沿用以往常識科,一成則補充了其他要學的東西。那麼節數可減少嗎?可以,人文科不需像以往要5節那麼多。

那為什麼叫人文科?意義有二:一是避免與以往的常識和社會混淆,索性重新命名為人文科;二是因為人文科有綜合之意,十分配合更新後的內容。

難題與方法

說得那麼簡單,難道轉變真的那麼容易?老師如何轉跑道?我們覺得老師培訓應放在科學科,因小學較少科學老師,所以教育局會加強這方面的培訓。大學亦準備了小學科學的教師課程,當然他們也會開辦小學人文科的。所以在未來的日子,學校會將大部分現在的常識老師留下教人文科,將科學較強的老師轉去教科學,或讓他們進修,或外聘科學人。

另一個問題是時間,要2025學年推行這兩個科,確實有點急,但權衡輕重,加強科學是時代所需。為了讓教材及早送審,我們早已密鑼緊鼓,相信課程框架會在月內推出。

至於課時方面,我估計要在原有課時內,抽一節其他科來填補增加了的科學科,我校正考慮減少綜合課,或將周會調到下午,這種課節變動,相信難不到校長,大家可校本處理。

另一個問題是呈分試的科目佔分比例,這不是我們兩個課程組的討論範圍,可能要更高層次的專責小組跟進,但我們最想見的,是教評會一直堅持,要求體育科也納入小六報分。體育不重要嗎?試看李慧詩、何詩蓓、張家朗等年輕小將,運動為他們寫出美麗的人生,希望教育局能勇於求變,重視體育,鼓勵學生多做運動。

蔡世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