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假期 努力溫習
聖誕節剛過去,但學校的聖誕假期還在繼續,究竟香港的孩子是怎樣度過他們的聖誕假期呢?許多本地學校,從小一開始,就有林林總總的總結性評估(summative assessment),除大大小小的默書外,一年三考、兩測兩考,甚至三測三考均有耳聞。聖誕節後本地學校便進入考試高峰期,考期六、七天,中、英、數、常、音樂、默書、普通話等考核接踵而來。長長的考試複習範圍和假期功課表成了不少家庭的聖誕節目表;聖誕假期閉關苦讀,也成了不少本地家庭的集體回憶。而老師在聖誕節前給學生的最後祝福可能不是「聖誕快樂」,而是「努力溫習」。
從小一起 爭一日長短
但是,如果孩子就讀於國際學校,情況就截然不同。不少國際學校,在小學階段都不設筆試(written examination),而是多在課堂上直接對學生評估回饋以促進學習(formative assessment)。如要進行總結性評估,也只以學習計劃(learning project)等形式進行。一些國際學校更是規定長假後不進行總結性評估,也不會給予學生假期功課。目的就是讓孩子有體驗校外生活,及發展包括閱讀等興趣的空間,也讓孩子有與父母親子時間。
不少家庭長假外遊,來自外國的更是返鄉度假。那麼,在這輕鬆的學習環境下,國際學校的學生其學術基礎會否比本地生遜色,以致到中學階段難以適應,競爭能力不及本地生呢?這是不少家長的疑慮,值得探討。然而,不少國際學校生,在國際高中考試中也能取得佳績,入讀心儀大學,能考入「神科」或牛劍和長春藤等名校的也大有人在。因此,是否非要讓孩子從小一起,就在默書、測驗和考試上爭一日長短,值得我們思考。
呈分試 小學的指揮棒
最近,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相繼宣布逐步取消初小考試,我們的教育局長也曾呼籲學校多給孩子留一點空間,讓他們於在長假期得到真正休息,與家人共度佳節。局長更建議以不需做讀書報告的閱讀作為假期作業,讓孩子享受閱讀的樂趣。
據筆者了解,近年一些本地學校,已對評估進行改革,如在部分學科以學習計劃的形式取代考試進行評估,減少默書和考試範圍,把考試日期減至三至四天,只考中、英、數等。然而,不少學校對這類改革仍有所保留,其中主因是擔心影響學生的呈分試。小學生升中,需在小五小六時參與校內的呈分試來分別出他們的校內名次,從而按學校的學生banding比例計算出學生的banding。由於學生的banding決定升讀的中學,因此家長異常緊張。
一些家長告訴筆者,臨近呈分試時,平時熱鬧的家長通訊群組會異常平靜,因其子女互相成了競逐banding的競爭對手,無論一分或半分,家長都會為子女爭取到底。雖然呈分試的形式由學校自行決定,但為免爭議,學校都以最簡單直接和客觀的評估方法──考試進行。而按規定,呈分試除了體育外,其的科目都需要呈分。為了讓學生好好準備呈分試,熟悉這個遊戲及其規則,爭取好banding,不少學校均提早讓學生作一點預備及操練。呈分試就是這樣不知不覺地成了本地小學教育和評估的指揮棒,也靜悄悄地偷走了孩子的聖誕假期。因此,不必進行呈分試的一條龍學校,在推動評估改革上的阻力就較少,孩子輕鬆與家人歡度聖誕佳節、享受閱讀樂趣的機會也就大一點。
檢討呈分試 釋放空間
如果我們希望本地學校的孩子也能在聖誕假期有空閒休息一下,與家人歡度佳節;如果我們希望本地學校的學生也能發展出閱讀的興趣,真正享受閱讀的樂趣……只對學校作呼籲,而不檢討呈分試制度,將無補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