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遊世界──南美洲考察系列之厄瓜多爾續篇〉(上)記述了首四天的經歷,是篇文章將繼續記敘隨後四天的考察記錄。
第五天大清早,我們離開門德斯(Mendez),前往亞馬遜盆地(Amazon Basin)的埃爾潘吉(EL Pangui)沿河考察(圖一及圖二)。當時我們在海拔500米左右的河岸漫溯,樹上首先發現了樹蘭(Epidendrum nocturnum)(圖三)、文心蘭(Oncidium obryzatum)(圖四)以及厄律辛納蘭(Psygmorchis pusilla)(圖五),其後導遊向我們示意把照相機焦距對準對岸的一塊巨石(圖六),原來是巨石上長滿了南美拖鞋蘭(Paphiopedilum pearcei)(圖七至九),由於位置險要,因此相信從未受人滋擾,所以生意盎然。後來,我們折返,走到另一個盡頭的橋上,遠眺遠處的文心蘭(Oncidium nebulosum)(圖十)。隨後,我們乘車前往海拔1,075米左右的叢林,繼續尋蘭之旅。
途中,我們先後遇到樹蘭(Epidendrum calanthum)(圖十一)、腋唇蘭(Maxillaria brunnea)(圖十二)、折葉蘭(Sobralia virginalis)(圖十三及十四)、樹蘭(Epidendrum calanthum alba)(圖十五)、側葉蘭(Pleurothallis niveoglobula)(圖十六)、側葉蘭(Pleurothallis bivalvis)(圖十七) 及樹蘭(Epidendrum sp.)(圖十八),其中樹蘭(Epidendrum calanthum)更有白色變種,小巧可愛。午餐前,我們再次找到南美拖鞋蘭(Phragmipedium reticulatum)(圖十九及二十),筆者更攀上岩壁跟該品種的花進行合照(圖二十一)。
午後,我們的車爬升至海拔1,500米,下車後,我們沿着公路旁走,先在草坡發現腋唇蘭(Maxillaria acuminate)(圖二十二) 及微柱蘭(Stelis sp.)(圖二十三),更在樹上發現微柱蘭(Stelis dalstroemii)(圖二十四)、圈柱蘭(Encyclia fragrans)(圖二十五) 及側葉蘭(Pleurothallis maxima)(圖二十六)。這是我們首次在野外看到圈柱蘭的生境,大家也很雀躍。
我們遠遠看見樹蘭(Epidendrum jasminosmum)(圖二十七)的白花在風中搖晃,大家也加快速度上前一睹芳容。旁邊矮樹更長有腋唇蘭(Maxillaria alpestris)(圖二十八) 及腋唇蘭(Maxillaria sp.)( 圖二十九)。在是日行程的尾聲,我們更意外地發現另外兩個未曾在野外見過的品種──碗唇蘭(Scaphyglottis prolifera)(圖三十)及羊耳蒜(Liparis sp.) (圖三十一)。
當天共發現30種開花的蘭科花品種,其中有四個屬更是首次看見,大家也心滿意足。
第六天,我們繼續留在埃爾潘吉(EL Pangui),早上前往參觀Ecuagenera Orquideas Del Ecuador在當地的蘭場,選購低地品種的蘭花,由於當地海拔只有860米,故較多品種應該有機會可以在香港栽種,導致我們三人再次「失控」,瘋狂選購。在當地午餐後,我們坐車前往厄瓜多爾及秘魯交界的Condor Binational Reserve Park,沿途樹上長滿了紅茹氏蘭(Rodriguezia lanceolate)(圖三十二及三十三),我們更在一株路旁的高樹,首次發現飄唇蘭屬(Catasetum)(圖三十四),由於未有長花,故不知道具體品種。車繼續前行,來到大約海拔900米的溪流旁邊,導遊帶領我們穿入叢林,首先發現的是香莢蘭(Vanilla planifolia)(圖三十五),最後找到的是長在樹幹上鴿子蘭(Peristeria pendula)(圖三十六)。由於當天只是在下午到野外尋蘭,故發現的品種不多,而且大都未到花期,但能在野外觀察到飄唇蘭屬(Catasetum)、香莢蘭屬(Vanilla)及鴿子蘭屬(Peristeria)的生境,對栽種相關品種更有把握,也獲益不少。
第七天早上,我們前往Podocarpus National Park繼續享用我們的野蘭盛宴,頭盆是南美拖鞋蘭(Phragmipedium czerwiakowianum)(圖三十七),是我們發現的第五種南美拖鞋蘭。但要吃這場盛宴也不易,我們需要攀上近70度的斜坡,斜坡有接近200至300米高,一路上只有攀援折葉蘭(Sobralia)上落(圖三十八及三十九),幸好該品種十分粗壯,根部能夠狠狠的抓緊斜坡上的泥土,我們才可上下自如。在海拔近1,000米的山坡,樹蔭較多(圖四十),特別適合南美拖鞋蘭(Phragmipedium czerwiakowianum)生長,我們發現一個頗大的族群,筆者也情不自禁,來跟南美拖鞋蘭(Phragmipedium czerwiakowianum)熱情擁吻(圖四十一)。其後,我們在山坡上更發現兩個罕有品種──長壽蘭(Xylobium leontoglossum)(圖四十二)及Lycomormium ecuadorense(圖四十三及四十四),導遊表示,他自己也是首次在野外看到Lycomormium ecuadorense,我們真的十分幸運。山坡上的香莢蘭(Vanilla planifolia)(圖四十五)跟昨天在Condor Binational Reserve Park同一品種,但族群更大,而且更粗壯。
中午後,我們開始前往是次行程的最南一端──洛哈(Loja),途中再次經過安第斯山脈,首先在海拔1,050米發現正在盛放的樹蘭(Epidendrum jasminosmum)(圖四十六),當車子爬升至海拔1,450米的時候,我們先在路旁發現了Prosthechea vespa(圖四十七),當我們全神貫注在拍攝時,導遊呼喚我們走過對面碼路,遙指遠處岩壁上的折葉蘭(Sobralia virginalis)(圖四十八至五十),數量之多,令筆者不禁屏息凝氣。我們繼續前行,海拔愈高,發現的品種愈多,彎唇蘭(Cyrtochilum pastazae)(圖五十一至五十二)、樹蘭(Epidendrum lacustre)(圖五十三至五十四)、折葉蘭(Sobralia fimbriate)(圖五十五)、折葉蘭(Sobralia purpurea)(圖五十六至五十七)、微柱蘭(Stelis hallii)(圖五十八)、樹蘭Epidendrum vespa(圖五十九)、側葉蘭(Pleurothallis alveolate)(圖六十)、Platystele oxyglossa(圖六十一)及腋唇蘭(Maxillaria aureum)(圖六十二)接踵而至,令人應接不暇。當車子爬升至海拔2,500米時,蘭踪逐漸減少,只剩下文心蘭(Oncidium aureum)(圖六十三)在寒風中瑟縮。當天考察收穫豐富,早上在Podocarpus National Park山坡游走的經歷,既刺激又新奇,令人回味無窮;下午能夠目睹岩壁上折葉蘭Sobralia virginalis的盛大族群,令人不禁讚歎折葉蘭適應力之強。
第八天的行程由洛哈(Loja)北上,前往薩拉古羅(Saraguroz)。車子從海拔2,000米的洛哈(Loja)出發,沿着山路向上爬升,大約在海拔2,700米的風力發電站旁邊停了下來,開始當天的尋寶之旅。
筆者在〈蘭遊世界──南美洲考察系列之厄瓜多爾篇〉中曾提及過Telipogon蘭屬是安第斯山脈的高山精靈,當天的重點項目就是要「野生捕獲」這個高山精靈。由於Telipogon蘭屬植株細小,要在山林中找出其位置真的不易,幸好不少Telipogon蘭屬的的品種黃底紅網,對比強烈,在開花期找它才有一定的把握。導遊首先在海拔2,745米找到第一株Telipogon hutchinsonii(圖六十四),其後大家開始接連發現更多的個體(圖六十五及六十六),後來在整理照片時發現其一中一株顏色較黃的是另一個品種──Telipogon polyrrhizus(圖六十七)。當我們找尋Telipogon蘭屬的同時,蠟質花的樹蘭(Epidendrum sp. )(圖六十八)及小巧可愛的側葉蘭(Pleurothallis antonensis)(圖六十九)亦曾令筆者駐足旁觀,舉機留下倩影。
下午,我們的車子繼續北上,在海拔2,830米的地方看見一大叢樹蘭(Epidendrum macrostachyum)(圖七十),然後在附近的矮樹叢發現了Fernandezia ionanthera(圖七十一及七十二),筆者曾在世界蘭花大會見過這個植株小小,有着嬌豔欲滴紅色小花的蘭屬,一直難以忘懷,在野外能一親香澤,莫道不銷魂!當車子下降至海拔2,600米的時候,導遊囑咐司機把車停在路旁,原來是一大片的微柱蘭(Stelis sp.)(圖七十三),紅花、黃花混雜而生,數量相信沒有一千,也有八百株。來到今天行程的尾聲,我們在海拔3110米找到側葉蘭(Pleurothallis dimidia)(圖七十四)、Platystele schmidtchen(圖七十五)及腋唇蘭(Maxillaria sp.)(圖七十六),真是錦上添花。
這四天行程是整個考察的精華所在,最少發現了50多種正在花期的蘭花,能夠「野生捕獲」稀有南美拖鞋蘭屬、Lycomormium蘭屬、Telipogon蘭屬及Fernandezia蘭屬,真正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