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浸大)2025年底將開始運作香港開埠以來第一間中醫醫院,再配上浸大原有的中醫學、食品科學、計算機科學、生物學、化學、物理學等專家跨學科合作,在此舉辦首屆藥食同源會議2024,頗有中醫學及藥理學互為表裏、君臣佐使相互效力之奧義。
浸大創新中藥 通過FDA審批
28日藥食同源大會開幕儀式上,浸大校長衞炳江致辭時指表示,浸大在推動中醫藥標準化方面不遺餘力,浸大中醫藥學院已有創新中藥配方的申請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通過審批。雖然以食入藥或藥膳的概念,在中華大地已經過民間實踐數千載,深深植根於我們的文化當中,但如何達致中西共融、傳統與現代醫療保健食品的科研及安全範式大一統,仍待努力。
衛校長所指的創新中藥,即2023年4月香港首款正式獲得FDA批准進行臨床試驗的中藥配方CDD-2101。該配方由浸大中藥創新研發中心以傳統配方麻子仁丸為基礎研發,用作治療慢性便秘,配方所含的火麻仁、苦杏仁等成分,恰好既是藥也是食。
另外,中心於2024年1月獲FDA以「孤兒藥」資格認證,由皺皮木瓜提取有效成分,研發而成的肌原纖維肌病新藥CDD-2107,成為香港首款獲得該資格的植物藥。所謂「孤兒藥」,即罕見病藥物,因為罕病人口雖不少,唯藥品研發投資龐大,市場盈利不足,故大廠一向預算不多,中醫藥及藥食產品正好有發揮空間。
藥食同源:由關鍵字轉化為產品,前望路遙遙
2024香港藥食同源大會主席、浸大暫任首席創新總監暨食品安全聯盟主席劉樂庭教授在會場外接受灼見名家訪問時稱:「藥食同源雖然是個熱門關鍵字,但要將科研成功轉化為藥食同源產品,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今次大會除了學術界、科研界,好慶幸還有中國商務部專家、投資者、企業家、食品安全公司等參與,畢竟要將藥理研究轉化為製成品推出市場,大學在製藥工業方面的領域知識仍有空白,需要好多行業專家合作及支持才會收成碩果。」
劉樂庭說,大學肩負三大使命:教學、研究、知識轉移。浸大創新及轉化研究院正是專司研究轉化的新部門。以前大學教授的研究,很多時會止步於發表論文,但今日世界趨勢大不同,浸大也希望能乘着藥食同源的東風,更好地發揮自己的長處,透過跨域研究,將藥食以更創新、更符安全標準的方式帶給大眾市場,促進世界人類健康。
劉樂庭非常看好藥食同源在港的發展:
一,食品業及藥業都是產值龐大的行業,不少世界品牌都在港設有辦事處。目前市場趨勢,一方面藥業公司希望在需要漫長研究與大量前期投資的正式藥品以外,開發一些可以更快上市的藥食,另一方面,食品公司也看中藥食產品的高增值,在普通食品如香口膠之中加進中藥厚樸,取其消炎作用。
二,香港具備中西文化薈萃的獨特優勢,可以高效發揮國家醫藥管理工作水平,唯目前西方世界對草本植物認識較多,對中藥為本的藥食同源認識及認受性有限,浸大可以幫手促進中西醫藥領域專家在藥食同源的交流、科研合作,發展出更多優秀的藥食同源產品,造福全球人類健康。
三,特別是慢性病方面的防治, 適合長期、小量攝取對症的食物有效藥理成分,對於發展藥食同源產品具有先天優勢。就以中國為例,85%人口患有慢性病,藥食發展空間很大。
不過,藥食市場雖然潛力無窮,但註冊食品安全規範及最低藥效成分比例規定的有關系統規範暫時付闕如,劉樂庭指,會上有Codex公司分享食安,世衛傳統藥物中心分享研究,會議結束後,浸大將加大力度舉辦產學研交流,冀將傳統古方透過研發,創出新產業。
國家認證102種藥食物質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中國工程院陳君石院士指:「目前中國有102種藥食物質,根據2021年國家發布的《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管理規定》,包括2023年公布新增黨參等9種物質。」
陳君石說,藥食最重要講究合法性及安全性。《中國食品安全法》明文規定:食品不能添加藥品,又或者中藥添加減肥西藥,就已超出危險範圍。二,同一成分,在藥物檢定為安全水平,但不等於放在食物同樣安全。因為藥物不常吃,但食物任何年齡、體質都可能天天吃。
他舉例,「在102種認證藥食物質中的枸杞,可明目、長壽、增強免疫力,可發展成新食品配料使用,潛力很大,但仍不是直接成為終端產品。而紅棗安定,可治失眠、焦慮、消化不良,適合慢性病多多的現代人,可透過食療方式進行早期預防,及中期輔助治療,作用很大。」
其他如枸杞可養眼養肝,但最新研究指其所含枸杞糖肽,可防治抑鬱症,創新了藥用價值;厚樸作為口香糖材料,可抗炎、防蛀牙。不過厚樸這味藥材目前不在102種認證藥食物質當中。
藥食同源的未來布局 3-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