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才是人間的正道

現在人間,既有我們充分的智慧,也有慈悲,當然需要身體力行,那就是彌勒菩薩。

疫情當前,是什麼造成世間如此的情況?我一直都很擔心「五濁惡世」。現在的人間濁氣很重,是因為現在人心污染了,人心的貪欲、貪名,又貪利,製造了很多人世間的苦難。

苦從何處來?

前陣子,一個難民孩子趴在海灘的照片,讓我印象很深刻。這個孩子已經往生了,這麼小的孩子,是什麼因緣讓他承受這樣的悲淒苦難?不是小因緣,是大因緣、大動亂、大苦難。敘利亞這個國家,面臨這樣的大動亂,不得不逃,冒險逃難, 有的人慶幸可以渡過苦海。波浪那麼大啊,那樣小的船隻,要載着多少人?

逃難的人,其實是為逃命,不是不怕死,能逃得過就是命活下來,逃不過就是這樣;不逃就是一定在那樣的動亂,受苦、受難。他們那樣的受苦、受難,還不一定能活下去。拚了命,經過了驚濤駭浪,冒着生命危險,有幸的可以登岸,不幸的也許在海中, 就已經翻覆掉了,就如這個孩子。

人間苦難偏多,所以佛陀對着人間說苦。我千篇一律地說也都是離不開苦。除了苦以外,還能說什麼呢?苦,才是人間的正道。因為知苦,才會知道如何求法。苦從何處來?集業。我們天天的開口動舌、舉手動足、起心動念,一點點的不小心, 我們總是在造業。

這種的慾念、無明、貪瞋癡,都是凡夫的病。世間的病,是從人心開始的。不是說身體的病,是心理的病,有了心病,就造惡、造業。

知識總帶着無明恐懼

那個孩子為什麼會趴在海灘上?全家想逃難戰亂,卻不幸地家破人亡,這就是苦。從這個孩子的身上,就可以知道這就是現在的人間。這個孩子是來自哪一個國家?為何要逃難?這就是苦,我們都知道的真正的苦。大家的知識都很豐富,也懂很多,可惜的是我們時常把知識限縮在狹窄的範圍裏,自我局限了我們的見識。

其實知識,可以知過去,還可以認識現在,更能預知未來。但是,能知過去,認識現在,還會預知未來,有何用?光是知識,總是那樣的帶着無明恐懼,所以自私、無明、貪婪,只關心自己,這都是一般凡夫無明的心。你們面前的這一個人也是凡夫,只是我時常把眼光放遠一點,要去回憶過去,還要天天認識現在,現在的人間環境,人間的生態,預測未來。這不是神通的知未來。

所以我會擔心,過去的很難追溯,過去就已經過去了,但是很憂心今天的未來。每一天,睜開眼睛,一來感恩昨天晚上平安過去,再來擔心今天,未來的時間,到底這個時候,這一天的未來,又是怎麼樣的?一天24小時,是8萬6400秒。從我們睜開眼睛開始,那剎那就是現在,那一剎那的未來,到底我能平安嗎?我不知!過去、現在、未來,我們的智慧,就是要用在這裏。過去很長很長的時間, 追也追不回來。不過可以讓我們用記憶去想,時間過去了有一點遺憾,生命漏過,空白的一天,一無所成。

我的昨天,到底我做到什麼?我的今天、昨天,我什麼都沒做到。今天我有做什麼嗎?也沒有,也是一天將要過去,這叫空白時間。時日已過,昨天已過,今天將過,總是已過的過去,將過的時間,無形無跡地,讓我們不知覺地過去。時間過得那樣快,所以我們能不好好地警惕着,這樣的世間嗎?

見苦知福  造福人間

人間苦難多,但是需要的是菩薩在人間。佛陀來人間只有一個目標,我時常掛在口上說的,就是教菩薩法。來教我們要覺悟,在八大人覺經,8種的覺悟,所以我們時時要會覺悟,不要只是貪慾,貪在慾念,自私顧自己。佛陀跟我們說,首先,你要了解道理,第一個覺悟就是要少欲知足,我們要很知足。

佛陀說:「菩薩所緣, 緣苦眾生。」要成佛一定要行過菩薩道。修行能成佛,就是要眾生緣俱足。要眾生緣俱足,我們一定要行菩薩道。與人接引,為人解苦難,這都是成佛之道。人間苦難偏多,菩薩要修行,要靠着你我,去見苦知福,去造福人間。

最近常常說:「佛陀說行菩薩道,菩薩道是佛陀的理想,但是因緣還沒有俱足。過去的菩薩,就如觀音、彌勒、文殊等有名的菩薩,那個時候,真的是在人間嗎?」其實佛陀的理想,人性本善,有如觀世音菩薩的聞聲救苦,有如文殊的智慧。將要成佛之前,總是要行菩薩道的。彌勒與觀世音菩薩,過去已成佛的文殊菩薩, 也是古佛再來,是來助釋迦牟尼佛的道場,就是表達人人具有的智慧。觀世音菩薩是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在顯跡在人間裏,發揮出了聞聲救苦,啟動了人世間恭敬的觀世音菩薩,就是實行菩薩的教育,這都是佛陀應機逗教。

現在人間,既有我們充分的智慧,也有慈悲,當然需要身體力行,那就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不斷累積福業,等待因緣成熟,在娑婆世界成佛。所以文殊是過去佛,而觀世音菩薩卻顯在現在的人間。一句話說,「戶戶彌陀佛,人人觀世音」。每一家戶都是彌陀佛,大家念着彌陀佛,西方三聖,人人本來都具有觀世音菩薩精神,就是要把智慧與愛,現在人間。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總是要人不斷地去了解人間的法則、自然法則。時間是這樣分秒不知覺的流逝過去,所以說要把握時間,舉步也不容易,說話也要很出力, 把握這個時間就用得到,不把握就沒有這樣的時間。(節錄自2021年3月22日上人開示:周一志業溫馨分享 )

原刊於《醒悟無常──證嚴上人的42堂心靈修習課》,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題為編輯所擬。

釋證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