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提到我曾服務的學校所進行的STEM課程。文章刊登後,朋友也很認同STEM活動中,如能配合學校發展計劃,對學生、老師及學校也是最好、最有效的。但同時亦有朋友指我所列舉的活動太不「STEM」了,既沒程式,連電腦也沒牽涉其中。由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華先生的首份施政報告至今,「資訊科技教育」這詞已深深鑽入各教師的腦中。STEM中的「T」,也隨之與資訊科技劃上等號。生活在現今社會中,有用手提電話但非智能電話的話,很多時都會被譽為「原始人」。6月的時候,我70多歲的岳母也轉型,購入智能電話並積極使用WhatsApp來與家人、朋友溝通。資訊科技確實與人不可分割,但是否代表我們要被它牽着鼻子走呢?
今次我會介紹可能對很多讀者都認為不太「STEM」的活動。但對我而言,這些活動卻是非常吸引,非常成功的STEM活動。
如何判斷活動是否成功,當然首要的是活動能否配合教育局對STEM的目標要求。在《推動STEM教育──發揮創意潛能》概覽中,教育局提出四個STEM具體的目標,本人認為當中以「強化學生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培養學生21世紀所需要的創造力、協作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使他們具備創新思維與企業家精神」最應在小學階段配合。另外,最近看了一篇由黃金耀博士提出STEM的五層教學法,本人亦非常認同。我以下介紹的三個作品,既能達到教育局的要求,也涉獵到五層教學法所提到的各層程度。
作品一:磁力水杯
利用3D打印連杯蓋的膠杯,盛載學校小食部於冬天時提供的熱飲。學生利用了強力磁石的磁力來蓋好水杯,既可保溫,又可讓學生安全和快速地確保杯蓋蓋好。杯蓋內還有防水膠圈,防止杯內的飲品溢出。
作品二:多功能桌子連接器
它由數個文件夾組成,有助於在課室中更輕鬆靈活地組織桌子。該設計利用磁鐵的特性,即磁場的力量,將相鄰的桌子固定在一起。
另外,筆插也可以使用磁鐵固定在桌子上。在課堂上,筆插可以連接到桌子上;放學後,筆插又可以馬上拆下來,存放在抽屜裏。
作品三:抄寫閱讀輔助器
有些學生抄書做功課時,不時都會抄錯行,這個輔助器能幫助抄寫時更準確。用法簡單,只要輕輕往下拉,就可以看清楚自己想抄的是哪一行,而且可調較闊度來配合不同大小的行距、字體,適合不同的書本使用。
發明源於生活
老師在學期初時會教授基本的內容及技能,也灌輸學生不同工具的出現,主要是方便及解決人類生活所需的概念,更要求學生細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如發現自己或其他人遇到困難,應細心想想解決的方法,在自己能力之下解決。
在活動進行時,剛剛是冬天的時候。小食部姨姨每天細心為學生炮製熱飲,但因害怕學生不小心會被燙到,於是逐一把飲品送到學生面前,因而增加工作量及同學等候的時間,有同學因此想出磁力水杯這項發明。至於多功能桌子連接器的構思是來自高年級的學生留意到小一的課室,學生的書桌常常會很混亂。他想為小一學生設計一件可令桌子較易排列有序的工具,因而萌生發明此裝置的念頭。抄寫閱讀輔助器的構思則是緣於發明者有一位有閱讀障礙的弟弟,他一直知道弟弟閱讀時,會有跳行的問題,因此趁此機會為弟弟設計該裝置,希望能幫助弟弟更有效地閱讀。單看他們的設計由發現問題和需要,到設計方案及到最終完成作品,都是由學生細心留意身邊的人和事開始的。
實踐的時候,學生也會碰到不同的問題。其實以上提及的三件作品,較困難的是,磁力水杯的杯身和杯蓋的大小一定要十分準確。杯蓋大了會漏水,過小又蓋不上。他們不停修改,以達至最佳的效果,例如用什麼方法可令桌子固定在一起,但同時又可將桌子靈活地作不同的組合排列呢?最終發明的學生決定用磁石後,又要嘗試不同的方式固定位置。最後用了大的文件夾將磁石固定位置,同時又可在不同的桌子組合時方便拆卸及安裝。抄寫閱讀輔助器中,學生發現不同顏色的輔助器,對閱讀障礙的人有不同的影響。他因而用了不同顏色的透明膠,讓弟弟試試,看看弟弟用哪一種顏色會有最佳的閱讀效果,最後決定使用藍色透明膠製作作品。
在設計的過程中,學生能透過身邊的環境及需要來作設計的主線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除知識上的學習外,學生更會留意身邊的人與事。由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學生自己本身或同學的需要或問題,自己想出解決方案,這不就是配合「培養學生21世紀所需要的創造力、協作和解決問題能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