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2日是聯合國「世界自閉症關注日」,希望藉此日搞些活動與宣傳,以喚起更多人對自閉症的關注。
自閉症其實是一種發展障礙,以前英文簡稱PDD,中文全名「泛自閉症障礙症候群」。時至今日它有很多不同的名稱,但一般都已統一叫英文簡稱ASD,中文全名「自閉症譜系障礙」,自閉症、亞氏保加症等發展障礙問題都包含在內,大概每1000人之中便有一個人會有ASD。
避免因偏見延誤治療
自閉症的小朋友,常見會有狹義的興趣,只喜歡玩某些東西和遊戲。過往有一個說法:自閉症小朋友大多有「偏才」,即在某些方面會表現得特別出色。可是,這種所謂「偏才」是否真的是一種實際的才能呢?其實只是見仁見智。
例如,我見過一個自閉症小朋友,住在新界西北輕鐵沿線,他從小開始,便經常由母親帶着,乘搭輕鐵穿梭區內。漸漸,他變得很喜歡乘搭火車,並且可以記下全港所有火車的路線,尤其是輕鐵路線,每一條路線由哪裏開往哪裏,中途會經過什麼站,他都記得一清二楚。後來他進入小一時,老師也嚇了一跳,還以為他是一個資優的小朋友。
然而細心一想,能把輕鐵路線資料記到這個程度雖然不容易,但在當今的年代,其實可能已經不需要花精神去記類似的資料。筆者最不願見到的是,大家把這類「偏才」想像成一種突出的才能,而不積極去改善小朋友的自閉症,亦不讓他們接受訓練。
社交困難可透過訓練改善
自閉症小朋友的另一常見問題是社交困難。他們從小已不太想和一群人玩,而可能傾向於自己獨自玩耍,即使和其他小朋友玩時,他們也可能只會集中追着其中一個,和其他小朋友就沒有什麼交流。甚至到他們稍為長大,仍然會喜歡和比自己小很多的小朋友玩,而不願和同齡小朋友玩。但這類社交困難,其實是可以透過訓練來改善的。
無疑,照顧自閉症小朋友十分不容易,因為很多時家長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得到的回報卻不成正比。但筆者亦見過一些年紀比較大的自閉症患者,經過多年訓練,在簡單的接觸中已很難察覺他們患有自閉症,可見長久的訓練對於讓他們融入普通人的生活是非常有用的,家長切勿輕易氣餒或放棄。
作者簡介:張漢奇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精神科),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