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疼痛怎麼處理?先了解肩膊的構造!

近年醫學研究愈來愈重視筋膜(Fascia)的作用,這層「布料」內布滿感覺神經,使到包括肌肉和關節移動時,其他身體部分會收到訊息作出反應,也加強了人體的本體感覺。

筆者將分兩篇文章介紹肩膊構造和傷患,上篇先講骨骼和肌肉結構。肩膊組成雖然簡單,卻是人體旋轉幅度最大的關節,因此穩定性也比較弱。大家時常聽到的「甩臼」通常發生在膊頭位置,有些患者甚至會出現慣性甩臼等情況。

肩胛骨可動嗎?

肩膊骨骼包括肱骨頭、鎖骨和肩胛骨。相信大家都清楚鎖骨的位置同形狀,而肱骨即上臂手骨、肩胛骨即位於背部左右兩片三角形的大塊厚骨板。

整個肩膊由簡稱AC、SC和GH 3組關節組合而成:肩胛骨連接鎖骨末端是肩鎖關節(Acromioclavicular, AC),可以微微開合讓膊頭伸展;胸骨連接鎖骨是胸鎖關節(Sternoclavicular, SC),能夠小範圍旋轉提供槓桿;最後肱骨和肩胛骨連接是盂肱關節(Glenohumeral, GH),即是大家的「加拿大」。

浮動的肩胛骨接連着肱骨頭和鎖骨,再由鎖骨連接胸椎和肋骨,當手臂活動時跟隨整個肩膊關節滑動。

令人「趨之若鶩」的大頭肌!

為膊頭關節提供動力和固定骨骼結構的共有兩組肌肉,包括多數人認識的淺層肌肉,即俗稱「大頭肌」的三角肌群(Deltoid muscle),由前、中、後3束肌肉包裹着整個膊頭外側,跟二頭肌(即肱骨前側肌肉,俗稱「老鼠仔」)、三頭肌(即肱骨後側的「拜拜肉」)組成健身界最關心的肌肉群。

三角肌群負責手臂前後和兩側擺動,不同動作依賴個別肌肉束發揮功能,例如人在步行時自然擺動雙手,就是依靠前束和後束肌肉在交替發力。而強大的肌肉群就像護甲一樣,在活動時保持3組關節穩定性,籃球員、拳擊手、搬運工人等特別需要鍛鍊三角肌,避免受傷。

在這裏說一些題外話,為何上臂那兩束肌肉會仿作鮑魚稱謂般叫「二頭肌」和「三頭肌」?這是因為二頭肌(學名為肱二頭肌,Biceps Brachii)在連接肱骨頭時開叉長出兩個末端,較長一頭連接肱骨外側,較短的一頭連接內側。肱三頭肌(Triceps Brachii)和股四頭肌(Quadriceps Femoris Muscle)情況大致相同。

另一組肌肉群生長在肩胛骨和關節之內側,稱為旋轉肌群(Rotator cuff muscle)的深層肌肉。顧名思義,它並不像三角肌群能夠提供動力,情況和髖關節的髂肌(Iliacus muscle)相似,只是作為一組輔助肌肉在關節旋轉時穩定關節,在靜態時扮演固定關節的角色。

讀者要了解就要發揮一下想像力:其實肩膊的窩球關節生理設計,並不像塑膠積木玩具真的可以「一凹一凸啪入去」。真實的關節凹位比凸位細小許多,而且弧度非常淺,沒有強力肌肉和韌帶牽引,根本不能固定位置。而且肱骨頭也非百分百緊貼窩位滑動,在作出大幅度的旋轉動作,關節骨骼難免會出現離心和移位等現象,這時候便需要旋轉肌群把手臂牢牢地拉回關節內。

旋轉肌群由棘上肌(Supraspinatus)、棘下肌(Infraspinatus)、小圓肌(Teres minor)及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4條肌肉所組成,包裹着肩膊關節骨骼。棘上肌生長在鎖骨內,由頸部橫向連接肱骨頂部。棘下肌和肩胛下肌是兩塊跟肩胛骨尺寸相約的三角形肌肉,分別緊貼在肩胛骨內側和外側。最後小圓肌是一束長條形肌肉,由肩胛骨底部斜上肱骨頂部。4束肌肉由身體中線向外發展,匯合於膊頭尖端,合力拉緊肱骨頭貼在肩胛骨窩位內。

怎樣分別肌肉、肌腱、韌帶和筋膜?

看過筆者的文章,會經常提到上述4個關鍵名詞。肌肉便是肌肉,改這麼多名稱不煩人嗎?其實4者並非都指肌肉,就以煲湯常用的「豬腱」(豬後腿肉)為例。中間最「有肉食」的紅色部份便是肌肉(Muscle),肌肉內充滿血管,透過神經系統收到大腦訊息後,可以主動收縮或伸展,是人體活動的動力來源。

而豬腱肌肉末端、黏在骨頭上的白色組織就是肌腱(Tendon)。肌腱生長在肌肉和骨骼之間,沒有伸縮能力,但全靠它連繫兩者和傳遞力量,活動時肌肉拉動肌腱,肌腱拉動骨骼。

由細食到大的「燜豬腳」內就有大量韌帶(Ligament)和豬軟骨可供食用,而且口感極佳。大家有看過筆者寫膝關節痛症的文章,就知道韌帶是連繫着關節內不同骨塊之間的組織,最常聽到的當然是十字韌帶。韌帶、軟骨和跟肌腱同樣含豐富膠原蛋白(Collagen),所以非常強勒而富彈性。生理上韌帶是限制關節移動和穩定骨骼,避免因活動幅度過大而受傷。總括來說,肌肉提供伸縮動力,肌腱連接骨頭與肌肉,韌帶連接骨頭與骨頭,那筋膜呢?

替雞肉和豬腱去皮時,或者肉和肉之間時常會看見一層白色的「衣」,就是筋膜。近年醫學研究愈來愈重視筋膜(Fascia)的作用,深層筋膜生長在各肌肉、內臟、血管等表面;淺層筋膜就是皮膚下包裹着整個人體結構。試想像你穿着一件頭的全身緊身衫,貼身彈性布料不單會收緊肌肉塑造人體線條,任何部分的肌肉活動都會影響其他部位,例如股部和腰部同時會收到提高腿部時布料拉扯的張力。而最重要是這層「布料」內布滿感覺神經,使到包括肌肉和關節移動時,其他身體部分會收到訊息作出反應,也加強了人體的本體感覺。

作者簡介:

彭俊耀,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聖公會福利局轄下診所高級物理治療師、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永久會員;曾於威爾斯親王醫院工作20多年,擁有豐富臨床經驗。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學學士、手法物理治療理學碩士、物理治療健康科學博士。曾於多份國際期刊出版文章,議題包括超聲導航幹針、老年膝關節退化和三維立體動作分析,以及多次受邀於醫院管理局大會、澳洲睡眠質素會議及亞太復康會議中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