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為助選舉,10月若與台灣建交,推翻一個中國的承諾,影響大於美國高官訪台,或少數軍隊與機艦抵台。或許這是在外交上不可思議之舉,可是特朗普與美國政府不是不停打破國際外交的規矩與制度?或許未必,卻不可不防。
此舉作用與目的為何?
相信只有一個,就是挑釁中國,使中國進退不得。中國退忍便失國內外信任與尊重。進便只有武力統一之途,可能與美國軍事衝突。中國若與美絕交,正中特朗普的計謀,可以名正言順地把冷戰對付蘇聯的一套,套在中國、圍堵制裁,以至支援對中國各種攻擊,包括在邊境和民族地區製造衝突與動亂,全面進入新冷戰。
特朗普近來的對華的戰略,是把中國孤立,再加制裁,斷絕中國在國際市場的發展,以此扼殺中國經濟。打擊中興、華為、騰訊是先打掉中國競爭力最強企業,使之失掉帶頭的作用,並以貿易戰全面限制出口、擴大進口來改變中國出口和外貿順差的優勢。催逼人民幣升值是早晚的問題。
基本上除了圍堵、制裁之外,都是當年美國對付日本的「手段」,目的是迫使日本放棄原來的體制,丟失國際競爭的基礎。但中國似乎還可以應付,因而美國便動用了對付蘇聯的方法,企圖破壞中國借國際市場之力的發展,也相類於美國對付北韓、伊朗的方法。
不過,中國是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也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成員,對中國發動全面圍堵、制裁不易得國際認同和支持。於是,美國以台灣因素來迫使中國動武,中國動武,美國便可據此組織國際聯軍防衞台灣,並對中國全面制裁。即使得不到聯合國的支持,美國也有大條道理來證明中國有軍事擴張意圖,便可組織「十字軍」。
中國可能一下武統台灣,美國未必與華全面開戰,而是資助台灣內部「作反」作為牽制,退守日韓關島第一島鏈,封鎖中國,打斷中國沿海的航運。美國或許希望把台灣對中國內地變成蘇聯與阿富汗,在外禁制中國國際關係之餘,用台灣內亂掀起在香港、西藏、新疆的獨派動亂,打擊中國內外的穩定和發展,從根本破壞中國復興之路。
中國是否會被美國牽着鼻子走呢?中美不需斷交,只是將關係降至低等。也不需攻台,可圍堵台灣。
一是外交攻勢,壓迫其他國家不與台灣通航;二是以軍艦漁船封台海路。美艦干預,便以漁船圍之。中國不先打一槍,也不給美國干預藉口,久圍台灣之下,台灣內部必亂,僵局可解。
治台之策
台灣若被海空封鎖,可沒糧食短缺問題,但工農產品均不完全自給,金融反應也會強烈,整個經濟會陷入崩潰危機,單只能源,便不能維持多久。政治危機帶來經濟危機,反過來促成政治危機的惡化。民進黨的「台獨」和「去中國化」政治便成為眾矢之的,難免爆發巨大的反對示威與暴動,受訓自美國的民進黨高層想必慌忙逃返美國,留下的政府岌岌可危。
台灣不會對中國大陸封鎖進行軍事突圍,因為會掀起武力攻台,台灣軍方不會愚蠢至為民進黨政府陪葬。即使個別突圍,大陸的軍力足以將之殲滅。若美軍出兵,一是大陸封鎖必出奇兵,在美軍警覺之前已在台灣各港口布陣,以軍艦為主,漁船為輔;美軍硬闖,便以漁船圍阻。若美艦不顧傷害漁民,便成為外交大事,北京必從外交痛擊之。同時,若傷亡過重,美艦不止步,北京可以導彈炸其護衞艦,炸傷但不炸沉,以眼還眼,不能讓1999年美國炸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的屈辱重演。炸其護衞艦的作用是表示北京有能力和政治意志在國門懲治來犯者,其背後便是全國進入緊急動員,應付萬一美國不顧一切開戰。
以美國在東亞的實力,不會敢於一戰,北京還有核震懾的力量。美軍救不了,日本等只是叫囂,聯合國安理會也不易責難,北京便可安心由此開始處理台灣內部的問題。一是大陸呼籲與台灣社會談判,民進黨政府不取消與美國建交,便被排除在談判之外。
二是台灣內部群眾示威要把民進黨政府轟下台,倣效美國慣用的顏色革命。
三是呼籲前總統出來組織社會各界,重選政府,也開展與北京的談判。台灣內部反應良好的話,大陸可以放人道物資入台;反應惡劣的話,戰機與無人機便飛越台灣主要城市,震懾「台獨」勢力。
四是北京展示在「一國」之下可各作表述的溫和態度,不一定行「一國兩制」,但可以由台灣社會代表與北京討論台灣自治的政治形式和不能逾越的政治底線(例如與美國建交、去中國化的政策等)。兩岸代表可循不同渠道,平等地商討台灣政制與兩岸關係。借城下之盟來清洗「台獨」,建立兩岸和好合作,互重互助的發展,把台海危機轉變為中華民族團結合作但仍可各自決定發展道路的機會。
國際政治從來都是以力服人,王道是以力服人,但不行欺霸,尊重多元發展的優越和民主自由的實質(不是形式)價值。
原刊於《東方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