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Jan 21 2025 10:55:2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粵港幼稚園交流的現狀與前瞻

筆者認為在本港幼稚園學習內地幼稚園經驗的同時,本港幼稚園自身發展的特點,也能成為內地幼稚園的有益參照。

自回歸以來,香港和內地幼稚園之間便有不少交流和合作;這在近年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推動下,變得更形頻繁。因應這一趨勢,教育局也於2023/24學年開始,推動粵港姊妹幼稚園交流計劃,旨在進一步鼓勵和促進粵港幼稚園之間更緊密的交流。本文便從筆者以往至今從事幼稚園管理,以及參與內地幼稚園交流的經驗出發,檢視相關交流的現況,並展望往後的發展。

通過交流擴闊眼界

早在政府正式推出粵港幼稚園交流計劃前,其實香港與內地幼稚園的交流已行之有年。筆者於十多年前就有去過南京的幼稚園交流,而政府多年前也曾組織本港幼稚園前往武漢的幼稚園參訪。當時交流的主要目的,是去觀摩探討內地幼稚園的教學模式,從而思考有什麼東西值得香港幼稚園學習。

舉個例子,我們當時到內地幼稚園考察,已發覺他們在專科專教方面很強,特別是在音樂、體育、藝術等方面的教學,已發展出它們獨有的特色。這有助我們開闊自己的眼界,看到原來在幼稚園也可以這樣教授音樂、體育和藝術的課程,從而思考可以怎樣改進自己幼稚園在有關方面的教學。

另一方面,當時內地幼稚園在某些方面是較慢起步的,例如引入遊戲教學方面,但這些年間他們的發展確實相當迅速,這也讓我們看到內地幼稚園有別於香港的發展。對筆者來說,這樣前往不同地方的幼稚園,學習和借鑑不同地方和學校的長短處,正是交流的要旨。

借鏡推動中華文化教育的方式

香港和內地幼稚園的交流本身已相當頻繁,政府現時推出的交流計劃,最主要還是提供資助予參與交流的幼稚園,促進更多幼稚園參與,並進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合作。就這方面來說,個人認為還是有所助益的。特別是如上所說的,內地幼稚園在特定範疇教學方面,確實能給本港幼稚園帶來相當重要的參考。

譬如現在幼稚園教育要推動幼兒認識中華文化,是重點發展方向,而內地幼稚園因其獨有環境和優勢,在這方面已有相當豐富的經驗,如利用節慶、國慶等安排特別教學內容;或是將傳統文化的內容,如詩詞、節慶活動或事物等融入教學中。這些都能讓我們從中思考,如何規劃合適的教學內容,以及將中華傳統文化資源加以系統化,從而達至讓幼兒認識中華文化的目標。

香港幼稚園能帶給內地什麼?

當然,交流貴乎彼此能各有學習和借鑒。筆者認為在本港幼稚園學習內地幼稚園經驗的同時,本港幼稚園自身發展的特點,也能成為內地幼稚園的有益參照。香港幼稚園一向以多元化發展,以及因應不同辦學和地區背景而發展出的各自教學特色見長;也從中建立起互相分享的文化。

因此,粵港幼稚園的交流,除彼此了解各自的教學模式外,也應更深入地交流分享,如比較本地和內地教案在不同環境中的教學成效、不同教學模式背後孩子的背景,觀摩彼此實際的課堂運作乃至教學情境等,從而為兩地的教學提供更豐富和更適切不同學習環境的教學資源。筆者認為這正是香港幼稚園在粵港交流中能作出的重要貢獻,也更能促進兩地幼稚園達到幫助孩子成長這一幼稚園教育的根本目的。

展望:讓交流經驗應用在學校

雖然教育局推動的交流計劃毋疑在資源上,進一步促進了粵港兩地幼稚園交流,但除資源增加外,展望未來兩地的交流,筆者認為有幾點是值得留意和着力改善。首先,是交流能夠進行到多深的程度?除了參觀校園、觀摩一兩節課外,是否還能看到彼此處理課堂或學校管理難點的方法?要真正達到深入交流,只有一兩次觀課是遠遠不夠的。

其次,是獲得津貼的標準。本港幼稚園是否只是參訪內地幼稚園才能獲得有關津貼?還是能和內地幼稚園制定一些更具體的協作計劃或資源共享?當局應檢視學校怎樣運用,才是切合交流的初心和目的。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幼稚園該如何將交流所得應用在學校教學和管理當中。這不單涉及教師的學習,也關乎家長的理解,以及社會的支持。學校也更應從與內地幼稚園交流的經驗中思考,如何因應不同的環境去教,去設計合適的課程。這樣的交流,才能真正服務促進孩子成長這一重要目的。

黎淑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