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藝術的天人合一

——生命微觀意象藝術畫展

匡調元教授的水墨繪畫藝術是以易、老、莊的哲學思想,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中醫學理論爲基礎,他通過對生命微觀世界的觀察,由此生發了對自然、生命規律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的關係的聯想與思考,建立了他獨特的「意向表藏」的繪畫理念與方式。
筆者從事中藥學研究近20年,一向仰慕中醫學的陰陽理論,尤其喜歡研讀《黃帝內經》,但由於本人就讀香港中文大學和劍橋大學期間一直接受西醫理論教育,所以在研究中醫學理論時有時感到難以理解。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筆者認識了一位老中醫──匡調元教授,和匡教授聊起張仲景的《傷寒論》時非常開心,匡教授不僅熟讀經典,思路清晰,難能可貴的是他可以用淺顯幽默的語言將複雜生僻的中醫學高深理論講解清楚,之後又得知匡調元教授不僅學識淵博,而且還是一位出名的畫家,匡教授善於用中國傳統的水墨畫來詮釋中醫《天人合一》學理論。
 
這次非常榮幸匡調元教授在香港科技大學李兆基圖書館展出他美輪美奐的畫作,匡教授1956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1960年學習中醫學後,一直從事中西醫結合臨牀病症研究工作,2007年,76歲高齡時拜師上海中國畫院名畫師朱樸先生學習彩墨畫。
 

「意向表藏」的繪畫意念

 
匡調元教授的水墨繪畫藝術是以易、老、莊的哲學思想,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中醫學理論爲基礎,他通過對生命微觀世界的觀察,由此生發了對自然、生命規律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的關係的聯想與思考,建立了他獨特的「意向表藏」的繪畫理念與方式。
 
東方哲學觀念認爲人的生命來自天地元氣,而「人與天地相應」則是由哲學引入醫學之後觀察到的一系列相應現象及規律,天地間的六氣:風、寒、暑、溼、燥、火都會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促進並保障人體的生、長、壯、老、已。由此他參酌中醫學內臟之陰陽、氣血、津液、組織、細胞、分子爲本與出發點,將它們的運行規律及變化過程用「象」的方式表現出來;而諸如中醫學髒象經絡學說,包括陰陽、五行、氣血、津液及中醫病理學關於六氣、六淫、七情等生理學與病理學原理,都被引入了他「似無實有」的美學境界,由此連接起了自然、生命與人的精神世界的關係。
 
他對這些關係的本質之「情」的感受,「意」的思考,與「象」的表達,字成就了匡調元教授獨特的「天人同構」的藝術學術思考與水墨方式。
 
匡調元教授代表畫作:行血消瘀。(作者提供)
匡調元教授代表畫作:行血消瘀。(作者提供)
 

匡調元教授簡介

 
匡調元,1931年6月出生,江蘇省無錫市人。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專家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現任香港健康工房集團科學顧問。
 
1956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1960年學習中醫學後,一直從事中西醫結合臨牀病症研究工作。2007年,76歲高齡時拜師上海中國畫院名畫師朱樸先生學習彩墨畫,力圖將科學與藝術結合起來。2008年創立「生命微觀意象藝術」,2008年至2011年間,分別在上海中國畫院、上海美術學院、上海新天地第一展廳及上海中國老年大學展覽廳舉辦個展,上海博物館陳燮君館長譽此爲「一個新畫種」。2013年9月及2014年3月,分別於香港賽馬會體藝中學及佛光緣美術館舉辦個展,與香港市民分享微觀世界的奧祕。
 
曾發表《中醫病理研究》、《人體體質學——中醫學個性化治療原理》、《體質食養學》、《生命微觀意象藝術》等學術著作,共300餘萬字。
 

展覽詳情

 
時間:2015年4月30日 至 2015年6月30日(星期一至星期日)
地點:九龍,清水灣,香港科技大學,李兆基圖書館
費用:全免
對象:公衆人士
查詢:2358 6710
 
 

 

詹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