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出版歐洲製古中國地圖結集  為古代歐亞交流提供重史料紀載

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出版了全球首本完整紀錄那個年代由歐洲製圖師繪製的中國地圖藏書,透過每張手繪地圖背後的故事,為當年繁盛的跨地域商貿及文化交流活動,留下生動的縮影。

400年前,大量歐洲航海家遠渡神秘的東方,探索新的貿易路線和機會。他們製作了多幅中國及亞洲地圖,為大航海時代繁盛的貿易、宗教及文化活動,提供了一個具重大歷史意義的紀錄。

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獲意得集團主席高佩璇博士捐贈,搜集並選取了127幅在16至18世紀年間於歐洲印製的古代中國地圖,並經圖書館數碼學術服務及檔案經理柏恪義博士(Dr. Marco CABOARA)歷時4年,遊歷德國、意大利、荷蘭等地進行研究,周四(13日)正式出版了全球首本完整紀錄那個年代由歐洲製圖師繪製的中國地圖藏書,名為Regnum China: The Printed Western Maps of China to 1735(《早期西方印本中國地圖》)。新書透過每張手繪地圖背後的故事,為當年繁盛的跨地域商貿及文化交流活動,留下生動的縮影。

科大校長史維教授(左)向意得集團主席高佩璇博士(右)贈書。
科大校長史維教授(左)向意得集團主席高佩璇博士(右)贈書。

新書發布會暨高佩璇博士答謝儀式今天於科大圖書館舉行,意得集團主席高佩璇博士、科大校長史維教授、科大候任校長葉玉如教授,以及荷蘭、意大利、埃及駐港總領事、科大圖書館館長黃家慧博士等嘉賓為發布會進行主禮。柏恪義博士此前亦舉辦講座,向一眾到場師生及嘉賓,講解如何識讀古地圖,以及其中所展現出的中歐關係歷史變遷。

此圖爲利瑪竇繪製的掛牆世界地圖的早期抄本,為世界首張結合東西方製圖學的地圖,由一位日本工匠於17世紀製作。地圖完全打開時高1.7米,寬3.8米。利瑪竇的世界地圖最初於1602年在北京耶穌會傳教會印刷出版,現存僅餘八件已知複本。(科大圖書館圖片)
此圖爲利瑪竇繪製的掛牆世界地圖的早期抄本,為世界首張結合東西方製圖學的地圖,由一位日本工匠於17世紀製作。地圖完全打開時高1.7米,寬3.8米。利瑪竇的世界地圖最初於1602年在北京耶穌會傳教會印刷出版,現存僅餘八件已知複本。(科大圖書館圖片)

此圖覆蓋中國和中亞地區,由法國地理學家唐維爾(Jean Baptiste Bourguignon d'Anville)繪成。它體現了耶穌會製圖師與中國官員和科學家之間合作的成果——一部首次通過全國精確量度而繪成的中國地圖集。該地圖集最初以中文限量出版,繼而被走私至歐洲,於1735年翻譯成法文出版,直至下一個世紀仍然成為東西方繪製中國地圖的參照來源。 (Newberry Library圖片)
此圖覆蓋中國和中亞地區,由法國地理學家唐維爾(Jean Baptiste Bourguignon d'Anville)繪成。它體現了耶穌會製圖師與中國官員和科學家之間合作的成果一部首次通過全國精確量度而繪成的中國地圖集。該地圖集最初以中文限量出版,繼而被走私至歐洲,於1735年翻譯成法文出版,直至下一個世紀仍然成為東西方繪製中國地圖的參照來源。 (Newberry Library圖片)
此圖以中國為中心,同時展現馬來半島、婆羅洲北部、菲律賓、朝鮮半島和日本。圖中勾畫了中國長城、黃河、十五個省份的大致輪廓。由於觀察報告註明於1583年寫成,故此圖應為西方最早期印刷的中國地圖。(科大圖書館圖片)
此圖以中國為中心,同時展現馬來半島、婆羅洲北部、菲律賓、朝鮮半島和日本。圖中勾畫了中國長城、黃河、十五個省份的大致輪廓。由於觀察報告註明於1583年寫成,故此圖應為西方最早期印刷的中國地圖。(科大圖書館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