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講李白的故事,無法迴避的是大唐首都長安,《長安三萬里》不是地理上的距離,實是詩人理想與現實的距離。電影對李白的「長安情意結」也有細緻的刻劃。

承接上文:〈李白的劍與高適的槍──乘風三萬里,夢回盛唐去〉

動畫片《長安三萬里》參考了電影《莫札特傳》(Amadeus)借宮廷音樂家薩里耶利(Antonio Salieri)之口講述莫札特故事的敍事方式,讓邊塞詩人高適回憶與唐朝最負盛名詩人李白的交往,旁及眾多文人武將,除了「飲中八仙」(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中大部分人物外,還加上詩人王昌齡、岑參、王維、杜甫,北海太守李邕、大將軍郭子儀、樂師李龜年等,讓千年後的觀眾回到盛唐,一睹這些名人的風釆。

當然,也有眾多開元、天寶年間的歷史人物沒有在片中「亮相」,包括唐玄宗李隆基、楊貴妃,有的只提及名字,例如宰相李林甫、楊貴妃之兄楊國忠,安史之亂的關鍵人物安祿山和史思明,李白晚年投靠的永王李璘等。

如果改一改李白的詩,便是「帝王將相皆寂寞,唯有詩人留其名」,而這也反映了後代百姓的喜惡吧!

李白的朋友(左起)北海太守李邕、汝陽王李璡、邊塞詩人岑參及王昌齡。(《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李白的朋友(左起)北海太守李邕、汝陽王李璡、邊塞詩人岑參及王昌齡。(《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王維號摩詰居士,形象比較超脫。(《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王維號摩詰居士,形象比較超脫。(《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長安三萬里》 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講李白的故事,無法迴避的是大唐首都長安,《長安三萬里》不是地理上的距離,實是詩人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長安是帝都,代表了繁華,代表了功名,代表了大唐氣象。長安是許多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園。從初唐的盧照鄰「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盛唐的李白「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杜甫「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中唐的劉禹錫「長安百花時,風景宜輕薄」;晚唐溫庭筠「相思休話長安遠,江月隨人處處圓」、杜牧「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直到南宋辛棄疾「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以至元代的張可久、馬致遠,「長安」一直出現在文人的詩、詞、小令中,說「長安」是中國文學作品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地名,實不為過。

長安是多少讀書人的精神家園。圖右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玄奘大師譯經的譯場。(《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長安是多少讀書人的精神家園。圖右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玄奘大師譯經的譯場。(《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李白懂得自我推銷 終獲達官貴人引薦

《長安三萬里》對李白的「長安情意結」也有細緻的刻劃。年輕的李白,灑脫不羈、詩才出眾、仗劍獨行,囊中多金。放在今天,肯定是「人生勝利組」無疑,李白本人也自信到長安可以開創美好人生。

開始的時候,連木訥老實的高適也認為李白「先在長安闖出詩名,再求達官貴人引薦」的策略是對的──開元、天寶年間的大唐,還是個講究出身門第的社會,像李白連家世都講不清楚,電影說是商人之子,也只在社會底層,無緣通過科舉金榜題名,沒法「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後》),只能走引薦之途。

李白吃了多次閉門羹之後,終於得到玉真公主(玄宗之妹,女道士)和高官賀之章(官至禮部尚書)的引薦,賀之章稱讚他是「謫仙人」(被貶落凡間的仙人),唐玄宗讓他當翰林院待詔,這是李白人生的「高光時刻」。當然,也有人認為,楊貴妃喜歡「追星」,李白就是當時的「詩壇之星」;楊貴妃高興,唐玄宗自然就高興了。

性格決定命運 誠惶誠恐做官不合本性

性格灑脫的李白,很難想像他誠惶誠恐地做官。果然一次醉酒便鬧出「高力士脫靴」之事,連讚美楊貴妃的詩都被視為諷刺她。唐玄宗幾次想任命李白官職,都被楊貴妃阻止了。

後來,「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長恨歌》),安史之亂發生了,連玄宗都要逃難,李白更無法在長安待下去了。

有網民不喜歡《長安三萬里》塑造的李白形象,彷彿胸無城府,年輕時在揚州跟紈絝子弟爭搶舞姬,不獲舉薦就拔劍而起,身穿官服與張旭等人鬥酒吟詩,失意官場又跑去做道士,未了還捅了大婁子,「附逆」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讓老友高適好生為難。

其實這樣描寫才符合李白不羈的性格,他在揚州搶舞姬「見好就收」,還贈以金錢,正是「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具體化;他不獲舉薦可以發怒,見崔顥《黃鶴樓》詩做得好,可以不高興,但這種發怒、不高興不過一刻,轉眼又樂呵呵的,可見李白是性情中人。

李白跟高適給崔顥的七律《黃鶴樓》震懾住了。(《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李白跟高適給崔顥的七律《黃鶴樓》震懾住了。(《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電影中3D復原盛唐時的江夏(今武漢)黃鶴樓,與今天不同。(《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電影中3D復原盛唐時的江夏(今武漢)黃鶴樓,與今天不同。(《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政治天真入永王幕府 幾乎沒頂幸遇赦免

電影中,高適不是早就說李白對政治天真嗎?他是性情中人,可他也希望「求個出身」,得到關注,何況,官員身份的甜頭──與老臣親王名士酬唱,成為眾人焦點──他也嚐到了。他搞不懂的只是,安史之亂中在靈武自行登基的忠王李亨(唐肅宗),跟永王李璘不都是宗室嗎?憑什麼李亨就是正統,李璘就是叛逆了?高適不是剛好趕上西逃的太上皇(玄宗李隆基),才能繼續服務朝廷,還步步高陞嗎?

這些問題,李白再想千年恐怕也不會想得通。不過,李白又豈是長久記掛煩惱的人?影片給了個圓滿結局,說高適為處置向他求救的階下囚李白大感為難,無奈修書一封,請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郭子儀向皇帝求情。原判流放夜郎的李白果然在夔州獲得赦免,心情舒暢地吟唱《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然而,李白已經無緣回長安了。

事實上是,安史之亂後,李白與「飲中八仙」及一眾詩友,包括高適和杜甫漸漸凋零,盛唐也由此轉入中唐,國勢大不如前,藩鎮割據、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政治鬥爭接踵而至,而柳宗元、劉禹錫等文學家在此時登場。

日後的「詩聖」、「詩史」杜甫。(《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日後的「詩聖」、「詩史」杜甫。(《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李白入了道,生時是「謫仙人」,死亡也不過是「羽化登仙」,與太上老君「同列仙班」吧了,那些擔心李白和高適友情「變質」的評論可以休矣!

《長安三萬里》的電影劇情與歷史 2-2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