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考驗管理思維和教育初心

當校監、校董、校長,教師知悉當局容許學生可以有彈性的實體課安排時,第一個感覺是怎樣的呢?是感到高興,表示歡迎嗎?

在去年聖誕假期前,教育局宣布中小學停止面授課至1月10日,期間只容許在中六及小六在上午回校參加上課及考試。在今年1月4日發出新通告,容許中小學在1月11日至農曆假期前有限度上面授課:中學在上下午分兩節,不同級別可輪流回校上課或考試 ;小學則只可在上午進行面授課或考試,人數為「最高核准容額」的六分之一,約為一個級別的學生。因為學校一般有18、24或30個班,一級分別為三班,四班及五班,即級別總數的六分之一。

兩種思路導致不同選擇

當校監、校董、校長,教師知悉當局容許學生可以有彈性的實體課安排時,第一個感覺是怎樣的呢?是感到高興,表示歡迎嗎?

學生已經長時期沒有回校了,單靠網上學習是不足夠的,缺乏師生之間,以及同學之間的互動,交流,對於學生的學科學習,以至身心的成長,也會不利。試想一想,遠的不計,只在聖誕假前後,一直到農曆假期之後,就有約十個星期的時間,同學完全沒有機會回校上課,這種情況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不願見到的。當知道可以有彈性的上課安排後,我們不是應該感到高興嗎?

抑或是:一時之間不能接受?因為疫情未平息,社區每天仍有雙位數字的感染個案,雖然趨勢是向下的,但始終有一定風險。老師現在大多「在家工作」,以網上教學為主,學習效能雖有不足,但是比較安全呢。再者,這四個星期的特別上課安排,是要在行政方面作出種種調整和配合,有不少技術問題需要花心思設計以解決的。在小學有沒有面向公開試的壓力,更沒有這麼大的必要復課。

筆者在這段時間做了一個小型的調查,又訪問了近10名中小學的校長,結果可以在這裏分享一下,供教育界人士及社會公眾參考與及思考。

依循着第一種思路,下一步必然就是會構思在法規容許底下,盡量利用空間讓全體同學獲得學習上的最大利益。筆者就知道一間直資中學迅速作出回應,在1月6日向家長發出通告,安排全體學生分時段輪流回校上課。上下午各上四小時課。總計中一至中五各有一個星期實體課,而中六,因為很快便要考公開試,所以要上三個星期。這所學校盡量利用教育局提供的方便,讓全體同學均有實體課的學習機會,筆者認為,這是十分負責任的,也是相對公平的處理,而且反應超快,其管理層思路與作風是值得一讚的。另一間著名的英文中學,上午安排中六回校上課,以下午則安排中一至中五同學返校考試,期間繼續上網課。而一所津貼中學是安排中六在上午回校上課或參加模擬考試,下午則中五逢周一、三、五,中一至中四則逢二、四,輪流回校上課。小學方面,有學校安排小一至小六上午輪流返校上課,以小六分配的時段較多,亦相對公平合理。

綜合而言,上述學校管理層是盡量利用教育局給予的彈性空間,為全體學生提供面授課的機會。當然按照各自校情而有不同的相關安排,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相反,如果依循着第二個思路,即認為疫情仍然嚴重,學生不宜太多進行實體課,則一定會盡量減少學生上課的機會,可免則免的了!這種情況在小學比較普遍,也許因為學生不用面對公開試。有一所學校決定仍然維持全校上網課。另一所小學則延至1月下旬,才在上午安排小六學生返校上課,以應付3月中舉行的呈分試,而小一至小五則不打算安排返校上課。其中一位校長說,現時疫情仍然嚴峻,學生往返家校期間,需要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或校車,有人群擠迫聚集機會。另外一間中學也只容許中六上午回校上課,不安排其他級別回校。其校長的表達更加明確清晰:安排下午學生回校,會令街道上的人群增多,情況並不理想。又說不欲因此延長老師的工時。他認為學習雖然重要,但公民意識,給予學生「危機感」,亦是重要的身教。

筆者不知道那些決定了下午安排學生回校上課的中學校長們,聽到以上一番的言論,會有什麼感覺?當然學校管理層可以根據各自的主觀評估去判斷回校風險的程度,但是學校其實一直進行着各種抗疫措施及清潔運作,提供一個比較安全的校園環境;至於社區上的安全,政府是有實施限聚令等各項措施的,並且經過醫療專家們的專業評估,學校管理層是否需要作出另行的不同的判斷呢?

危機中顯示專業承擔

這裏筆者也想引用三位資歷深淺不一的校長的評論,讓各位教育同工反思:

  1. 不同專業有各自獨特的角色:「我認為每個人在社會上有自己的角色和責任。校長在資源和條例許可下為學生爭取最有效的學習機會和最大的利益,便是盡了自己的責任。判斷街上人流多少,是政府和醫療專家的責任,並不是校長的責任。」
  2. 不恢復實體課難以理解:「當局的決定是經過專家評估,加上校園已有防疫措施,不理解有學校管理層認為自己比專家更高明,因而決定不盡量安排實體課。」
  3. 評論更加尖銳,或許我們不想聽,但卻反映了某程度上的事實:「政府這次決定很適合,因為容許學校自由決定如何安排上課。我們會盡量利用這個彈性空間,因為事實上上網課及在家工作的時間太長的時候,師生都變懶了。盡快恢復上實體課是需要的。」

疫情之下,學校面對種種壓力和挑戰,在這個非常態的情況下,要有所改變及作出各項適切的回應。正面來說,這也是一個讓學校管理及教學團隊歷練的時機,促使教育同工的成長。

不同學校如何回應政府放寬上課限制的措施,正正反映出學校的管理思維、水平和能力,對教育專注的承擔,以至於對教育初心的持守程度。有沒有把學生的學習利益放在首位,這點至為重要,也是我們教育初心之所在,其他都是技術層次的問題。常言道,辦法總比困難多,莫非我們就是這麼容易被難到?同時,在非常時期,校長和老師是否願意多付出一點,而不是抱着畏難,迴避的心態去面對,甚至於無所作為,這也是我們能否贏取社會人士的尊重的重要一環!

曹啟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