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運動產業的出圈破位

運動產業的正能量,不一定能直接擊退細菌和病毒,不過卻能”change…inspire…unite people……”,香港特區體育專員楊德強先生引曼德拉語。

上周有幸獲邀出席了由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主辦的「MBA論壇:與商界領袖對話」,作為主講嘉賓香港特區體育專員楊德強先生的專題組組員,並參與小組發言和問答,當中有不少關於運動產業出圈破位的地方可以分享。

文武雙全 鍥而不捨

在下與楊專員早有淵源。首次碰面,正是立法會通過興建啟德運動園之日。這工程對全港熱愛運動的朋友們自然是天大的喜訊,而對專員而言當然是件一等一的大事。難得的是,幾年下來,在勁裝運動外套之下仍掩不住專員fit爆的身材。不説不知,原來楊專員早年是中大MBA的畢業生,但畢業後他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司職PE老師,而是加入政府的紀律部隊,然後才輾轉進入文職。

文武雙全的他,在2008年北京奧運和之後本港多個運動盛事中,發揮了港人肯搏肯捱、追夢鍥而不捨的精神和魄力,在當時尚未有專注體育專職的架構之中,憑表現漸為業界認可和上司賞識。在後來特首破天荒設置特區體育專員時,他擊敗不少由獵頭公司推薦的運動員和來自運動相關的企業經理人,成功上位至今,實在是運動家和熱愛運動的經理人的典範。

楊專員上任後所推動的眾多任務之一,且與在下新書《超級巨星經濟學》的視角遙相呼應的,就是為體育正名。據其計算,運動產業對香港2018年的GDP,貢獻了570億元,是總量的2%。數字能分解,從場館設施的營運管理(約36%)、零售批發(23%)等四大類別,逐一加總。還有一組比較,指原來香港的2%,其實與歐盟的2.1%、日本的2.4%、和德國的2.3%相差不大。這些數字,對幾年前關於「體育對香港經濟的貢獻論」,作出了很好的回應。

運動指數 超越標普

作為專題小組的分場發言人,在下也趁機點算一下自新冠疫情以來,全球的資本市場一些鮮為人知、而與運動產業息息相關的數據。根據網上數據,原來在可比的一籃子指數中,運動產業的指數代表,自去2月至今年的5月初,回報約為38%,在籃子中位列第二。第一是納斯達克,其間回報為49%。排在運動指數後面的,是標普500(30%)、道瓊斯(22%)和恒生指數(9%)。

當中各個指數在去年3月其間大幅下跌,運動指數隨大市「插水」。但從之後的反彈中可見,投資者自去年6月始,開始產生一個共識,那就是不管疫情如何發展,老百姓肯定對強身健體的追求只增不減,於是運動指數自去夏天起徐徐攀升,自去年9月份起超越標普,緊咬納指,今年4月份起與之距離已有所收窄。

或問,運動指數分解開來是什麽?據披露指數共有約70多隻成分股,第一大佔比不是別人,正是由體操王子創立的李寧,權重約3.4%,第3位是女士(漸波及男士)近年以能穿上身為傲的瑜伽服Lululemon(3.2%)、和第6位的安踏(3.1%)。傳統的大公司如Puma(第7位) 、Nike(第9位)、Addidas(第13位)等,反而瞠乎其後。

運動產業的正能量,不一定能直接擊退細菌和病毒,不過卻能”change…inspire…unite people……”楊專員引曼德拉語。

運動指數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ETF指數基金,代號為BFIT ,筆者並沒持股;另,以上為在下在中大MBA論壇時的筆記,文責自負。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艾雲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