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粵語分析《出師表》

現時香港的中學大多以粵語作為教學語言,而粵語既保留很多古漢語的特色,自然對研習古典作品頗有好處。因此,掌握正確的粵音正讀,無疑非常重要。本文續舉列名文《出師表》若干容易讀錯的字詞,探究其中的正確讀法。

上期討論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的若干字詞的粵音正讀,今期討論諸葛亮《出師表》容易錯讀的字。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諸葛亮《出師表》)

「菲」,薄也,《廣韻》敷尾切,音「匪」(fei2)。「陟罰臧否」,四字皆作動詞,意即升賞、懲罰、揚善、除惡;「陟」,用腳登山之意,《說文》:「陟,登也。」引申為晉升,獎賞,《廣韻》竹力切,音「即」(zik7);「罰」,懲罰,《廣韻》房越切,音「佛」(fat9);「臧」,善也,此指褒揚好的,《廣韻》則郎切,音「裝」(zong1);「否」,惡也,此指批評壞的,《集韻》補美切,音「鄙」(pei2)。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諸葛亮《出師表》)

「費禕」,《三國志.蜀志.卷十四.費禕傳》:「費禕,字文偉,江夏鄳人……先主立太子,禕與允俱為舍人,遷庶子。後主踐位,為黃門侍郎……遷為侍中。」「費」,教科書多註為「秘」(bei3)音。《廣韻》:通作「鄪」,「兵媚切,邑名,在魯。」魯,為西周周公姬旦的封國。《春秋左傳.隱公元年》載:「夏四月,費伯帥師城郎。」費伯,即魯懿公的孫庈父,陸德明《經典釋文》:「費,音秘。」於此,可知由姬姓派生的費氏,讀作「秘」。《廣韻》另有兩注音,一為「芳味切,耗也,惠也。」「芳味切」,音「廢」(fai3);一為「扶涕切,姓也,夏禹之後,出江夏,後漢汝南費長房,孫盛《蜀譜》云:『益州諸費有名位者多。』」

「扶涕切」,音「吠」(fai6)。據司馬遷《史記.卷二.夏本紀》:「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費氏。」可知由姒姓派生的費氏與姬姓派生的讀音不同,費禕為江夏人,「費」,應讀陽去聲「吠」。由於現今粵讀「費」已無陽去聲,都轉讀陰去聲「廢」。「禕」,美也,李善《文選註》:「於宜反。」音「衣」(ji1)。因此,「費禕」讀作「廢衣」(fai3 ji1)較之誤為姬姓後讀作「秘衣」(bei3 ji1)應更合理。

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諸葛亮《出師表》)

「裨」,助益,《廣韻》府移切,音卑(bei1)。「性行淑均」,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行」,德行、品行,音「幸」(hang6)。「行陣」,行列陣形,借代為軍隊;「行」,《廣韻》胡郎切,音「航」(hong4)。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諸葛亮《出師表》)

「遠」,離也,不接近、不親近的意思,《廣韻》于願切,音「願」(jyun6)。「長史」,後漢太尉、司徒、司空、將軍府均設長史一職,以為輔佐,此指張裔;「長」,《洪武正韻》展兩切,音「掌」(zoeng2)。「參軍」,漢末至南北朝丞相及諸王府掌管軍務的幕僚,此指蔣琬;「參」,《廣韻》倉含切,音攙(caam1)。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諸葛亮《出師表》)

「聞達」,揚名顯達;「聞」,《廣韻》亡運切,音「問」(man6)。「猥」,本義為犬吠聲,這裏作謙辭,辱也,《廣韻》烏賄切,音「回」陰上聲(wui2),現代辭書多讀作「委」(wai2)。「難」,患也,災禍,《廣韻》奴案切,讀作「難民」的「難」(naan6)。「有」,與「又」通,《集韻》尤救切,音「佑」(jau6)。「攘」,除也,《廣韻》汝陽切,音「羊」(joeng4)。「分」,本分,《廣韻》扶問切,音份(fan6)。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諏」,謀也,《廣韻》子侯切,音周(zau1)。「勝」,盡也,《廣韻》識蒸切,音「升」(sing1)。

粵音正讀:以12篇指定文言經典為例八之四

本系列文章: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