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傳媒在2014年10月22日正式啟動,際此公司成立五周年,我在這裏分享一點創業的心路歷程,以及這個平台在香港這動盪不安的5年,可以擔當什麼角色。
我在90年代初正式加入傳媒行業,見證過老闆辦雜誌、報紙可以像天天印鈔票的輝煌歲月,工作有使命感、滿足感,但當年要另起爐灶,是不敢想像的。2000年我到美國史丹福大學遊學一年,在商學院旁聽了不少關於創業的課,認識到在互聯網年代有很多新機會,但真正的機遇要等10年後才出現。2006年我在上海出席香港大學全球校友會議,認識了時任太平洋人壽主席的潘燊昌先生,他是1970年畢業的港大師兄,由於大家都是明原堂宿舍的堂友,有一見如故之感。我之前看過他的傳記,這位香港首位精算師在兩岸三地保險界無人不識,成就非凡。幾年後他退休回香港定居,一次聚舊他問起我有沒有興趣自立門戶,創辦一個新媒體,他表示樂意支持。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我認為值得在人生下半場擁抱新挑戰,2013年10月底終於離開服務超過20年的《信報》,另闖新天地。
「灼見」書法出自書聖父子手筆
潘先生用他的私人基金作為投資者,原本希望辦一本優質刊物,我表示紙媒已經走下坡,難開發新市場及吸引新讀者,建議改辦一個多媒體。關於媒體的名字,潘先生喜歡「名家」,我在前面加上「灼見」,英文名字是Master Insight,希望透過這個新平台盡攬天下名家擔任我們的作者,或是採訪各個領域的頂尖人物和整理名家的演講,走高端路線。公司標誌「灼見」二字的書法究竟出自哪位名家?我原本考慮邀請德高望重的饒宗頤教授題字,因為之前他兩次送過墨寶給我,但由於年事已高,不想再打擾他。一次靈機一觸,我從《書法大字典》歷代名家中找到書聖王羲之寫的「灼」字及他兒子王獻之寫的「見」字,筆力千鈞,瀟灑俊逸,這個父子組合可謂天衣無縫。幾經斟酌研究,我們把公司願景定為:建立一個優質媒體平台,在大中華地區發揮影響力;使命有三:一、為讀者搜羅優秀作家;二、為優秀作家提供理想寫作平台;三、為社會長遠發展貢獻真知灼見。
2013年底我開始物色合適的辦公室,透過鍾偉強博士的推薦,租用了數碼港一期的創業辦公室,只有三個座位。不久後搬到第三期最新的可以坐10人的辦公室,開始招兵買馬。由於是新媒體,我嘗試起用新人,第一批員工都是剛畢業的不同院校大學生,也有不少實習生,充滿活力。搭建新平台期間,我與潘先生商量,啟動儀式邀請什麼嘉賓主禮才有吸引力?我大膽構思,邀請香港10家專上院校的校長出席擔任主禮及演講嘉賓,這是香港的創舉。最後,成功邀請了教資會8家大學(教育學院正申請升格大學)加上香港公開大學及新創辦的恒生管理學院(幾年後升格大學)所有校長答應出席,對我們來說是極大的鼓舞。10位校長分別是:城大郭位教授、恒管何順文教授、浸大陳新滋教授、嶺大鄭國漢教授、中大沈祖堯教授、教院張仁良教授、理大唐偉章教授、科大陳繁昌教授、公大黃玉山教授、港大馬斐森教授(按院校英文名字字母排名)。
十大校長論壇開幕禮正值佔中
開幕儀式訂於2014年10月22日下午在中環恒生銀行總行的博愛堂舉行。同年9月底爆發了佔領中環運動,後來演化為雨傘運動,曠日持久,對我們的開幕論壇帶來變數。由於舉辦場地位於敏感地段,10位校長又是傳媒焦點,我們事前需要做好危機管理。幸好當日有驚無險,300多位來自各界的嘉賓分享了10位校長對香港高等教育未來的真知灼見,媒體的報道也很豐富。這個幾乎是不可能任務的高規格論壇,相信很難再舉辦另一次了。
創社之始,如何邀請作者加盟是最大考驗。很多朋友知道我創辦新媒體平台,都紛紛表示支持,把他們原創及發表過的文章讓灼見名家刊登。我十分尊敬的《信報》舊同事李鈞陶博士(2016年初去世)很早便把他未發表的書稿給我們優先刊載。作為一個多媒體平台,我們也有出版書籍,第一本是2015年初出版的《名家預測2015—經濟、投資、政局、運程》,第一篇專訪是已故《信報》老上司曹仁超前輩,當時他已經患上癌症,在治療期間樂意接受採訪。新書出版後曹sir還在周博裕博士的公司除夕聚餐為我們做一個新書發布簽名會,一夜就賣了幾百本。後來我們把這篇專訪分拆在網站發表,其中一篇〈年輕人,不要讓500尺綁住你的青春〉大受歡迎,傳遍世界各地華人社群,高達40多萬點擊率,打響了灼見名家的國際知名度。
曹sir在2015年底再接受我們專訪,在樹仁大學進行,是他2016年初仙遊前的最後一個訪問。我很感激他對我們的關懷與支持。
《名家預測2015》也採訪了近90高齡的香港曆法權威蔡伯勵先生。2015年春節後我們首次與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合辦講座,題目為「中國曆法與文化遺產」,吸引近300位知音參加,一早滿座。蔡老講解傳統曆法談笑風生,揮灑自如,這場講座也成了絕響。我們立即整理了演講內容在網上發表,也傳遍整個華人世界。
文化教育為網站核心內容
文化教育是灼見名家的核心內容,因為文章比較雋永,教育是百年樹人的事業,我們特別重視。感謝教育評議會從網站發布第一天便開設「教評心事」專欄,一周5天,5年來從未間斷,由多位中學校長及資深老師輪流撰文,點評教育界最熱門的課題。另一個由大學教授及不同範疇的教育工作者每周供稿的「教育眼」專欄,也有重大影響力。其他關於教育的欄目名家林立,內容精采紛陳,薈萃了兩岸三地最優秀的教育家。網站剛開始時訪問了多位著名大學教授,其中李歐梵教授的〈一流大學從不緊張排名〉專訪也是傳遍國際,單是香港就有10多萬點擊,未計內地及台灣的鋪天蓋地轉載。
另一個廣受讀者歡迎的訪問是何文匯教授談中英文的學習心得以及他撰寫懷念四位名師的文章,後來更出版了專集。最近兩年,我們與其他機構合辦10多場教育講座,邀請多家著名中小學及幼稚園校長主講,大受家長歡迎,反應熱烈。今年9月底,我們得到語常會的資助,首次舉辦大型講座讓全港中學生參加,第一場由李歐梵教授主講五四新文化運動,400多個座位幾乎坐滿。未來更會有另外4位名家為學生演講,3位專家帶領文化導賞,積極推動中文學習的風氣。
5年來編輯部製作了大量本社文章,包括過千篇專訪、報道,數百個論壇、研討會及講座的內容整理,收錄近20000篇名家文章,內容涵蓋政局、財經、商業、教育、文化、生活、健康、科技,超過300位作家撰文,每天不停免費傳送給讀者;每周發布兩次電子報給近20000位訂閱人士,讀者遍及香港、台灣、中國大陸、東南亞、北美洲、澳洲及歐洲等地。網站一直是免費閱讀,希望讓更多人受惠。
灼見名家重視線上內容及線下活動的結合,養生是其中一個例子。早於2014年5月,我們邀請了國際道家養生專家朱鶴亭長老開辦為期三天的養生班,在東莞的三正半山酒店舉行。朱道長的「養生之道」專欄一向深受歡迎,能夠有機會親自聽他授課及學習養生功法甚至診治,學員都十分珍惜。翌年我們在饒宗頤文化館舉辦了養生日營,讓更多讀者受惠。今年我們邀請了其他中醫師舉辦了兩場春、夏養生晚宴,推廣傳統健康飲食觀念,反應熱烈。網站關於中國儒、道、佛及中西醫以至自然、治本療法的專欄琳瑯滿目,為讀者提供身心靈的營養。
灼見名家傳媒五周年回顧二之一
延伸閱讀:〈周年論壇政經學界名家發揮重大影響力〉(灼見名家傳媒五周年回顧二之二)
灼見名家重量級活動浪接浪,繼灼見名家五周年論壇後,本社第二屆財經峰會將於2020年1月8日舉行。第二屆財經峰會將是香港金融界最具影響力的活動之一,現正接受峰會贊助、認購宴席及場刊廣告,查詢請致電2818 3638或電郵[email protected]。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