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大中華文教的奠基者

灼熱的火炬──漢武帝(一)

如果世上沒有漢武帝,中華大地上的文化文教當有不一樣的面貌,而中國的文教肯定不致這樣鼎盛。

漢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是漢朝的第七位皇帝。他是漢景帝的第十子、漢文帝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四歲被封爲膠東王,七歲時被冊立爲太子,十六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史則稱他為世宗孝武皇帝。

漢人漢族 始自漢代

筆者稱他為大中華文教的奠基者,因為如果世上沒有漢武帝,中華大地上的文化文教當有不一樣的面貌,而中國的文教肯定不致這樣鼎盛,說不定出現一如歐洲中世紀黑暗時代。也許有些人認為言之過甚了,前人不是說過,中國沒有孔子,中國人生活如在長夜嗎?不錯,但即使孔子出現,沒有漢武帝,孔門學說和教化也不會如此壯大長存。

中國有56個民族,人口數量最大的是漢族,漢族壯大不免使人自滿,但可知道未有漢武帝之前,中國是沒有「漢族」這一個名詞的。也許有人奇怪,孔子孟子不是漢人嗎?現今我們都樂意把他們稱為漢人,其實,當時他們是「華夏」人,與「夷狄」作相對的區別。漢族、漢人、是漢代才有的稱呼。我們自稱「漢人」,稱男子為「大漢」,其實不是我們自稱的,是匈奴人對我們的稱呼,匈奴人遠遠見漢武帝的軍隊,便大叫大嚷:「漢子來了!漢子來了!」,及時走遁。此後,男人便叫漢子,我們便叫漢人了。後來,部分匈奴人歸順漢武帝,多年下來,由於婚配關係,漢人中也沾上不少匈奴人血統,後來不少人和其他少數民通婚,所以有人說,漢族其實是混合的大民族。

武帝雄圖 先遇挫折

漢武帝對中國的功績很大,其文治武功,不止光耀一代,甚而改朝換代之後,仍有遺澤留下後世,正是其偉大之處。

漢武帝少年登基,胸懷壯志,原想施展抱負,發揮老師衛綰所學。衛綰和王臧是武帝為太子時老師,屬儒家學者。漢武帝認為以儒道治國最有效,和其時崇尚以黃老之術作治國方略的文景之治相勃。而當時權力則在其祖母竇太后之手,亦尚黃老之學。年輕的漢武帝熱衷推行他的儒學治國,觸動一些既得利益者神經,向竇太后投訴,竇太后看在眼內(其實竇太后當時已瞎),且讓他胡為一陣。誰知副丞相御史大夫趙綰,奏請漢武帝今後軍政事務一律不用上奏竇太后。惹怒權勢中天的竇太后,結果漢武帝重用的趙綰和王臧鋃鐺入獄,在獄中自殺;丞相竇嬰和太尉田蚡被罷免。漢武帝再也不敢多言,儒術治國夭折。

建元六年,竇太后逝世。時年漢武帝二十二歲,遂放手推行新政。重任田蚡為相,執掌政權。漢武帝新政影響後世深遠,影響至二千多年後的今天。

出仕之途 獨尊儒術

漢武帝建元元年,他頒布命令,要丞相、御史、列候和諸貴族舉薦賢良方正、直言諍諫之士,親問古今治國之道。這時漢武帝年方十七歲,虛心求教,除顯出見識不群,亦見其虛心下士,極負明君見識胸懷。董仲舒當時四十多歲,飽讀孔門典籍,善談禮樂教化,鑽研天人感應的學問,以《天人三策》對應。漢武帝擊節讚賞,重用斯人。

董仲舒學識廣博,對歷朝歷代文化文教影響至鉅的,是漢武帝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後,儒學成為中國地位特殊的學問,儒學亦成為中國社會中上至公卿,下達平民百姓,販夫走卒的基礎思想,是人民內心的基礎道德規範。儒學對中國二千多年後的今天,仍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獨尊儒術,確立了儒家兩千多年來文教的主導地位,這是漢武帝對中華文化至正至大的功勳。

罷黜百家 多有誤解

所謂罷黜百家,引起不少人誤解而詬病,以為獨尊儒學,先秦諸子百家的學問被毀滅了。當然不是這樣,百家學問在漢武帝手底下仍然存在,流傳至今。所謂「罷黜百家」,只是從此想當官求仕進的,一定要有儒家學問,罷黜以其他諸子之學在朝堂上安身立命的機會。你身負黃老之學,可以到深山勝境自行修練,傳學傳道予有緣人。所以,罷黜百家之後,中國學術上仍有諸子學科的發展,道家便是古時的科學家,練丹便是中國科學研究的濫觴。在世界的科學史中,中國科學成就早便遙遙領先,到明代為高峰。其後被西方爬越,這是後人不濟,不該算入漢武帝的賬內。李約瑟著的《中國科學與文明》自有詳述。

筆者認為儒術治國,當然不能說完美,多時會產生作家柏楊所說的「醬缸」現象。但是比較古今中外,儒家學問,文人治國還是比較有效的一套。儒學治世的觀念亦可說得簡單,便是教化風俗,以道德自律,使人民各安其位,各展所長。所謂「禮施已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漢人數千年來仍屹立大地,未為外族滅絕,可詳見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研究,論述世界各大文化民族興滅之必然,唯漢族例外之探討。)其實,漢代標榜儒學治國,實際是儒表法裏,後來漢朝的刑法,極為苛酷,律法三千,有論者認為比秦人更嚴苛。

布衣卿相 人才湧現

元朔五年,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創建太學。董仲舒說太學可以作為「教化之本原」,並說,「臣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這樣可以培養國家未來的人才。漢武帝置五經博士,成為學官,另五十名博士弟子,使社會上讀經尊孔風氣大開。如公孫弘以一介布衣平民身分,可以官至丞相,爵封平津侯。漢武帝興太學,置明師,徹底打破上古千年以上管治階層必為貴族、士大夫的僵化傳統。大量的布衣平民,貧寒弟子可以通過研習儒學而步上各管治階作層。才智之士來自廣大民間,與只有貴族可壟斷治權的社會相比,人才之鼎盛自不可同日而語。

漢武帝用人唯才,不問出身,對其後二千多年中國社會能人才輩出,居功至偉。中國能出現大小治世,當與漢武帝開放仕途,帶引出文教盛世,有極大關係。故說漢武帝是中華文教的奠基者,當無過譽。

楊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