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孫的誤區

友人因為誤闖誤區,跟媳婦吵得不可開交,甚至要媳婦開出一張「誤區」名單。我勸她說:「走着瞧吧!他們也可能不知道自己想要或不想要什麼,最重要的是彼此體諒,一家和氣啊!」

這天,接到她怒氣沖沖的電話:「兒子跟媳婦到外地旅行,讓我們湊了幾天乖孫。本是很開心的事情,怎曉得他們在房間安裝的『天眼』,監視着我們跟乖孫的一舉一動。一時說我們給他吃『腸仔』不健康,一時又說跟他玩『捉伊因』好危險,總之樣樣不滿,我是一肚子悶氣。」

今天,接到另一個她的電話:「那天我跟兩個乖孫玩『扮醫生』遊戲,小乖孫要把聽筒塞進我的肚皮,逗得我哈哈大笑,三個人玩得不亦樂乎。怎知道當天晚上回家,就收到女婿的警告信息:『請以後不要跟我的孩子玩除衫遊戲』,真是冤哉枉也,我只是跟他們玩玩,沒有教他們脫衣服啊!」

時代不同 教養孩子方式有異

說穿了,這就是「跨代」湊孫的一些誤區,也是身邊不少當公公婆婆的「苦水」。時代不同,教養孩子,甚至照顧孩子的方式也不同。

以前是父母雙職,孩子就交給公公婆婆或爺爺嬤嬤或傭人照顧,很少插手。現在嘛,傭人只負責打掃煮飯,帶孩子的事都是爸爸媽媽親力親為。這本來是好事,可是也是一種無形的壓力。

咱們當祖父母輩的,更要「識」做。明知兩代標準不一,就依孩子的標準吧!因為可免去「不必要」的衝突。說到底,乖孫是他倆的孩子,他們是有權決定一切。當然,發覺不對勁時,還會說上一兩句意見,至於孩子聽不聽,因為他們已是成人,那是他們的抉擇。

試過有趟,可愛的大乖孫見到我出現,就跟爸爸說「要跟婆婆玩」。(Shutterstock)
試過有趟,可愛的大乖孫見到我出現,就跟爸爸說「要跟婆婆玩」。(Shutterstock)

另一種「識做」,就是不要掠奪孩子在父母心目中的位置。不能在孩子面前說他父母的壞話,要孩子尊重自己,就要在飯桌上也尊重他的父母。這種事說時容易實踐起來卻難,見過不少家庭就是因為「彼此不懂得尊重」到最後反目成仇。

試過有趟,可愛的大乖孫見到我出現,就跟爸爸說「要跟婆婆玩」。我就知道,那是我該退席讓「賢」的當下,畢竟父子關係比婆孫重要啊!

跨代的誤區,其實沒有什麼特定的課題。主要是看我們跟孩子那代之間,對不同問題的看法,是否有差異?如我反對孩子太多課外活動,一體一藝已足夠,女兒卻想孩子多學一點,所以每天下午都排得密密的活動。又好像吃的方面,我的年代是讓女兒什麼都試試嘗嘗,孩子這代卻比我們嚴謹多了,連吃一口巧克力也不行。奉行的飲食規條比長者的更嚴厲,除了長者奉行的少油少鹽少糖,還不吃醃製食物,因為脂肪高、鈉含量高,亦含致癌物。

友人因為誤闖誤區,跟媳婦吵得不可開交,甚至要媳婦開出一張「誤區」名單。我勸她說:「走着瞧吧!他們也可能不知道自己想要或不想要什麼,最重要的是彼此體諒,一家和氣啊!」

原刊於《晴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羅乃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