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文化與國情專題研修課程

早前30多位師生參加了由北京清華大學舉辦的文化與國情専題研修課程。除了講座、體驗式的學習外,更與清華大學的學生交流,是寶貴的學習體驗。

上年的冬天,仁濟醫院院屬六所學校30多位師生遠赴北京,參加了由清華大學舉辦的文化與國情專題研修課程。在研習課程的第一講,張磊教授透過「天、地、人」帶出清華的歷史與情懷。此外,劉美珣教授跟學生分享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與前瞻,讓學生了解到國家在國際經濟上飛騰的情況,同時也讓師生了解到國家在未來的挑戰,讓我們明白到國家社會,由從前物質需求與落後生產的矛盾,到現在轉化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體驗式的學習

除了講座研習外,同學也有體驗式的學習,老師先跟學生講解剪紙和篆刻的文化背境及技術,再給學生動手做,學生在課堂內非常的投入及專注,連平日淘氣的大男孩,也細心地作剪紙和篆刻,這不僅是對中國文化學習的一堂課,更是個人素質培養的一課。來到老北京,學生在參觀胡同和四合院前,先上了一課有關四合院和胡同的課程。教授從歷史到建築角度,讓學生更了解北京城內建築的布局及昔日的人民生活。課堂後,學生親身參觀北京城的胡同和四合院,他們都能將課堂內所學所知,連結到眼前所見所聞。學習不單是在課本,能帶到生活上將會是更有趣和更有效。同樣地,交流的活動若只是逛逛溜溜,學生所學的也只會是曇花一現。這個體驗式的學習不單是學生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也是老師一個在學與教上很好的體驗。

除了課堂和體驗式的學習外,學生更有機會與清華的內地生及香港留學生作交流,了解到在清華讀書的生活、到海外交流及在內地發展的機遇。在清華的香港留學生分享到在清華大學學習上面對的困難及機遇,在清華就學的日子,大學提供不同的奬助學金,同學基本上不用為家人帶來經濟的負擔,只靠奬助學金也能過自給自足的獨立生活。再者,學生分享在清華大學裏,到海外交流及實習的機會遠比學生的人數多,同學不乏到外開拓視野的機會,相對在香港本地大學升讀,能學習及體驗的機會較多。香港的留學生最後寄語香港的學弟妹要多放眼世界。此外,祖國作為發展中的國家,經濟正是飛騰發展的時候,同學也要多關心祖國的發展,要好好把握這個發展的機遇。

在畢業禮前的最後一個講座是「香港歷史、一國兩制與《基本法》」,讓學生從鴉片戰爭、台灣的「一綱四目」、香港回歸前《基本法》制定的歷史,到今天的《基本法》如何實落實「一個兩制」,以致國家未來發展的藍圖上有更清晰的了解。讓學生理解到國家透過小康化社會的發展,來解決第一講中劉教授所述的挑戰與矛盾。

短短的五天,北京天氣雖然冷,但卻有一個滿滿而溫暖的學習體驗。

楊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