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多可導致陰虛脫水

重視健康的人,無病應認真防病,有病應積極治病。今期專欄為大家帶來9款夏季常見病症所常用的中成藥,希望大家保持健康的體魄,維持正常的壽命。

時下正逢夏季,中華醫學重視夏天預防熱症。如,炎夏勞倦傷脾胃,容易引起食欲不振、煩熱口渴、乏力萎靡等。盛夏感受熱邪,容易引起尿黃便秘、呼吸不暢、倦怠無神等。酷夏熱邪壅滯于腠理,邪熱不得發散,致使大小便不通、頭昏腦脹、重者四肢抽動、產生暈厥等。

夏令季節,常見病症有熱瀉、腸嗚、陣發性腹痛、小便黃赤、口煩渴、消化不良等。亦見口角生瘡、搔癢、起小泡疹、有灼熱感、會滲出清水等。亦會出現濕熱蘊結下焦,產生尿道燒灼感、尿液混濁、尿急、腰酸等。

假熱真寒 辯證論治

中華醫學認為,夏季天熱,忌用熱藥。因盛暑炎熱,容易出汗,所以汗液頻出,易傷津液。熱藥多能催汗,汗多,常可導致陽虛脫水,釀成「亡陰」(面色蒼白、頭暈、精神萎靡、頻頻冒汗等)。

此外,「熱因熱用」,乃是中華醫藥學因證制宜、「熱藥治熱」的反治方法。即若實屬假熱真寒的病症,因其病因、病理是寒,外在表現為熱的疾病假象。所以,用藥時應避開熱的假象,採用熱藥治療寒證的實質。此乃中華醫學辯證論治,因證、因病制宜的科學論證。

如,患者嘔吐、瀉痢、四肢厥冷、煩惱不安等,是內寒表現:面色赤紅、口渴煩躁等,是外有假熱,故仍須採用熱藥施治。

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夏季常見病症所常用的中成藥中,有:

牛黃解毒丸,主治火熱內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成分:牛黃、大黃、黃芩、桔梗、石膏、雄黃、甘草等)。

上清丸,功用清火解毒、頭昏目赤、口舌生瘡、尿赤便秘等(成分:黃芩、連翹、菊花、大黃、薄荷、桔梗、栀子、防風、荊芥等)。

十滴水,主治痧氣、頭暈、惡心、嘔吐、泄瀉、腹痛等(成分:桂皮、樟腦、小茴香等)。

夏季常見病症所常用的單方中,有:

鴨跖草,水煎服。
主治:發熱、熱淋、咽喉腫痛、小便不利、癰腫瘡毒等。

苦參,水煎服。
主治:發熱、瀉痢、搔癢、濕熱、小便不利等。

金銀花,水煎服。
主治:熱毒、血痢、喉痛、癰疽、温疫等。

蒲公英,水煎服。
主治:目赤腫痛、小便澀痛、熱毒、瘡毒、癰腫等。

决明子,水煎服。
主治:頭昏、頭痛、目赤、便秘、熱結等。

夏枯草,水煎服。
主治:眩暈、頭痛、目赤、瘰癧、濕熱等。

重視健康的人,無病應認真防病,有病應積極治病;忽視健康的人,無病便自恃健康,有病卻延緩治療。這是早夭、早逝(意外死亡例外)形成的原因之一;亦是長壽、高壽(遺傳因素例外)形成的原因之一。

生活中,防患於未然乃是生活常識之一,健康以預防為主,乃是健康知識之一。人人都希望快樂、幸福,都不願意傷感、痛苦。但如何保持健康的體魄,維持正常的壽命,順應季節的變化,養益身心,養固身本,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合於四時之道,可謂益生養壽之法。

朱鶴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