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風光民情之旅

我們這次桂林之行,往來均用高鐵,不見海關檢查手機,暢通無阻,方便快捷。希望在事件稍為平息後,師生有心情參與考察、研學活動,在內地欣賞不同山水美景,了解各地風土民情,追溯民族歷史。

30年前初遊桂林,至今仍懷念坐竹筏遊陽朔,欣賞灕江兩岸山巒和倒影、鷺鶿捕魚表演……如今港桂二地通了高鐵,三個多小時可抵達,故與眾教育、文化界友好組自由行,除重遊桂林、陽朔外,更到過龍脊梯田,恭城瑤族自治縣,因這是團友之一的家鄉,在當地民居作客、吃飯、品嚐地道美食、搜購新鮮土特產。五天行程緊密,收穫卻挺豐富。

桂林桂林 桂樹成林

桂花是桂林市花。我們雖錯過了花期,卻可嘗其餘韻。在遊明靖王府景區時,夾路栽植的高大桂樹,花雖疏落,餘香不絕。據《舊唐書‧地理誌》稱:「江源多桂,不生雜木,以秦時立為桂林郡也。」當地人善用此天賜佳木,制成各式食品飲品,如桂花榚、桂花茶、桂花酒等。這種自然與人文的有機結合,似在其他大城市中不多見。

我們此次不再如眾多遊客般坐船遊灕江,是乘坊間小車,沿江邊小道,觀賞兩岸風光。經營的一對母女,女的本於城內打工,因要照顧幼兒,返回家鄉,買輛小車,每天母女倆在碼頭旁招客。開價每人30元,減到20元便成交。她們既當司機,亦任導遊,拿着自製導賞圖,沿途定點講解。也許這樣比在城市打工,更自由,收入更多。近年政府呼籲人民發展鄉鎮地方經濟,避免城市人口太密集,如此對母女的做法正合國策。她們也沒有荒廢農務,道旁仍有大片的果園菜園。

除了遠眺那標準的人民幣20元陽朔山水景物,近觀鷺鶿捕魚外,至為驚喜的是能觀賞一棵千年樟樹。此老樹姿態雄偉,枝葉繁茂,儼如樹王,庇蔭着附近一大片土地。村民奉之為神明,保護有加,周周砌起矮圍牆。大人在樹陰下乘涼閒話,小孩在追逐嬉戲,全不理會旁邊遊人。好一幅休閒自得的田園畫像。此情此景,再次顯示自然與人文的有機和諧結合。

近觀鷺鶿捕魚。
近觀鷺鶿捕魚。

大人在樹陰下乘涼閒話,小孩在追逐嬉戲,全不理會旁邊遊人。
大人在樹陰下乘涼閒話,小孩在追逐嬉戲,全不理會旁邊遊人。

龍脊梯田 歷史端倪

由桂林坐二小時多車抵達龍脊梯田景區,再乘區內旅遊車往吊車站,登山之間以至在山頂遠望,均是一片片的曲曲析折,依山勢而開墾的梯田,雖已過秋收,看不到深黃景色,但那層層疊疊,蜿蜒跌宕,起伏有致的梯田,夾雜着小屋,山路,竹林,景觀之美,依然讓人神馳心動。

這裏最低海拔800米,最高1180米。眾多壯族及瑤族人靠山而居,千百年來種田為活,耕種作息,生活形態基本不變,除了遊客較多,可做些旅遊生意外。我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當地人不到山下較平坦的地方種田生活,而要這麼艱辛地在山間開懇?

登山之間以至在山頂遠望,均是一片片的曲曲析折,依山勢而開墾的梯田。
登山之間以至在山頂遠望,均是一片片的曲曲析折,依山勢而開墾的梯田。

歷史事蹟,每每隨時代的推演而煙沒,但是否有跡可尋?我們在桂林觀看黃巧靈總導演的大型舞台劇《桂林千古情》,當中一幕述秦軍戰勝土著軍,似露出歷史端倪。秦始皇欲統一全國,揮軍南下,卻遇土著頑抗。始皇遂令開通湘江和灕水,建成靈渠,運送軍旅及糧餉,終於完成統一南方之大業。2000多年後的今天,依然在運作,堪稱歷史偉大工程。

然而征服百越後,土著處境如何?部分融入漢族,部分跑到偏遠地方生活,以保存其獨有文化。梯田自古有之,但會否逃戰火後更盛?泰統一全國,被視作偉業,土著(原住民)處境有多少人,包括史家,學者關心?中華文明開化了落後地區,但土著若能繼續過其自足生活,又有何問題?我想,如果老師帶同學生到此遊學,上述問題可展開討論,結論不必一致,但可刺激思考,並可多角度地探討這些中外均曾出現的議題,例如歐洲人征服美洲,是如何對待土著。

雖已過秋收,看不到深黃景色,但那層層疊疊,蜿蜒跌宕,起伏有致的梯田,夾雜着小屋,山路,竹林,景觀之美,依然讓人神馳心動。
雖已過秋收,看不到深黃景色,但那層層疊疊,蜿蜒跌宕,起伏有致的梯田,夾雜着小屋,山路,竹林,景觀之美,依然讓人神馳心動。

柿鄉恭城 就地取材

進入恭城瑤族自治區,沿途均見柿林,在興坪古鎮等地,更是柿樹處處,在攤擋擺賣新鮮的紅柿、黃柿,壓制的柿餅,另有近年熱賣的桃膠。原來在明萬曆年間引進柿樹,至今已400多年。如今種植面積達19多萬畝。當地流傳一件民國往事,孫中山先生在1922年討伐陳烱明叛軍,其一下屬是恭城人何惠人,1923年討伐成功,在中山先生生日時,何特地送上家鄉的月柿,先生品嚐後讃不絕口,從此恭城柿鄉之名多為人知。

進入恭城瑤族自治區,沿途均見柿林,在興坪古鎮等地,更是柿樹處處。
進入恭城瑤族自治區,沿途均見柿林,在興坪古鎮等地,更是柿樹處處。

我們在當地閒逛,觀賞田園山水景物,在農家小館嚐過著名的啤酒魚、油菜、桂花榚,與店主閒談間,她帶我們到旁邊另室,笑着手指舊相片,說江澤民主席退休後曾到此遊覽,與鄉民交談,還頗關心人民生活云云。以上二例,可窺見一般人看待與領袖的關係,始終是挺着緊的。

恭城人售賣的杮餅。
恭城人售賣的杮餅。

我想到,今年6月至今,香港社會動盪不已(恭城某店服務員便向我們追問香港動亂情況),學校校長、老師窮於應付學生動向、情緒問題。考察、交流活動自然暫時擱下。我們這次桂林之行,往來均用高鐵,不見海關檢查手機,暢通無阻,方便快捷。希望在事件稍為平息後,師生有心情參與考察、研學活動,在內地欣賞不同山水美景,了解各地風土民情,追溯民族歷史,以至引發各方面的討論、探索。國情或國民教育,不用直接灌輸,就由親身接觸開始吧。

曹啟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