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已在上幾期「教評心事」中向讀者介紹學校文化的正向發展及簡介家校合作關係對學校文化的影響,在本期「教評心事」中,筆者嘗試探討校長如何從學校文化的角度解決學校所面對的矛盾。
Deal & Peterson (2016) 認為目前各地的學校都走錯路。幾十年來,全世界都進行教育改革,試圖以他們的努力,提升教學效能、改進教學科技,以為這樣學校的教學水平就必定會提高。Deal & Peterson (2016)提出校長除要進行教育改革提出的各項改進措施外,也需要處理學校文化問題,以恢復學校的文化根源,才可以有效讓教育改革發揮果效。校長需要深刻考慮學校在轉變過程中有否體現學校角色及其領導本身的角色。另一方面,校長需要同時兼顧學校文化及組織架構。當校長正努力集中精神處理學校文化問題時,很容易忽視學校組織架構的清晰度和技術能力是否能配合有關教育改革的轉變過程。校長目標應該是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或對稱。
二元思維
西方社會以往大多採用「二元思維」作為思維模式,主導我們的教育改革亦然。我們傾向於只看到學校問題的解決方案與其他極端方案之間的選擇:結構或文化、理性或精神的。西方人士思想一般從簡單化預定的答案來選擇以解決問題,而不會考慮在令人費解的困境中尋找更多不同方案,同時又可以力求平衡。
「二元思維」導致人們將「管理」和「領導」視為互不相同。因此,不少校長認為他們需要選擇一個方向而不是另一個方向,他們以為提升科技卻忽略文化方面,而不是在同一時間一起兼顧兩方面。西方社會的校長經常問自己他們想成為誰(Who they want to be)、以哪種方式表現(Which way to behave)或需要強調什麼(What to emphasize)等不是這樣就是那樣的選擇處境。他們應該仿效理性嗎?任何一種選擇都會產生自己的困境。正如Pirsig所述:
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二元思維」,所以我們通常不會看到除了是 (Yes) 或非 (No)還有第三個可能的選擇,縮窄我們對方向及選擇的理解。西方社會沒有任何與之共存的概念,所以西方社會開始不得不用日語「Mu」。「Mu」意為「無」意謂問題的背後並非是一個「是」或「否」的答案,「是」或「否」的答案不單是對問題錯誤的理解,更是不應該被給予。我們應該揭開問題的根本才是解開謎底的竅門。(Pirsig, 1984, p.288)
揭開問題意味着要校長可以因應問題而創造有意義和秩序的新答案,這些答案可以是同時是變革的支持者和現狀的維護者。校長可以找到傳統或創新、緊密或鬆散、依舊或有創意之間的平衡點。校長可以擁抱「矛盾」(Paradox)及珍惜他們在工作上遇到的難題,這可能是創造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雖然擁抱「矛盾」(Paradox)的想法聽來好像很奇怪,但可能是找到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的出路。在學校裏,複雜的問題可能需要校長以平衡及雙焦點的角度方能成功解決:既有科技又有文化、既有管理又有領導、既有轉變又有穩定性。
校長的矛盾(Paradox)
每天在學校中出現的困境需要新的方法結合領導和管理。我們需要考慮「領導」與「管理」像錯綜複雜的繩結交織在一起,包括領導與所帶領的人、時間和方式與學校的辦學使命、目的及意義交織在一起。
Deal & Peterson (2016) 以美國學校行政管理人協會(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AASA)執行總監Paul Houston所提出 「處理行政管理困境的十大領導特質」說明以「矛盾」的理念引伸出來的一種思維方式。他建議領導應該展現這些特質(Houston, 1990, p.22)
•相互依賴的自治 (Interdependent autonomy)
•靈活的完整性 (Flexible integrity)
•自信的謙遜 (Confident humility)
•具警覺意識的冒險 (Cautioned risk-taking)
•雙焦視覺 (Bi-focal vision)
•具不穩定性的穩定 (Wobbly steadiness)
•持懷疑態度的信念 (Skeptical belief)
•淺薄的同理心 (Thin-skinned empathy)
•低度的冷漠感 (Lowly aloofness)
•孩子般的成熟 (Childlike maturity)
雖然這十個特質可能看起來很「矛盾」,像混合兩種相反的概念。對於接受「矛盾」想法的校長,「二元思維」無疑來說,為他們開闢了新的可能出路。Paul Houston提出的這些特質與道家的「無為」概念很接近。道家所謂的「無為」是介於「一事無成」和「凡事皆強迫完成」之間的行動。校長就在寛鬆管理與過度嚴密的管理控制的極端之間保持中間位置。
在道家傳統學說中,哲學家運用陰陽的概念以描繪兩種相反的概念,當兩種相反的概念結合起來便統一成為一個整體,例如:男人和女人、愛和恨、戰爭和和平及現狀和創新──每一個的存在都使另一個成為可能。陰陽概念實際上代表一種看似兩種相反的概念卻表達一種隱含的統一。在棒球比賽中,沒有攻擊球手就沒有對手的防禦。在自然界中,沒有幼蟲的犠牲就沒有蝴蝶的出現。在學校裏,沒有退休的資深老師就沒有新聘任的年輕老師;沒有舊計劃的放棄就沒有新計劃的引進;如果沒有結束同工各行其是的情況,就不可能形成新的員工合作。Watts (1975) 指出,「生活的藝術不在於堅持陽盛和陰衰,而是保持兩者平衡,兩者都要並存,沒有這一個的存在就不可能有另一個的存在。」(Watts, 1975, p. 21)
Deal & Peterson (2016) 認為這樣平衡性對於校長的日常管理領導來說十分重要。校長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平衡甚至擁抱兩極的概念,例如具技術的藝術家(a technical artist) 和有藝術意識的技師(an artistic technician);組織者(an organizer) 和啟發者 (an inspirer)。 校長通過合併不同的,看似相互衝突的角色,可以為複雜的處境及局勢同時帶來和諧與平衡的解決方案。
Deal & Peterson (2016) 又指出當校長在製定校務計劃時,多考慮塑造校園文化的這回事,就可能可以解決看似相互衝突的問題,例如以詩歌和故事來闡釋新政策,或利用傳統和儀式來提供資訊給學校的持分者或重組學校價值觀。每個事件或情況都提供給校長機會在管理時領導及在領導時管理。這個方法讓那些忙碌的校長有可用時間作緩衝。這個方法對於學校來說,有助於解決在維持學業成績的同時又能兼顧學校信念的傳承,又可以在管理日常細枝末節的同時可建立團隊精神。事情的模糊性(Ambiguities)可能是好東西,可以用新的方式來處理矛盾和尋求看似相互衝突價值觀、想法和行動之間的出路。
由於篇幅所限,在下期「教評心事」中,筆者將探討三位校長如何運用平衡性想法解決工作中所遇到的矛盾、複雜的處境或困難。
參考文獻:
Deal, T. E., & Peterson, K. D. (2016). Shaping School Culture. John Wiley & Sons.
Pirsig, R. M. (1984).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An inquiry into values. New York: Morrow.
Watts, A. (1975). Tao: The watercourse way. New York: Pantheon.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