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的資訊科技學習環境
香港推行電子學習已有近20年的時間,從最初着重硬件設置,到近年在教學法上的嘗試,都漸見成效。時至今日,資訊科技教育已到了第四個資訊科技策略,絕大部分的學校均已經鋪設了無線網絡,有些除了在課室外,也覆蓋了校舍的開放空間,例如操場及禮堂等,使不少學習活動能夠順利進行。平板電腦方面,學校相信也有足夠的數量推行電子學習,比起以往只能在電腦室使用電腦實在方便了不少,也更有彈性。有些學校更購買了虛擬實境等設備,運用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配合現時網絡供應商所能夠提供的頻寬服務,不少以往難以做到的數據傳輸現今都可以輕易達到,例如遠程學習﹕與遠方的學校進行討論、會議、課堂觀摩等。有些推行電子學習較成熟的學校也已推行「自攜裝置」(BYOD),以達致加強學生的擁有感及提升使用的密度,減輕實體課本的負擔等目的。
如何運用資訊科技提升學習效能
因此,硬件方面,對於一般學校而言已達到一定水平,所需要關注的是教師的教學策略和學生的學習模式。在學校推行電子學習,個人覺得要普遍教師掌握中上水平的資訊科技技並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老師大概知道如何操作,已經能夠運用。因為現今的科技門檻相對降低,有統計顯示港人平均每人有兩部手機的數據顯示,人們都善於運用手機程式,而甚少人完全不懂使用。有時候在乘搭交通工具時也看見不少老人家輕鬆自如地使用手機與他人溝通,或玩遊戲、看影片等。相比以往,在沒有視窗的時代人們要懂得輸入各項指令才能令電腦運作,對於電腦編程,外行人更是望而生畏。而現在,連小學生也能夠運用圖像式的程式建構簡單的電腦指令。教師所需要的,是構思如何有效將一堂課加入資訊科技,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這是最基本和重要的一步。
紙筆黑板VS平板電腦?
首先,教師必須要問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要用資訊科技在這堂課?是因為有趣,能提升學習動機?是因為能夠提升教學效能?對於初起步的學校或教師來說,提升學習動機是需要的,但那只是一個開始。如學校已經從第一個資訊科技策略一路走來,那就必須重視使用了資訊科技後,能否令學生學得更好更有效。如果運用紙筆可以做到相同的效果,我為什麼要用平板電腦?資訊科技在這一節課是否有其必要性?好幾年前,曾經看過一節電子學習的展示課,然而在課堂裏只是運用電子書,着重展示內裏所包含的電子功能,而忘記了本身學科知識的任務,於是課堂最後就完成了電子任務,卻達不到本來的學習目標,這個畫面令我印象十分深刻,也成了日後很重要的提醒,每次看到老師們在運用資訊科技教學時,都會提醒他們不要忘記本身學科的目的。
一節成功的電子學習課
那麼,怎樣才算是一節成功的電子學習課?很簡單,就是促進師生學習達到教學目的,可能是快了,有效了,或更容易明白某個概念,能夠有效有達到學習目標是必要的條件。其次,就是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利用電子學習能否產生良好健康的學習氣氛?學生是否明白為何要使用電子學習工具?如學生能夠解答的話,證明學生明白這不是遊戲,而是學習的一部分。
另外,教師可以不用任何管控程式也能使學生按指示使用或停止,知道學生的學習進度而不是僅透過系統數據,那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回應推行電子學習,最重要的不是教師懂不懂IT,而是平日的教學是否已建設出良好的學習環境。若有良好的課室管理,不但是資訊科技,對於其他的學習模式,也會手到拿來;相反,教師若因為期望學生會在使用平板電腦、資訊科技後會有較好的行為表現,那就必然會失望而回,更會阻礙日後運用電子學習的發展。
在此僅談及一些電子學習基本的注意事項,下一回將說一說怎樣運用電子學習提升學習效能的實際例子。
有關電子學習的幾點思考之一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