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以外的閱讀世界

說到自由、無負擔,我喜歡帶孩子們接觸「書本以外的閱讀世界」。就是說,逛逛閱讀世界的邊邊角角,甚至是,了解書本的前世今生。

我的生活裏,圍繞着一堆愛看書的孩子。課間時,學校圖書館裏,熙熙攘攘的就是一班捧着書的小孩。

於是,「讓我看看大家都喜歡看什麼書呢?哇,這本書好厲害啊!好眼光!你為什麼會選上它的?」我常常一臉訝異,煞有介事地問來借書的同學。當孩子樂於展示自己喜歡的書,敢於分享自己的閱讀興趣,話匣子一打開,孩子之間的交流和感染就開始了。同學七嘴八舌,咦?這位說,早看過了;那位說,這不是我杯茶;他說,要馬上預約;她說,老師,告訴我同系列的在哪裏,現在就要借……

聊書,回歸文本,也可以是無負擔、無壓力、享自由、尋趣味的事。

說到自由、無負擔,我也喜歡帶孩子接觸「書本以外的閱讀世界」。就是說,逛逛閱讀世界的邊邊角角,甚至是,了解書本的前世今生。

了解書的前世──我們喜滋滋地帶同學去出版社拜訪編輯、邀請作家來和孩子做講座,嘗試探討成書的過程和作者的創作意念,甚至帶孩子去印刷廠看看書籍的「出生」等等這是一種選擇,大家收穫滿滿,愛書的孩子,都會很喜歡的。

了解書籍的前世今生

但我也喜歡另一種選擇:帶孩子看看書籍的今生──就是去二手書館和學習修復舊書。我覺得,這也值得讓孩子知道的。

看書籍的今生,孩子們的收穫也會很豐富的,但大部分「收穫」都裝不進行囊,而是裝到小腦袋瓜裏去。學習修復圖書和相關知識,孩子們不但學會了一些好玩實用的小手作,知道了「搶救」一本破舊了的圖書有哪些難度,也因此明白要愛護書籍。

來逛一趟二手書館,孩子會最簡單直接地告訴你:老師,這裏的書好便宜啊!老師,我們今天買的書,加起來應該能為地球省下一棵小樹啊!對了,孩子們,省,其實就是珍惜!何況,書是文化的產物,智慧的結晶?我們的老祖宗有字紙簍、惜字亭,連打過草稿的紙都捨不得扔,因為上面寫了字。敬惜字紙,尊重文字,尊重到連寫錯了也不忍丟棄褻瀆的地步,務必恭恭敬敬、誠心誠意地收集起來,放到惜字亭焚燒。這些傳統也許已經不符合我們生活的現實,但教育小朋友愛惜書籍,敬文惜字,珍惜所擁有的,對於物質生活豐富的孩子們來說,卻尤其重要。我希望藉着這些參觀,沿着閱讀的邊邊角角,藉着窺探書籍的前世和今生,把珍惜、尊重文字和文化的意識,無負擔、無壓力地傳遞給孩子。

閱讀是享自由、尋趣味的事。逛二手書館,尋書就是一種樂趣,因為每本書都獨一無二。偵探小說是領袖生大隊長他們一班男生要找的;Eric Carle是某小不點同學要找的;君比是六年級女生要找的;董橋是我找的……而我終於找到一本初版。同學選到自己的喜歡的書,把它們捧在懷裏,我看到閱讀的種子發芽了。

二手書店的書,有的在扉頁上寫着原主人的名字;有的內頁突然冒出一個俏皮的笑臉;有的夾了一張書籤⋯⋯掩卷時,我猜想它們前主人的模樣,想像當時讀它的心情,這些都是它們曾走過的路、這輩子的歷史。人生如書;書如人生,有際遇高低的起伏,過程未能盡如人意,處於低谷教我們學會等待,卻也能逮到命運翻盤的時刻。緣份生滅,書籍來到這裏,在書架上悄悄地、耐心地等待下一個轉機和下一趟旅程。二手書店是書籍的命運中轉站,孩子們,今天你和這本書相遇了,你珍惜它嗎?這是態度,孩子在成長,成長在物資富饒、生活豐足的香港社會,的確更需要知道。

夏天午後的工廠大廈,有一種異常的靜謐,孩子卻用歡笑聲敲破了寧靜。開尋書派對,大家都找到喜歡的書。

我享受和孩子一起美好的書店時光。

有學有養。我認為培養孩子熱愛閱讀、喜歡思考,透過書本認識世界、了解自己,是閱讀教育的意義之一,但這只是技巧和能力的培養。那麼,閱讀教育的「品」在哪裏?就是「愛書」、「惜書」,對文字和文化的一份尊重、感恩和崇敬之情。

倫雅文